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欣玉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家校共育成為教育領域一個重要的問題。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學生的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家校共育的過程中出現了家校合作觀念不一致、家校共育方式差異巨大等問題,給教師和家長帶來了困擾。本文以麥道衛(wèi)博士六A教育理念為路徑,通過在班級建設和家校共育中的實踐,探討六A教育理念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與影響,通過引導家長自我成長,推動家校共育新的合作模式的形成。
一、六A教育理念與困境中的教育
(一)六A教育理念概述
六A理念是由美國家庭教育專家麥道衛(wèi)博士整理的六項教育原則,他們分別是接納(Acceptance)、贊賞(Appreciation)、關愛(Affection)、時間(Availability)、責任(Accountability)和權威(Authority)。因為這六項教育原則首字母都是A,故稱為六A原則。六A原則可以很好地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高效統(tǒng)一和組合,可以有效解決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促進學生發(fā)展。
(二)家庭教育中的困境
家庭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場所,不僅是為學生提供物質生活的場所,還是塑造學生心靈、鍛煉基本生活技能、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的重要場所。學生的成長與家庭教育有著重要的關系,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前中國社會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的劇烈變化也給家庭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第一,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期且持續(xù)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家長給予持續(xù)性的關懷和培養(yǎng)。由于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家長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工作上,相應地對孩子的陪伴時間就減少了,家長對孩子的關愛、教育等教育行為很難持續(xù),這也是當今家庭教育所面臨的問題之一。第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競爭逐漸滲入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逐漸功利化。面對社會的壓力、升學的壓力,家長更注重孩子的成績,家長逐漸變成一個長線投資者,把追求功利的期待投射到孩子的心靈,不斷塑造著孩子的價值觀念。功利化的教育會使孩子內心缺乏精神的滋養(yǎng),同時也使孩子難以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幸福感。第三,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孩子受到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的雙重影響,迷失在物質生活中,同伴之間的物質攀比之風盛行,有的家庭因為缺乏對孩子的陪伴而用物質來彌補,這也導致了孩子的物質化和以自我為中心,不斷增加親子關系的張力。第四,社會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傳統(tǒng)家庭的養(yǎng)育模式也發(fā)生了變化,除了傳統(tǒng)以父母教育為主的家庭模式外,隔代教育以及單親、混合家庭也逐漸成為當今社會家庭的主要模式。跟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模式相比,隔代教育容易寵溺孩子,使孩子形成不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而隔代的教育理念的差異也成為家庭矛盾的導火索。單親家庭和混合家庭都是比較特殊的家庭,它改變了家庭原有的人際關系和心理關系,這些家庭都面臨一些突出的教育問題。第五,親子溝通難以進行。很多家長發(fā)現孩子上到初中,甚至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逐漸叛逆,不服管教,很難跟孩子進行良性的溝通和互動,特別是進入初中后,孩子越發(fā)地難以管教,這些問題也讓家長頭疼不已。
(三)家校共育中的困境
家校共育是指通過建立和發(fā)展家庭、學校多方教育主體的新型合作伙伴關系,拓展教育教學資源和條件,影響并改善家庭、家教和家風,加強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促進家庭和學校的協(xié)調發(fā)展。家校之間有效合作和融合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但是,受到社會經濟發(fā)展、家庭教育理念的差異、教育改革的進行等因素的影響,家校共育存在著一些困境。這些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家校共育的效果,也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第一,家校在教育觀念上的差異。受到社會競爭壓力的影響,家長更關注學生的智育發(fā)展,而輕德育發(fā)展,甚至是忽視德育發(fā)展,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學生的成績上,學校教師也忽視了跟家長的交流溝通,使得學校和家庭成為二元化教育,缺乏一致的教育目標。第二,家校共育的內容和方式單一。家校共育是一種雙向的育人模式,需要家庭和學校相互了解、合作和配合。但是,當前家校共育的開展也僅僅是家長會或者家訪,有些學校也會開展家長學校、家長講座等形式,這些活動從內容到形式都相對單一,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家長來學校溝通交流的主要還是在學生的成績上,教師跟家長溝通上也只是告訴家長學生存在的問題,卻很少跟家長溝通雙方共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家校溝通的方式,不僅使學生和家長的矛盾加深,也不利于師生關系的良好發(fā)展。第三,家校共育中教育責任界限不清。家校共育中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教育責任界限模糊不清,家長認為學生送進學校后,教育的責任全部在學校,而忽視了學生教育的首要責任人是家長。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布置作業(yè)或者學習任務,家長配合教師完成布置的任務,有時候教師布置的作業(yè)較多,需要家長幫助學生完成,這也壓縮了家長在家庭中對學生教育的時間,也使得家庭教育的功能不斷弱化。
二、六A教育理念助力家校共育
面對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走出困境,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雙贏合作呢?通過麥道衛(wèi)博士的《六A的力量》,我們可以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答案,可以看出所有的問題都是由學生而產生的。實際上,家庭和學校的主要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培養(yǎng)好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六A的力量》中,麥道衛(wèi)博士通過六個A的教育原則幫助孩子成長,實現了家校共育的高效統(tǒng)一。筆者也利用麥道衛(wèi)博士的六A教育原則,積極促進家校合作共育和班級文化建設。
(一)六A家長沙龍促進家校溝通
為了更好地促進家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筆者以《六A的力量》作為班級家長學習的讀物,每個月進行一次六A家長沙龍活動。家長沙龍的開展可以有效地針對班級學生的問題、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問題、良好親子關系的構建問題進行討論;可以促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良好互動,利用六A教育原則對家長進行班級教育理念的培訓和學習,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還可以指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行為,針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給予積極幫助和指導;家長還可以學習到科學有效的教育理念,在與老師和其他家長的交流討論中,不斷改進自身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更加有效地配合教師在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家長沙龍的開展,不僅開啟了家校合作的新方式,而且建立了家校溝通的橋梁。
例如以“接納”為主題的家長沙龍活動。麥道衛(wèi)博士認為接納是六A原則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和基石。接納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在這次沙龍中,需要讓家長明白,接納是無條件的,是需要向孩子表達父母對孩子的愛,讓孩子明白無論犯多大的錯誤,家長的愛都不離開。而不是讓孩子覺得家長只是接納自己好的部分,這樣的方式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自憐的不良心理。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也需要完全接納學生,接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幫助學生接納自己。這樣,學生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庭都能夠感受到無條件完全地接納,也會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強大的內驅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六A品格教育融入班級文化建設
根據麥道衛(wèi)博士六A教育理念并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設計符合班級學生發(fā)展的班本課程——品格教育。將六A理念中的一些品格,如更新、守時、分享、責任、接納、堅韌等品格,按照每學期每個月班級的發(fā)展計劃,設計出符合本班學生發(fā)展特點的主題品格教育系列班本課程。參考新教育中的每月一事,每個月設定兩個需要訓練的品格,設計出本月班級的品格活動。在每個月的班級品格訓練中,不僅僅要在學校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品格訓練,還要將品格教育延伸至家庭教育中,鼓勵家長配合在學校的品格教育,家庭也成為品格訓練的延伸。這樣可以讓品格教育在家校合作共育下促進學生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例如,在新學期開始的前兩周里,開展以“訓練守時”為主題的品格教育。首先,召開主題班會。在主題班會中討論守時的含義,讓學生明確守時就是不僅能按約定的時間做事,而且能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其次,圍繞守時的定義繼續(xù)展開討論,比如“守時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益處?”“為什么要珍惜時間,時間對我們有什么意義?”通過展開討論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以及守時的重要性??梢越M織一個按時報數的小游戲,通過游戲的體檢讓學生們更直觀地感受到時間的重要性。游戲后通過轉化性問題讓學生將游戲體驗和實際生活相結合。例如“生活中,你是如何對待那些耽誤了時間誤了事情的人?如果那個失誤的人就是你,你會怎么想?”通過轉化性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真正理解時間的重要性和守時對學習生活的影響。最后,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寫出“在守時品格上,自己最難改的一個習慣是什么?在未來的兩周里,你將如何改變這個習慣?”利用品格主題班會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品質,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但是品格訓練一定不能僅限于在學校的訓練和培養(yǎng),需要聯(lián)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一個很好的延伸,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強大的合力的時候,才會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未來的兩周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己需要改變的習慣寫下計劃書。完成每日守時品格行動打卡,每天小組會進行簡短的小結。學生在家中,家長繼續(xù)監(jiān)督學生的任務完成,及時與學生分享打卡心得。還可以設計家庭晚餐時光,讓家長和學生利用晚餐時間一起分享守時計劃書中的任務完成情況,讓學生分享在改變自己不好習慣時的感受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晚餐時光中,家長通過這個活動更好地與學生交流溝通,增進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培養(yǎng)了守時的習慣,學會了高效利用時間,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六A教育理念促進教師教育理念更新
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主力軍,需要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時代在變,學生在變,教育所遇到的問題也在不斷地變化。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積極學習和應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在班級管理和日常教學中,教師難免會因為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而生氣,但是生氣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要通過學習六A教育理念逐漸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如果說家長沒有真正地接納學生,其實老師也沒有完全接納學生。我們常常關注于班級整體的發(fā)展情況,而忽視了個別學生的發(fā)展,這些個別的學生又常常影響到班級的發(fā)展,我們并沒有真正地去分析問題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甚至我們也會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將問題推給家長解決,家長又在沒有掌握正確的教育理念的情況下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學生,這樣做最后只會使學生更加厭惡學校和老師,而學生存在的問題也會更加嚴重。
因而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教師,在學習六A理念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學校和家庭對學生教育的重要影響作用。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更需要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及時解惑。教育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教育一定可以影響學生一生的發(fā)展。我們要在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給予學生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需要不斷學習。在班級實踐品格教育時,對教師來說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我們與學生一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一起去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一起構建和諧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接納學生的每一次錯誤,用積極的語言鼓勵他們,只有接納學生的不完美,才能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內心,才能真正激發(fā)潛藏在他們內心深處強大的內驅力。
三、總結與思考
正如麥道衛(wèi)博士所說,我們要成為孩子心中的英雄。六A理念幫助我們很好地實現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高效統(tǒng)一,同時也為教師和家長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六A教育理念融入班級文化建設,品格教育培養(yǎng)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同時,品格教育聯(lián)動家庭教育,讓家長與學生一起開啟一段美好的親子時光,在這個過程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教育是一個全方位聯(lián)動的過程,不僅僅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參與,也需要社會的關注。今天的教育發(fā)展已經走進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時期,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環(huán)節(jié)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家長的成長和理念的更新成為當今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抓手,家校共育需要朝著更深的方向研究。家校共育合作的過程中,學校需要給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幫助,需要給家長一個學習和成長的平臺。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同時,更需要引導家長也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活動中,有效地形成學校和家庭的高效合作,并在此基礎上形成適合本班、本校的家校工作的系列活動,從而形成家校共育的巨大合力。通過這樣的方式真正促進教育的全方位發(fā)展,真正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