肖贛貞
“你陽了嗎?”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調整優(yōu)化,一種新的“不明疾病”——“幻陽癥”在互聯(lián)網上頻頻冒出。不少人表示,自己出現(xiàn)了此“疾病”的諸多“癥狀”:有人感到身體不舒服,出現(xiàn)咽痛、頭痛、肌肉酸痛等現(xiàn)象,處于緊張不安、害怕、恐懼、提心吊膽、憂慮的情緒狀態(tài)中;有人一天多次測抗原,心情焦慮,出現(xiàn)惡心、腹痛、腹瀉、便秘、胃部不適等癥狀。有人對微小的身體癥狀過分警覺,例如,身體感到燥熱便忍不住測量體溫,多次吞咽口水以判斷嗓子是否干疼,肌肉有酸痛擔心是不是“陽了”;有人反復詢問、分析、判斷自己是否有接觸陽性人員或環(huán)境的可能性及接觸時間……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幻陽癥”的出現(xiàn),是一種預期性焦慮,屬于正常反應。
預期性焦慮是對即將到來的壓力的焦慮體驗。就像面對猛獸,即使它沒有來,聽到聲響肯定都會害怕。因為只有緊張了你才知道去害怕,才能做一些合理的防御。預期性焦慮是一種自我防御措施,具有保護作用,可以為將來可能發(fā)生的事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產生“幻陽癥”主要有兩個因素:大環(huán)境影響與個人心理。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調整、感染人數(shù)的增加、不確定的疫情走向、網絡上各種負面消息的沖擊……大環(huán)境的嚴峻形勢讓大家出現(xiàn)了焦慮、擔憂的心理。除此之外,平時多思多慮、追求完美、遇事急躁的人群,更容易在特殊時期出現(xiàn)心理問題。
焦慮是一種常見的情緒,一項針對全球超過200萬人進行分析的研究顯示,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間,焦慮的發(fā)生率為35.1%。其中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屬于重度焦慮,四分之一的參與者出現(xiàn)輕度至中度焦慮。年齡較小、女性、職業(yè)和收入因疫情波動較大、患基礎疾病、瀏覽過多疫情相關的新聞和資訊、獲得社會心理支持較少等人群,更易在疫情期間感到焦慮。
適度的緊張情緒,有利于讓我們的身體緊繃起來,激活免疫系統(tǒng)和專注力,讓我們能輕松應對各種危險局面,準備得更充分。但若焦慮過度,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抵抗力下降,還會因長期精神壓抑緊張,引發(fā)心理疾病。
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從封控到解封似乎只是一夜之隔,激增的感染人數(shù)、各不相同的表現(xiàn)癥狀、或長或短的恢復時間,都讓廣大民眾一時之間“人人自?!?,生怕自己成為下一個中招的“小陽人”。 “又怕陽,又希望早點陽了算了”,近期在種種糾結中左右為難的人不在少數(shù)。
雖然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傳播力有所增強,但對人體機能的危害性減弱了,不過仍有部分人存在恐慌心理,尤其是作為高危人群的老人、孕婦、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翱株柊Y”“幻陽癥”背后依舊是對“陽”的擔心和緊張。疫情可視為群體應激事件,面對疫情最重要的是在不確定中增加確定感,保持平常心,自信應對很重要。
專家提醒,千萬不要因為“幻陽”而盲目濫用藥物,不能將多種解熱鎮(zhèn)痛藥一起吃,不要重復用藥。據報道,河南平頂山一名40歲女子,感染新冠后恐慌,只要一出現(xiàn)發(fā)燒癥狀就吃藥,結果因不遵照醫(yī)囑盲目吃藥退燒,導致全身皮膚黃染,肝臟衰竭,被緊急轉到鄭州一醫(yī)院的ICU進行搶救。
防疫3年,我們先后經歷過大大小小各種不確定性,疫情帶來的沖擊讓大家本能地產生恐懼、害怕的心理。而面對不確定性,人們首先會聯(lián)想到最差的結果。一些人形成了談“疫”色變的認知,同時積累了很多焦慮。政策調整優(yōu)化后,有人內心仍然因擔憂感染而保持過度警惕的狀態(tài),這就容易陷入“選擇性關注”的誤區(qū)。
未來總是充滿未知,對每天接觸的人或環(huán)境是否會有陽性、在何時何地接觸過哪些人或哪些東西,我們完全不可知。如果硬要去掌控,最終只能是徒勞,感到無力、低落、頹廢、不安、焦慮。不妨換一種思維,關注那些可控制的事,像個人生活和家庭防疫狀況,并且想方設法去做好,重建生活秩序,那么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偠灾?,一味擔憂不可控的事情并不能阻礙其發(fā)生,保持適度的情緒反應能夠幫助我們找尋那份珍貴的確定性。只有消除焦慮情緒,才能坦然面對生活。
無論“沒陽”“陽過”或者“陽康”,保持良好、穩(wěn)定的情緒狀態(tài),是重塑內心有序和安全感的基礎,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對各種狀況的實際應對能力,做好萬全準備。情緒對免疫力的影響是最大的,免疫力在過度焦慮的時候受到抑制,反而會給病毒可乘之機。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害怕、擔憂不可控的事情,而是盡量保持適度的情緒反應,并采用積極的、合理有效的應對方式。對待“幻陽癥”,要以平常心正視、理解并接納,與此同時也要嘗試擺脫它。
合理看待軀體癥狀,減少對其嚴重程度的災難化,破除“自己嚇自己”的心態(tài)。比方說,緊隨新冠病毒而來的還有寒潮的來臨,受強冷空氣影響出現(xiàn)大幅降溫。由于添衣沒跟上,不少人因此出現(xiàn)咳嗽、打噴嚏等感冒癥狀,卻錯將普通感冒當新冠,徒添了煩惱。
目前網絡信息發(fā)達,各大平臺時時刻刻都能刷到疫情信息,獲得的渠道也五花八門。各種公眾號、自媒體的文章都缺乏科學性和權威性,許多信息有夸大之嫌甚至放大不實信息。這很有可能會使人們過度暴露在信息轟炸下而難以篩選鑒別,失去自我判斷,大大增加焦慮情緒。越是焦慮的人,越喜歡從網絡獲取信息。
科學與理性永遠是最有力的武器,用更多科學事實彌補認知的裂痕。尋找正規(guī)渠道的科普知識是我們快速全面認知陌生事物的有效途徑。以官方發(fā)布疫情與防疫的相關信息為準,學會獨立思考,辨別虛假信息,避免替代性創(chuàng)傷,減少不安全感。對于疫情與防疫的相關信息,應保持適當程度的重視,既不宜過分關注影響正常生活,也不能過分樂觀而掉以輕心,減少負面情緒對身體的影響。
專家強調,預防新冠最好的辦法還是佩戴口罩,接種疫苗,保持手部衛(wèi)生,減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處,適度提前做好準備。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度”,無論是藥品還是防疫物資,都不應該盲目跟風,過度囤積,甚生哄搶。如果一味地跟隨焦慮情緒進行不恰當?shù)念A防與儲備,對緩解焦慮并沒有幫助,甚至有可能強化焦慮行為。
堅持合理膳食、適當運動、心理平衡和充足睡眠,不僅有助于提高身體免疫力,也是重塑內心有序和安全感的基礎。做好這4點,人的抵抗力是不會差的。哪怕真的“陽了”,也不會出現(xiàn)太大的問題,大家都能“陽康”。試著通過冥想穩(wěn)定自身情緒,找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閉上眼睛放空自己,進入放松狀態(tài)。另外,做些有氧運動,減輕焦慮、恐懼的情緒,通過適度健身來管理身體,促進多巴胺的分泌,有助身心產生愉悅感。
將注意力轉移到感興趣的事情上,盡量保持自己的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讓自己平和些。無論“沒陽”“陽過”或者“陽康”,保持良好、穩(wěn)定的情緒狀態(tài),都可以幫助人們提高對各種狀況的實際應對能力。積極的溝通,能幫助自己獲得支持感的心理能量。獨居者需要獨自面對感染之后的各種癥狀,難免會產生孤獨感??梢院图胰嘶蚺笥汛騻€電話,訴說自己的感受,來緩解負面情緒。照顧好身體的同時嘗試自我安慰。告訴自己“扛過這幾天就會好”,或者想想康復之后去做一直想做的事,等等,都有利于緩解特殊時期的情緒。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通過以上調節(jié)方法都無法緩解焦慮、緊張、不安的情緒,或發(fā)現(xiàn)“幻陽”無法通過自行調節(jié)緩解,那么,要及時向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心理醫(yī)生求助。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