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石
凌晨4點零8分,遇見這首詩。昨日心有不順,睡得很好卻早醒,遇見李點轉(zhuǎn)發(fā)路也于個人公眾號發(fā)布的聲明文字《立此存照》。聲明中路也表明不滿意于別人不分行或不會分行,并重申四首詩,意在她這樣分行。
忽然,我想到古人之于句讀了。
不必猜測我喜歡的詩人路也被誰惹了,我幸于四首詩中遇見《桃花》,此詩有路也之詩一貫的智性、知性,如一淑女立于前,沒法不駐足靜觀,仿佛不神思飛揚,便于神不恭。
問百度何為桃花?有云:桃花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常用素材。此外,桃花中的元素有疏通經(jīng)絡(luò)、滋潤皮膚的藥用價值。其花語及代表意義為是愛情的俘虜。每年3—6月,各地會以桃花為媒,舉辦不同的桃花節(jié)盛會。
桃花當(dāng)然是桃花,亦不是桃花,百度這么說的,路也也是這么想的。詩人寫桃花又借之設(shè)喻,寫理想——
桃花在山坡,在水邊,在茫然的風(fēng)中
把一朵一朵的臉仰起來
看見天那么藍(lán)
這是一朵又一朵充滿暢想并處于憂郁期的桃花,她們仰望天空,似要掙脫什么,或只在掙扎。我仿佛看到一朵朵桃花的焦慮與哀怨,還有欲走出茫然的急切與無助了。
寫命運——
一首浪跡天涯的詩里
一定會有桃花
劍氣從桃花的額前升起
鬢角凌亂
……
似還寫了命運不濟的桃花,突出寫了烈女子于劍指中惶然丟下手提之籃的悲傷情事,悲愴挽歌,悲切結(jié)局。
總之,桃花從春之山坡、水邊、風(fēng)中生發(fā),開放,并凋落于春之一日。而這一日,非別日,乃清明之前,尚有輕寒。無疑這一日,與清明日,形成大片的凝重與輕寒。凝重更重,輕寒更寒,這是詩人想要的氣息。
林莽說,一首詩我更關(guān)注它那種發(fā)散的、渾然的、生命感受的韻味,它是寬泛而非確定的有意味的經(jīng)驗。
路也之桃花無疑是寬泛不確定的,是古文中遍插之桃花,是于今日還在喻指女子之桃花,是花開不多日的桃花之女子;當(dāng)然,是現(xiàn)世桃花,也是轉(zhuǎn)世桃花。
滿坡的桃花更像大地的內(nèi)傷
透過黃土傳遞讖言
詩人不耽于自己的渺小,但耽于想象。她似參透了什么,與天地對話,又似向另一個自己求證什么。
讀一首詩,就是在參與這首詩的死亡和詩中發(fā)生的死亡、定格的死亡——
死者的臉在花叢中一閃
這個下午是一生中所有的下午
凋零的桃花不是桃花,那分明是人,是玉殞的人兒,是塊壘的化身——
春天用寬衣大袖
把桃花收斂
是啊,春天給了桃花恣意的開放,也給了她隆重的棺槨。
是啊,還有春天,還有我們只是在感知、卻不能明確指示的有關(guān)溫暖的事物。她們,有著血肉與靈魂,須臾未曾離開。
我不是在讀詩,乃是在聽一曲《桃花吟》。詩人路也似走過一帶曠野,或流連于校園,正感嘆時光與人世之虛幻,感喟存在與虛無之迷亂。她的纖指翻遍了古書,她的纖筆在紙上奔突,她的纖芯似已灼灼有香氣撲鼻。
對,桃花。路也想要的詩意,不賦予豹子,不給予烏鴉,她要拈住的是一枝桃花。
路也說,這是我寫的詩,我說了算。是的,紙上《桃花》寫得真好,她說話算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