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珍 吳娟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內容范疇的劃分是相對的,教育過程中應依據幼兒的學習特點進行整合處理,使幼兒通過真實而有意義的活動主動地參與學習,以獲得完整的經驗,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幼兒期是認知、情感發(fā)展的關鍵期,在幼兒園里開展真實有意義的活動,給予幼兒自然、快樂、完整的體驗是十分必要的?;诖?,我園以當?shù)馗x文化內涵為基石,將農耕文化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開展耕讀課程活動。一方面讓幼兒了解和喜愛從傳統(tǒng)的“耕”的活動中感受“讀”的文化,同時也讓教育回歸到更加真實的現(xiàn)實生活中,讓幼兒在自然環(huán)境中快樂成長。因此,我園進行了耕讀課程的前期調研工作。
一、調查的目標和方法
目標:通過對幼兒前期生活經驗及家長認知程度的調查分析,為下一步耕讀課題研究的有效開展提供數(shù)據支撐及研究方向分析。
方法:在線問卷調查平臺——問卷星。我們采用“問卷星”向全園家長發(fā)布了《城東幼兒園耕讀課程調查問卷》,請家長根據家庭和幼兒實際情況填寫問卷,我園共發(fā)放問卷558份,回收有效問卷555份,有效回收率99.5%。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家長的年齡及文化程度
調查顯示,大部分幼兒家長年齡在30~40歲之間,75%以上幼兒主要是由媽媽來照顧,這其中有20%是全職媽媽。家長文化層次較為集中,85%為高中以上學歷層次,其中本科及以上占比29%左右。
(二)家長的關注度與認可度
調查發(fā)現(xiàn),91.5%的家長認為:良好的家園合作關系對幼兒的成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前期,我園也開展過一些與耕讀課程相關的實踐活動及集體教學活動,有51.8%的家長表示很清楚這些活動的開展,41.6%的家長表示知道一部分,只有6.5%的家長表示沒關注或不知道。
(三)幼兒的活動參與度
調查結果顯示,19.1%的家長表示孩子在家從未參加過農耕相關的活動,19.3%的家長表示在農忙季節(jié)帶孩子去觀看體驗過,22.5%的幼兒跟爺爺奶奶去過田間地頭,39.1%的家長曾有意識、有目的地安排幼兒參與過與農耕相關的活動。
三、針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逐步提高家長對農耕課程的教育價值認同
問卷中有提到關于“您希望孩子通過耕讀課程及相關實踐活動,能得到哪些方面能力的提升?”的問題,從調查結果來看,家長們紛紛表示:希望通過此類活動能讓幼兒更進一步親近大自然,拓展生活經驗,增強動手能力,了解家鄉(xiāng)傳統(tǒng)耕讀文化,學會珍惜糧食、懂得感恩!由此可見,家長正日益注重幼兒情感認知以及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而不僅僅關注孩子會讀多少首詩、會唱多少首歌。家長們漸漸地意識到了農耕活動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因此,在今后的課程教育中,幼兒園應根植活動,挖掘活動背后巨大的教育價值,讓家長對農耕教育價值的認同感愈加深刻。
(二)多渠道、多形式有效挖掘活動的深度及廣度
從問卷調查結果中我們得知,對于幼兒園開展過的耕讀主題活動,家長知曉度較高的是:“二十四節(jié)氣系列活動”(包括與之相關的詩詞、故事等)“農作物的認識及種植”“秋的告白”(秋季蔬果的認識)等這些大型的組織活動,對于在日常集體教學活動中開展的耕讀課程如:“桑蠶文化”“豆制品的制作”“農耕工具的演變”等,家長還不是十分了解。對此,問卷中關于征求“您認為幼兒園還可以從哪些方面拓展耕讀課程的內容及實踐活動?”的建議思考時,家長們獻計獻策:可以帶著孩子到田間地頭親身參與農耕活動、在幼兒園內開辟小菜園,帶領他們一起種植時令蔬菜、多看一些農耕方面的小視頻、組織幼兒制作時令節(jié)氣美食、誦讀節(jié)氣詩詞、農諺等。其中,幼兒家長倡議最多的,還是希望能夠給予孩子更多的親身體驗機會,讓幼兒走進農村、走近農民,近距離感受我們皖西當?shù)氐霓r耕文化。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應該把大自然、大社會作為出發(fā)點,使兒童在與自然、社會的直接接觸、親身實踐中獲取經驗和知識。前期,我們開展了如帶蠶寶寶回家、參觀豆腐坊、親子田間體驗等活動,通過調動家長、社會參與的形式豐富實踐活動形式,達到了很好的效果。接下來,我們將繼續(xù)拓寬實踐面,挖掘每一次實踐活動的教育精髓,通過一次次的體驗來加深對農耕課程的全面認識,感受勞動的快樂及勞動文化的深厚底蘊。
四、下一步研究方向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讓我們對幼兒園耕讀課題的下一步開展有了較為清晰的方向,我們將根據教師、家長意見及幼兒生活經驗,采取更易于幼兒接受的方式開展耕讀主題活動。
(一)形成科學的年齡階段目標體系
俗話說“給別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為了彌補教師自身農耕知識的不足,幼兒園將邀請縣農業(yè)局農業(yè)種植方面的專家來園開展農耕知識方面的講座和培訓。同時,我們將組織老師們去往田間,向農民請教、學習,了解農耕與節(jié)氣的密切關系,感受古今農耕工具的演變歷程,一起親身體驗農耕的辛勞與快樂。
耕讀課題組將積極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為指導思想,從課程游戲化的角度去探索和思考,圍繞三個子課題,通過學習、研討、實踐、交流,逐步形成科學的年齡階段目標體系。
(二)建立農耕教育實踐基地
結合家長對農耕課題活動的支持度來看,我們相當一部分的年輕家長是有這方面的意識和考慮的,但實際活動的參與還比較少,活動的目標還不夠十分明確,很大部分還停留在無意活動的基礎上。鑒于我園幼兒多來自城鎮(zhèn)居民家庭,加上家長多在企事業(yè)單位工作,對于農耕相關的活動經歷不足甚至沒有的實際情況,幼兒園將大膽探索,開設一系列活動,將理論與實踐互相結合。
在園內,為了培養(yǎng)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激發(fā)幼兒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幼兒園將西面的空地改造為種植園,更好地為幼兒提供自主接觸自然、認識自然、探索自然的條件,孩子們可以通過親自播種——觀察——照料——收獲等過程,了解蔬菜的生長規(guī)律,并從中感受到播種的愉快和收獲的喜悅,積累初步的勞動技巧,掌握簡單的科學常識。
在園外,為了讓幼兒回歸農村大自然親身體驗,我們將利用家鄉(xiāng)豐富的農村種植資源,建立農耕實踐基地,并依托基地開展以農耕為主題的系列實踐活動,讓幼兒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體驗勞動的艱辛及收獲的快樂,在自然中釋放個性,在探索中躍動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