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珍
通感也叫“移覺”或者“聯覺”,是把視覺、味覺、聽覺、嗅覺、觸覺等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的一種修辭手法。也就是說,打破各種感官的界限,用視覺寫聽覺,用觸覺寫視覺,用嗅覺寫聽覺等等。在通感中,冷暖有重量,聲音有味道,顏色有溫度,味道有形象。它突破了語言的局限,豐富了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通感是提升文筆的一個重要元素,掌握了它,你就擁有了語言美的表現力。
來看《喀秋莎》的歌詞:“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漫的輕紗??η锷驹诳⑶偷陌渡?,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p>
“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多么美妙的歌聲呀。本來,我們只能用耳朵聽見歌聲,如此一來,我們還用眼睛看到了歌聲,它明媚得就像春光。除了通感,誰有這樣的魔力,能如此巧妙地打通我們的感官?
我們再來看《老殘游記》中的《明湖居聽書》,是如何寫聲音的。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fā)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后,漸漸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哪知他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huán)轉折;幾轉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jié)節(jié)高起?;腥缬砂羴矸逦髅?,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在作者劉鶚筆下,這唱書聲簡直成了情節(jié)起伏的小說,有開端,有發(fā)展,有高潮,有結局。我們僅僅看它描寫的前部分,就被通感的魅力折服?!拔迮K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聽覺成了觸覺;“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聽覺成了味覺;“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聽覺成了視覺。在通感的修辭里,你可以大膽地聯想,翱翔于文字的天空。
我們再來看《紫薇》中是如何運用通感的。
我家的后園有一棵紫薇。這棵紫薇有年頭了,主干有茶杯口粗,高過屋檐。一到放暑假,它開起花來,真是“繁”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皺縮,瓣邊還有很多不規(guī)則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幾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當中還射出許多花須、花蕊。一個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樹上有數不清的枝子。真是亂。亂紅成陣。亂成一團。簡直像一群幼兒園的孩子放開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亂嚷嚷。
汪曾祺筆下的紫薇,“亂紅成陣。亂成一團。簡直像一群幼兒園的孩子放開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亂嚷嚷”。紫薇開得那么多,那么紅,那么亂,那么盛,這是視覺,汪曾祺用聽覺來表現,顯得多么與眾不同,又多么形象生動??刹皇菃幔變簣@的孩子也是這么率性,這么可愛的呀,用高高脆脆的小嗓子在亂嚷嚷呢!
我們再來看詩詞中寫花的例子。宋祁《玉樓春》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道:“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錢鍾書在《通感》中指出,此處“用‘鬧字,是想把事物的無聲的姿態(tài)描摹成好像有聲音,表示在視覺里仿佛獲得了聽覺的感受”。
說了這么多,我也嘗試用通感寫花,請同學們看看。
每到六七月,野茉莉就開花了。它的花冠呈漏斗狀, 花瓣成五片,花邊有波狀淺裂,片片相連,中間立起六根花絲,三高三矮。單看一朵,就像個長脖子的姑娘頂著美麗的帽子。一開始,野茉莉帶著試探性的目光,小心地張望,一朵,兩朵,三朵,謙卑地跟行人打著招呼。慢慢地,它們的膽子大了起來,一大片一大片艷麗的玫紅呼嘯而來,好像一群十七八歲的小姑娘穿著媽媽剛買的裙子在翩翩起舞。姑娘們一邊舞動裙袂,一邊發(fā)出咯咯的笑聲。那笑聲宛如一個魔球,帶著香氣,在空氣里奔跑、旋轉,霸道地控制了我們的鼻孔和眼睛,還有心情。
在這段文字里,“一朵,兩朵,三朵,謙卑地跟行人打著招呼”,視覺轉換成了聽覺,“一邊發(fā)出咯咯的笑聲。那笑聲宛如一個魔球,帶著香氣,在空氣里奔跑、旋轉”,視覺轉換成了聽覺、嗅覺。通感的運用,使野茉莉變得可愛動人。
同學們,通感真的是一種神奇的修辭,掌握了它,你就掌握了文字美麗的密碼。我們要全身心地去感知生活,當文字的漣漪滑過心頭,請記得捕捉這份悸動。同時,我們也要有意識地去訓練自己的表達力,讓各種感官在我們的筆下任意穿梭,自在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