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觀察和分析,這是最基本的教育意識和方法應用。在幼兒園教育中滲透校本教研模式,其應用價值極為廣泛?!?~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針對主題教研提出新的要求,從研究怎樣教到研究怎樣學,教研形式追求貼近現(xiàn)場。作者提出“觀察幼兒的行為和分析能力”的研究主題,圍繞校本教研新模式展開研究行動,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校本;教研模式;觀察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04-0020-03
引? 言
在幼兒園教育中滲透校本教研模式,可以為幼兒教師業(yè)務培養(yǎng)提供良好的條件,為幼兒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這樣的教研模式,關注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思想歷練和人格塑造。在具體執(zhí)行階段,教師圍繞幼兒活動表現(xiàn)展開全面觀察,利用專題活動、案例分析、行為解讀、現(xiàn)場診斷等活動形式,對幼兒的行為做科學分析,能夠不斷豐富教研資源素材,為幼兒課程教學提供具體幫助。校本教研模式設計推廣源于教師的自身需要,將課例、活動、觀察、分析等作為研究手段和方式,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科學研究,不斷積累教研認知,全面提升幼兒教師綜合素質(zhì)。
一、設定校本教研模式,整合觀察分析資源與方法
(一)精選研究主題,引入教研模式機制
在選擇幼兒教研主題時,教師需要有清晰的認知,唯有貼近教學實際,才能獲得最有價值的教研選題。教師應對幼兒的行為做深入觀察,依照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科學分析,從中尋找教育契機。教師圍繞這個方向設定教研主題,其研究價值更為豐富。教師與幼兒有很多的接觸機會,當幼兒進入游戲活動環(huán)節(jié)后,這應該是教師觀察的良機。教師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跟進觀察,其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對幼兒的行為做研究。在選擇研究內(nèi)容時,教師要做好基本的分類,包括理念類、材料類、行為類、指導類、環(huán)境類等。教師將幼兒的行為信息做分類處理,能夠形成系統(tǒng)性研究認知。如材料類觀察,教師對幼兒游戲內(nèi)容做具體分析,對游戲材料準備、材料投放、材料應用等情況進行觀察總結(jié)。像材料與游戲有哪些匹配性,材料投放需要遵循什么規(guī)律,相同的材料如何為不同的幼兒提供不同的游戲輔助,其應用存在哪些經(jīng)驗信息,這些都屬于需要觀察與關注的內(nèi)容,能夠為教師的研究提供更多新鮮素材。
(二)設計觀察情境,啟動教研模式程序
教師進入校本教研模式后,需要展開教程設計,利用多種輔助手段,推出更多游戲活動,創(chuàng)造更多觀察機會,確保順利進入觀察環(huán)節(jié)。在幼兒進入活動后,其行為表現(xiàn)能夠真實表達其內(nèi)心,教師需要對觀察角度選擇、觀察信息整合、觀察方案設計等做具體安排,以提升觀察的頻度和效率,為校本教研模式運行提供信息支持[1]。由于幼兒活動思維有自身特點,其游戲行為也帶有特殊性,教師需要做出對應設計,以順利調(diào)動幼兒游戲的主動性,為觀察幼兒的行為創(chuàng)造條件。在觀察信息處置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進行深度思考,探索更多理念支撐。課題小組要對成員的觀察研究情況進行匯總,共享研究信息,讓教師觀察有鮮明的目的性。如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對飾演角色有個性認知,其行為表現(xiàn)具有表演屬性。教師在對幼兒的行為做分析時,要借鑒幼兒心理學方面的理念,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科學解讀和分析,為教研模式推進創(chuàng)造條件。
(三)推出典型案例,促進教研模式推進
教師需要有信息篩選的主觀意識,對幼兒的某些典型行為進行重點關注,在信息處理時,不妨將這些典型表現(xiàn)作為重要案例進行記錄和研究,這能給教研模式的順利推進提供重要支持。幼兒的行為有共性特點,也有個性表現(xiàn),因此教師要對這些行為現(xiàn)象做具體分析,確認其觀察信息的價值度,為教研提供更多有效參數(shù)。在幼兒進入學習活動環(huán)節(jié)后,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其共性現(xiàn)象,這無疑是典型案例,需要做深入研究。如在應用科學實驗器具時,幼兒對此特別有興趣,希望參與操作活動,這時候的觀察就是最為典型的現(xiàn)象。由于幼兒年齡較小,生活經(jīng)歷很少,對一些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教師對幼兒的心理訴求做重點研究,能夠順利捕捉幼兒的關注點,及時調(diào)整活動安排,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同時,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實驗器材、材料做引導,為幼兒帶來學習感知的機會。
二、運行校本教研模式,優(yōu)化觀察組織活動與程序
在校本教研模式程序啟動后,教師需要全力配合和主動探索,對幼兒的行為展開細致觀察,對幼兒的心理做科學分析,提出創(chuàng)意研究觀點,梳理研究程序,這些都能夠給校本教研新模式的執(zhí)行帶來助力和支持[2]。
(一)創(chuàng)新閱讀組織,夯實教師理論基礎
教師業(yè)務成長需要不斷充電和學習,教師主動展開閱讀學習,不僅能夠夯實理論基礎,還能夠為教研活動帶來正面幫助。教師圍繞研究專題進行閱讀時,需要精選閱讀內(nèi)容,特別是其他教師的專業(yè)研究成果,是具有高價值的閱讀素材。網(wǎng)絡、圖書館也有海量值得閱讀的內(nèi)容,教師唯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促進業(yè)務成長。教師需要進行更多閱讀學習,提升自身知識儲備水平。幼兒園組織教師進行閱讀學習時,要提出詳細的要求,如網(wǎng)絡閱讀需要給出關鍵詞,讓教師自行展開信息搜集和篩選。又如,教師對幼兒閱讀興趣、閱讀特點展開觀察的專題研究,也能夠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為教研模式推行提供更多支持。
(二)創(chuàng)意活動組織,幫助教師換位思考
當幼兒進入游戲活動時,教師要對觀察信息做及時處理,及時做出組織調(diào)整,讓幼兒始終處于良性互動之中。由于幼兒對游戲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教師在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觀察時,需要從專業(yè)角度做分析,學會換位思考,這樣才能對幼兒的行為做出合理判斷。教師對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做研究分析,也需要借助一些活動來實現(xiàn),如課題小組成員集體研究活動,能夠發(fā)揮集體智慧,對觀察信息做科學處理。在組織幼兒進行科學實驗“沉與浮”時,教師可以先設計操作程序,準備實驗材料,進行實驗演示,組織幼兒觀察和分析,然后對幼兒的實驗表現(xiàn)進行觀察。組織活動前教師可引導幼兒進行猜想:“哪些物質(zhì)能夠浮在水面上?哪些物質(zhì)會沉入水底?”幼兒參與實驗的熱情很高,參與實驗操作的興趣濃厚,操作實驗時就非常專注。當幼兒的猜測得到驗證后,他們就會顯得特別興奮,甚至手舞足蹈。此時,教師再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觀察和分析,進而形成教研成果。幼兒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如果能夠有機會參與實驗操作,其學習體驗會更為豐富,知識積累也會更為順利。
(三)梳理觀點策略,更新教師研討思想
在教師教研過程中,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研究范圍,其研究觀點也會呈現(xiàn)差異性,如何達成研究共識,這是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在集體調(diào)研時,教師要開誠布公地闡釋自己的觀點,圍繞典型案例進行集體討論,對相關觀察信息進行互動交流,這樣才能有效提升研究品質(zhì)。教師在對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做研判時,其觀點看法具有個性化特點,甚至存在較大差異,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面對幼兒的行為問題,課題組教師在具體分析時,因為所處角度不同,觀點也呈現(xiàn)差異性。我縣學前教育“有效觀察”的專題研討活動,就采用了辯論賽的形式進行觀察活動。在辯論中,正反雙方圍繞“在表現(xiàn)性活動區(qū)游戲中是否看見幼兒的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進行辯論,正反方從材料提供、工具、材料使用、幼幼互動、同伴合作、師幼互動、活動空間設置、作品裝扮環(huán)境等方面,結(jié)合時間取樣法、實況記錄法、直方圖、檢核表等觀察方法,用統(tǒng)計出的數(shù)據(jù)結(jié)果舉例,針對對方的觀點進行辯駁。雙方結(jié)合各種觀察記錄方式,通過大量理論和實例,對己方立場、觀點進行了闡述與補充,辯論賽在激烈的“思維碰撞”中急劇升溫。通過追問式辯論,教師從這些矛盾的言論認識到自己先前認識中不合理的地方,從而調(diào)整教育手段,為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反思校本教研模式,拓寬觀察研究維度
(一)延伸觀察時空,強化教師教研體驗
教師在對幼兒的活動行為進行觀察和研究時,需要對幼兒活動要求、活動表達、活動習慣等信息進行梳理,唯有拓寬觀察時空,才能獲得更多觀察信息。幼兒園大多有不同功能區(qū)域,教師深入活動區(qū)之后,還要做好觀察位置選擇,找到最佳觀察角度,做好觀察記錄。為了豐富觀察信息,教師還需要通過更多的信息渠道,對幼兒的活動情況進行了解。幼兒活動大多集中在幼兒園、家庭相關區(qū)域,教師圍繞這兩個區(qū)域展開重點觀察,能夠獲得豐富的觀察信息。幼兒園有諸多活動區(qū)域,這些區(qū)域每天都有活動組織,教師應選擇適合的觀察點,對特定群體幼兒進行觀察,為教學組織提供設計素材。教師在對幼兒園外活動行為進行觀察時,需要借助家長的力量,要求家長主動介紹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xiàn),讓家長利用視頻等媒體手段,展示幼兒的活動情況,也能夠帶來更多觀察信息。教師對這些信息進行科學分析,能夠找到更多教育的契機,也能夠?qū)τ變旱男袨樽龀隹茖W判斷,為教育教學調(diào)整提供研究素材。雖然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比較單一,但幼兒的個性存在較大差異,其行為表現(xiàn)也有諸多不同,教師在對幼兒的行為特點進行分析時,要結(jié)合幼兒家庭教育、性格特點、心理訴求等諸多因素。
(二)優(yōu)化研討組織,加大教師互動頻度
教師進入研討活動后,需要加強溝通和交流,共享觀察信息,選擇典型案例進行專題研究,推出更多教研活動。集體備課、課件展示、教研討論、教法座談、公開觀摩課、教育論文撰寫、操作實踐課等,都屬于教研活動范疇,幼兒園要經(jīng)常組織這些教研活動。教師有更多的互動交流機會,就可以優(yōu)化教研程序和組織,為其順利展開教育反思創(chuàng)造條件。在教研模式推進過程中,教師需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對模式做科學研究,在不斷改進中確保教研模式順利發(fā)揮作用。幼兒園組織教師定期進行教研討論,能夠?qū)崿F(xiàn)信息共享,也能在互動學習中達成更多共識[3]。如教師大多是先獨立備課,最后一起匯報,這樣的交流是有限的,根本沒有研究內(nèi)容的滲透。如果能夠?qū)⒔處煖蕚涞乃夭淖鼋y(tǒng)籌安排,組織教師集中研究備課環(huán)節(jié),形成統(tǒng)一的教育認識,這樣的集體備課會帶來更多的教研價值。如公開課組織,教師要在聽課之后展開多種形式的評價活動,這樣可以為更多教師帶來學習機會。優(yōu)化教研組織,加大教師互動頻度,確保教研活動順利展開,這是幼兒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契機。
(三)對接生活實踐,提升教師研究品質(zhì)
校本教研模式需要教師、幼兒園的多方參與,特別是幼兒教師應作為教研模式探索和執(zhí)行的主體。教師唯有深入研究教研模式,結(jié)合教育實踐進行反思總結(jié),才能催生更多教研成果。幼兒園要加強領導和管理,推出更多研究課題,組織更多教研活動,為教師提供更多資源、信息、素材的支持,確保教研活動順利展開。如幼兒參與的生活觀察活動,教師不能全程跟蹤,但可以借助一些輔助手段,及時獲取觀察信息。如教師開展采摘園活動,要求家長帶領幼兒去做采摘,并將采摘過程用直觀形式呈現(xiàn)出來。教師要求家長介紹幼兒采摘表現(xiàn),對相關照片、視頻進行詳細研究,可以獲得觀察信息,也能夠?qū)τ變旱男袨楹托睦碜龀鰷蚀_判斷。幼兒對采摘活動有很高的參與熱情,教師抓住機會進行觀察分析,能為教研活動帶來更多的研究機會,也能夠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逐漸達成研究共識,為后面的教育教學提供信息支持。幼兒教師對教研內(nèi)容的認識呈現(xiàn)個體差異,需要進行更多教育歷練和學習。
結(jié)? 語
幼兒教師自覺觀察幼兒言行,可以獲得豐富的教研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做深度分析和歸結(jié),能夠有效提升自身能力,為幼兒教育提供更多積極幫助。精選教研主題、設計觀察情境、精選典型案例、組織主題閱讀、創(chuàng)新游戲組織、延伸觀察時空,都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觀察機會。教師需要有校本教研主動性,科學處理觀察信息,對幼兒的行為和心理展開深度研究,并基于研究結(jié)果調(diào)整教案,這對幼兒園的課程改革有重要幫助。
[參考文獻]
池麗英.提升教師觀察分析能力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2021(42):38-39.
吳云燕.幼兒體育區(qū)域活動中觀察與分析幼兒的行為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21):51-52.
錢群霞.教學做合一 讓校本教研走向真實有效:以幼兒園區(qū)域活動的教研為例[J].家教世界,2022(03):52-53.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三明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2021年度立項課題“在自主游戲活動中提升教師觀察幼兒行為能力的實踐研究 ”(編號:JYKT-21093)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潘曉琴(1981.3-),女,福建泰寧人,
就職于福建省泰寧縣教師進修學校,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