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蘿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這話真不假。我那不滿四歲的兒子就是如此,只要他不聲不響沒動靜,肯定沒好事:新買的繪本他能撕成兩半;好好的玩具,能擰掉的部件他一個都不會放過。
一天中午,我做飯的時候兒子自己在客廳玩,安靜得讓我心里緊張。果然,等我做好飯出去一看,他正雙手護著個什么東西跪趴在凳子旁,衣服上濕了一片,身旁地板上歪著養(yǎng)烏龜?shù)男◆~缸,水灑了一地,小烏龜不知所終?!澳阍诟墒裁??小烏龜弄哪兒去了?”我驚叫著走過去。
“在這兒!”兒子舉起一個小布包讓我看。那是用他的隔汗巾裹的,揭開一看,小烏龜在里面。
我氣不打一處來:“烏龜在魚缸里好好的,你拿出來干什么?”他摸摸自己的衣服說:“我怕它冷,給它蓋被子?!蔽铱扌Σ坏?,給烏龜蓋被子,虧他想得出來!可見他不懂得烏龜?shù)纳盍?xí)性,怕烏龜挨凍,也算好心,只是好心辦了壞事。
我沒有責(zé)怪他,和他一起收拾了殘局,吃罷午飯便上網(wǎng)搜索了有關(guān)烏龜生活習(xí)性的視頻讓他看:“你看,烏龜可厲害了,既能住在水里,又能住在陸地上,還會變溫,一到冬天就不吃東西睡覺了,等天暖和了再出來活動,它們是不用蓋被子的。”兒子認真看完,羨慕不已:“媽媽,我要是像小烏龜一樣能變溫就好了,冬天就可以在家睡覺,不用上幼兒園了?!蔽冶凰钠孑庀敕ǘ旱门醺?。
次日下午,我去接兒子,聽見他跟小朋友講烏龜?shù)牧?xí)性,神氣地比畫著:“小烏龜會變溫,冬天住在水里也不冷,不用蓋被子……”我突然意識到,他之前的破壞行為,或許都是有原因的,若找出背后的原因并加以適當引導(dǎo),效果肯定比直接制止或責(zé)備他更有效。
過了幾天,老公買了個故事機給兒子聽國學(xué)故事,叮囑他不要弄壞了。頭兩天,兒子對故事機還很愛惜,可到了第三天,他就把機子給拆了。老公氣得罵他是敗家子。兒子眼里噙著淚,兩只小手無助地摳著,不敢哭出聲來。我把老公推進書房,轉(zhuǎn)身回來摟住兒子:“故事機這么結(jié)實,你是怎么拆開的?”他小聲說:“用螺絲刀?!薄巴?,兒子真厲害!”我豎起大拇指夸贊。兒子一聽眉毛都揚起來了,苦瓜臉秒變笑顏。我問他為什么要把故事機拆開,他說:“我想看看誰在里面說話……”
原來如此!他拆故事機并不是搞破壞,而是要給心中的疑問找答案,我決定和他一起拆裝一次故事機,滿足他的好奇心,讓他知道故事機為何會說話。
說干就干,我讓兒子把故事機的所有零部件都收集起來,然后給他講:“你看,故事機里面沒有會說話的小人兒,那它為什么會說話呢?因為啊,設(shè)計師叔叔把故事錄音放在了這個芯片里,給故事機裝上電池,通過揚聲器就能把故事播放出來。”兒子聽得雖然不太懂,但還是頻頻點頭:“媽媽我知道了,里面沒有小人兒,是設(shè)計師叔叔把故事放進了里面?!?/p>
好在故事機沒有拆壞,我們按圖紙組裝后,又能播放故事了。這一拆一裝,兒子不但提高了動手能力,還長了見識,至少以后再也不會在類似的玩具里找小人兒了。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