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與竹書

2023-05-30 07:28:54趙建平
壹讀 2023年5期
關鍵詞:編織竹子生活

趙建平

1

我是喜歡竹的。

一條河嘩啦啦地向西流著。河的兩岸,分布著一些低矮的土坯房,土坯房的周圍是一大片的竹林。炊煙從瓦縫冒出來,竹林里整日飄著煙火味。

這是我記憶中竹子的影像,它們?yōu)槲业耐晟畲嬖凇4笃闹褡由L在河的兩岸,構成天然的防洪屏障,還為農耕歲月提供著所需要的一切竹具。我不知道,鄉(xiāng)村風情里,如果缺少這些竹子,那么,還有多少物件具備人們可以懷念和回味的意義?

童年的生活,常常與這些竹子發(fā)生著密切的聯系。

一場雨水,復活了埋在泥土里的夢想。土里的蟲子開始蘇醒和蠕動,漸漸可以聽到呢喃的聲音,先是一種,又是一種,再然后,就是合奏。里面,有風聲、鳥聲,還有春草發(fā)芽的聲音。鄉(xiāng)村的交響樂里,自然也少不了春筍鉆出泥土帶來的歡喜的聲音。采集嫩筍是快樂的一項活動,不是所有的筍都能采而食之,采筍也有采筍的規(guī)矩。人類的活動,在樸素的生活觀念里,永遠需要保持克制,物種的延續(xù)離不開這種克制的行為。

竹,是鄉(xiāng)村的風景,鄉(xiāng)村是竹子編織的鄉(xiāng)村,鄉(xiāng)村的生活是竹子編織出來的。我的鄰居是一名轉業(yè)的軍人,轉業(yè)后學會篾匠的手藝,忙時生產,閑時編織竹籃、背簍、篩子、撮箕、筲箕……干活的時候,那些細細的竹篾,在他的手里穿來繞去,上下抖動,旁觀的人看得眼花繚亂。那不僅是一項生活的技術方式,現在去想,還是一種生活藝術的方式。只是,引起我格外注意的是他的手,那是一雙粗糙的手,上面長著厚厚的繭子,一手握著竹子,一手用著篾刀,鋒利的刀口,在竹子上切割出嚓嚓的聲音。

鄰居編織的竹具,大多是一種網的結構。那些竹器與生產生活發(fā)生著密切的關系。至于美觀,我的父老鄉(xiāng)親們還不可能去追求更高的審美享受。實用是第一位。這些篾器被廣泛運用于生產生活。那個時候,我們常常用撮箕籃子去積肥,積肥可以記工分,工分關系到家里一年的口糧。用竹子編織的敞口籃,底小口大,齊胸高。這樣的籃子有兩種,一種編織嚴密,我們叫背簍。一種叫敞籃,編織粗糙,形如盛開的南瓜花,用竹少,常用來裝柴草。這是我非常熟悉的兩種竹器。工作后的幾年,這些籃子與我脫離關系,就連竹簍敞籃撮箕筲箕這類生活竹具,也漸是疏遠。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包裝帶編織的用具,好是好看,可沒有竹子的味道。我熟悉用竹子編織出來的這些生活物件的味道,就像熟悉我的童年。那種味道,讓人懷念。

隔壁的鄰居老了,開始長出滄桑的模樣,他滿臉的絡腮胡和終日憔悴木然的神情,終是暴露出身體衰老的信息??墒?,他編織的小巧的提籮,倒是越來越體現出他嫻熟的技藝水平。提籮被女人用來裝瓜種豆種,盛豬草蔬菜。那些心靈手巧的女人,一年到頭,斷然離不開針線活路。她們做衣服,做鞋子鞋墊,這個時候,提籮里裝的針頭線腦,就是女人生活的全部,她們的幸福、煩惱、苦澀、甜蜜,甚至煎熬,都被一一裝在提籮里頭。

若論幼時我最不喜歡的竹具,一定是竹條子和套牲口嘴巴用的竹籠。前者用來懲戒人,后者用來懲戒牲口。細細的竹條抽在身上,每一種顏色都會滲出疼痛的感覺。孩子們但凡做了錯事,常常會受到大人近乎冷酷的懲戒。用竹條子教育孩子,好像是大人和老師約定了的慣用方式,我非常不喜。至于套牲口嘴巴用的竹籠,我們把它叫作兜嘴籮,是為了防止牲口不能食地里的莊稼的一項發(fā)明。用籠子套住牲口的嘴巴,讓它吃不到東西,這也算是一種殘忍的別出心裁的發(fā)明。

以竹為帚,拂去塵埃,眼里心里便是干凈。做帚的竹,多用懸崖坡地上的山竹。那些竹,生長環(huán)境惡劣,長得緩慢,也長得細碎,竿細葉小,一年到頭卻是生機勃勃地活著。它們是做掃帚上好的竹子,拂灰除塵,農村便有人專門扎這樣的竹掃把,背到集市上做些買賣。

秋天收了莊稼,田地里種完麥子蠶豆。這個時侯,隔壁的鄰居開始忙活起來,他除了替人編籃子,也編竹籬。竹籬用來編排在菜園的周圍,這是竹子演繹出來的故事,它們升級了,它們代替人,或者,在篾匠的手里,它們已不是竹,它們是一個人把很多的人串在一起編織出來的物件,排置在那里,圍著生長的東西,也攔著生長的東西。

我會常常憶起清明掃墓的事情。每年清明時節(jié),楊柳依依,鄉(xiāng)里的風俗,會砍一根青竹插在墳頭,上面掛上白幡。傳說青竹可以驗證地穴好壞,有人用砍來的竹植入泥土,今年插,明年還青。這樣的事情,常常讓人覺得神秘,以致于每年從墳頭拔出舊的竹桿時,我都有一種紐帶被斷絕的念頭。我們這地方去世的人,孝子需手握孝棒以示對父母的感恩。孝棒又叫哭喪棒。若父親去世,以桑木為材,用綿紙包裹。若母親去世,以竹為材,同樣用綿紙包裹。一根孝棒捧在手上,被賦予了敬孝感恩的意義。

2

中國人講究居住的環(huán)境,特別是文人,常在居住環(huán)境上做足了功夫。居不可無竹,有庭院者必植竹于庭,沒有庭院的也會用花盆栽上幾棵小巧的細竹,或弄來幾幅有關竹子的畫掛在家里。家居文化因竹而有風骨和生氣。風骨的內含是仁義的風氣、節(jié)操和品性,是故竹為君子。《大學》之中,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這大抵可以用來詮釋竹子通達明心的德行。修身則需正心,正心則空凈,空凈才有節(jié)操和氣象。

中國人的竹文化中,竹的形象頗有意思,一竿入空,不枝葉,少婆娑,磊落之姿端出,浩然之氣和凜然之勢生發(fā),身正而行端。觀其葉,形如人字和個字。再觀其枝,亦形如人字和個字。一撇一捺相扶持,一竿筆直上云霄,鋒芒被吸納,銳氣在收斂,頗有風骨的韌性和勁頭。

人的社會活動也會與竹發(fā)生密切關系。晉朝的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相與友善,常于竹林之下放浪形骸,不入常俗,后人與竹之有節(jié)譽之??上У氖?,“竹林七賢”寫竹子的作品,幾無可見。倒同是晉朝的另一竿子文人,因為會稽山有茂林修竹,跑去山上飲酒寫詩作樂,王羲之給眾人的詩歌寫了一篇《蘭亭集序》,而千古留名。

竹子在人的生活中是重要的一個主角。古來贊美竹子的詩歌,若繁星之多。其中唐朝詩人劉禹錫的《庭竹》甚是寫得小巧,寫得曼妙:露滌鉛粉節(jié),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依。詩短意高。明寫竹子的直節(jié)挺拔,實是以竹節(jié)明義,表現人的君子之風。王徽之,是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一次,王徽之游徙,聽說有人家芳竹滿庭,即刻備好車馬,徑造人家?;罩粏栔魅耍活櫩粗?、親竹、贊竹,至黃昏之時興盡欲返,主人見其癡,閉院門,微笑以待,兩人又是一番品茗論竹。徽之為竹癡,傳為佳話。

竹子不會開花,不以艷長于他物,一身蒼翠四季清秀沒有俗氣。竹子生氣節(jié),氣清骨奇,節(jié)節(jié)心空,不污不濁,不妖不俗,好品性,好端行。鄭板橋有詩言,“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道盡竹子志潔氣清端方自重的品格。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想來便是這個道理。與竹相處,可以使人心正,可以使人意誠,可以使人氣清神爽,還可以使人心氣平和。

竹子的生長,頗不受氣候和地域的影響。只要能萌發(fā),只要不被野火焚燒,只要不被刀斧加身,只要不被一切壞的力量徹底毀滅,那么,它們必將為竹,成為它們自己。

竹子在險峻的地方,風氣育之,有大格局;在低洼的地方,風氣育之,生大氣象。沃土生之,空心則虛靜;瘠泥養(yǎng)之,格高而志遠。這竹子不僅長在人的生活里,也住在人的心里。因而人依附它,也歸順它。在竹子的世界,人一直得到加持,一直在自省,也一直在自覺。

工作的前幾年,我和幾個同學辦了一份小雜志,現在記不得是誰給取的名字,雜志名叫《苦竹》。這個名字很有涼性,有些不太喜歡。讀了杜甫的《苦竹詩》,詩中有“味苦夏蟲避,叢卑看鳥疑”句,方悟其中之義,卻又不知苦到什么程度?!洱R民要術》中記載:竹之丑者有四,曰青苦、白苦、紫苦、黃苦。有此四苦,這竹當真稱得上“苦竹”。只是,因為各種原因,《苦竹》辦了幾期,并未堅持下來。當年參與的人,卻是有好幾個一直堅持寫著,好作品倒是如竹筍一般,呼啦啦從筆尖流淌出來。

3

竹子不僅進入人的生活,也進入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它既承載著生活無盡的悲喜,也傳承著人類社會向前推進的每一種文明。人們一度把文字刻錄在竹牒之上,那些用以記錄人類生活、思想、情感以及歷史發(fā)展進程的文字,在竹牒上以活潑的方式,完成人對歷史的認知。那些文字,以及文字里的人物、故事、風云,在竹牒上活著,起伏跌宕。歷史被記錄于竹牒,上面只有真相、戰(zhàn)爭、災難、疾病、罪惡、恥辱、疆域、禍亂,以及民族、社稷和人心向背,它們被書寫在竹冊上面,泛著冷冷的光芒,展現著、還原著、訴說著。這些沉重的竹牒,這些滄海桑田的竹牒,記錄千古,存在千古。它們是竹,它們又不是竹,它們隱約為竹,在縹縹緲緲的風塵中,在虛虛實實的故事中,竹被具體化,一株一株,各自保留著竹的樣子。在歷史的端頭,卻又是有的活著,有的死了。

這是一些冷峻的竹,客觀的竹,端正的竹。

4

此去西澤,我算是開了眼界。

西澤算不上一個大地方,卻算是很有文化的地方?!拔幕边@個詞永遠不會落后,事實上,沒有什么比“文化”更具魅力,更具文明和誘惑。

如果要給西澤題上標簽,那么,“生態(tài)西澤”和“文化西澤”是最好不過的兩張名片。西澤的生態(tài)很好,二十五年前出差到西澤,在那個地方呆了四五天的光景。和我們一起的有個姓尹的老師,說是西澤的。那個時候,我是不知道西澤的名聲有多大,更不知道西澤的戈平名聲有多大。第一次去西澤,很有新鮮感,西澤河不大,水很清。食館里吃的魚,全是河里撈來的野生魚。野生魚不大,半拃長。有人負責在西澤河撈來送給食館。這般大小的魚炸出來味道極好,新鮮回甜。以至于到了今天,我還在固執(zhí)地認為,那魚有西澤河兩岸竹子的清香味,堅持著為西澤河里的魚們叫聲好。有了吃魚的體驗,以后的幾天,我們每餐必有魚,有魚必是西澤河里的魚。魚好,這得要感謝西澤河的水。水清澈透亮,嘩啦啦流著。我記不住河岸上生長的叫什么竹,也記不住有多少的竹,但“竹喧歸浣女”的記憶一直保存了我對西澤的美好印象。

西澤,彝語中叫“昔寨”,是“植物茂密的水鄉(xiāng)之地”。史載,雍正時期,宣威州西設沛澤里,因多水而冠名,后稱“西澤”。西澤因竹多繁盛,有人稱之“天然竹鄉(xiāng)”。西澤地形“五山四河”。五山分為龍山、虎山、蛇山、獅山、龜山,四河即西澤河、扯卓河、戈平河、睦樂河?!拔迳剿暮印苯杂兄瘢缴仙L竹子,河畔流著竹韻。西澤的生態(tài)好,大體與竹很有些關系。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竹。西澤的竹,水邊一蓬,村邊一片。俗語道,人食五谷,竹食清風。那些竹子清氣悠悠,長得生機勃勃。我想,何止是西澤的生態(tài),西澤的歷史、人文、風情里,總也能尋到竹的文化因子。

西澤主要有龍竹、金竹、黑竹、苦竹四類。龍竹主要分布區(qū)域在戈平、石城、大龍?zhí)?、新建村等地。其它竹類,多長在迤必、馬戛和迤那等村。這些竹子,形秀磊落,品格虛心,端方自持,若君子。彎而不折,折而不斷,伏而猶起,若壯士。凌云有志,氣宇軒昂,蕭疏軒舉,若志士。氣節(jié)有度,秀麗脫俗,清高俊逸,若雅士。甘于淡泊,懷樸守真,閑適恬淡,若隱士。是故,古人言其“風味既淡泊,顏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間,有此凌云氣”。寫盡竹子的勁節(jié)虛空和蕭疏的端性。

“文化”是一個很寬泛的詞語。西澤這塊土地,有一種很溫潤的特質。翻開西澤的歷史,其實就是一種文化的溫潤。西澤的文化,得益于一個叫作符聘卿的人。符氏家族,在西澤算是名門望族,在清朝,人稱“符官家”。符聘卿之父,光緒年間誥封為“義大夫”,其家譜有記,“幼習弓馬,應武試不授,援例授同知職銜”。符聘卿,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yè),系早期同盟會會員。先生學成歸來,于1911年在西澤創(chuàng)立戈平小學。戈平小學當時是宣威境內僅有的兩所小學之一(《宣威縣志稿》載)。西澤人以教育為要,可以說始自聘卿先生。聘卿先生胸懷遠志,又是滿腹經綸,建校興學,造福國家民族。這是大仁大義的事情。他開啟了宣威域內新型學校之先河,從而戈平小學也成為西澤文化的發(fā)源地。聘卿先生1914年離校去昆,其女符琳玉云南省立師范??茖W校畢業(yè)之后,回到戈平小學。1935年,任戈平學校第九任校長,她也是當時宣威境內的第一位女校長。

百年學校,百年豐碩。教育興,則文化興。文而化之的結果,從戈平學校走出的西澤人,最終或投入革命,或投入教育,或造福鄉(xiāng)梓,他們,打造出了西澤這片土地上的一塊精神的高地。他們,就是竹子,一棵棵的竹子,以竹子的形象,以竹子的風范和信仰,長在這片土地上。

西澤素有“小延安”之稱。1949年4月,中共滇東北地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第六支隊進駐西澤,為民舉義,謀福利于國家于民族于時代,將革命的理想和信念種在這片土地之上,歷經艱辛曲折,換來人間大同天地一新,這更是竹子精神品格的觀照。由此,西澤的竹,算是義士,算是戰(zhàn)士,亦算是勇士。

西澤的大龍?zhí)堕L著許多龍竹。大龍?zhí)叮置珮O潭,是一個奇妙的地方。潭水變化多端,當地人稱,水由渾變清,天氣將由陰轉晴,反之由晴轉陰。龍?zhí)杜越ㄓ小疤珮O龍騰閣”,與龍?zhí)恫⒅囟?。潭邊多龍竹,龍竹手膀粗細,竿竿挺拔,?jié)節(jié)清峻,枝葉稀疏,風起,有硐簫之聲,有龍吟之勢。它們,與大龍?zhí)断喟椋襞疟缄囈话?,一株,又是一株;一攢,又是一攢。它們各自為竹,每一株都清高,每一株都有每一株的氣場,上面有清逸,也有竹的節(jié)操,? ? ? ? ? ? ? ? ? ? ? ? ? 在那個時刻,內心突然生出對竹品性的識見。

5

未去西澤前,我曾聯系過西澤的竹藝編織者尹德飛。尹德飛是一個殘疾人,也是一個名人,曾以脫貧先進典型的身份參加過市里舉辦的報告會。我曾在朋友圈里看到尹德飛編織的竹藝,看上去很精美,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這是一個愛學習和揣摩的有心人,文字的功底也不錯,會把他寫的文字發(fā)在朋友圈。雖是殘疾,卻是長得儒雅精神。與其說他編織竹藝,倒不如說他編織生活。對生活的熱愛被傾注在他的竹藝編織上,他是一個有思想和情懷的竹藝匠人,這從他編織的作品就能看出,他先是模仿,見什么學編什么。再后來,竹藝編織過程中,他融入了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創(chuàng)造性的竹藝產品融進他的思想情感,也把他的樸素的生活美學思想融入其中。這是尹德飛與眾不同的地方。他把竹藝當作一項事業(yè)來做,從選料到編織,從編織到定型,從定型到打磨,再到圖案,再到上色,每一道工藝,都頗能見出他的匠心獨具。他不因循守制,除了追求精湛的工藝水平,還能從細節(jié)上去思考顧客的感受和需要。比如他編織的提籮和竹盒,光潔度高,美觀漂亮,手感非常好。做工藝,有情才會做出有溫度的產品,有心才能把產品做成精品。竹藝的光潔,一些人認為無關緊要,可他卻反反復復打磨,反反復復撫摸,非覺溫潤細膩不可,以致人見之則喜,喜則愛不釋手。

西澤像尹德飛這樣搞竹藝的人很多,他們以竹為業(yè),通過編織竹藝增加收入,改變生活狀況。竹,在扶貧脫困和鄉(xiāng)村振興中,再次與人的生活發(fā)生密切關系,由生產生活的竹具變成具有審美意義的工藝品,這不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人們審美素養(yǎng)、美學欣賞水平以及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想到被竹子加持的生活具有的清新之氣和清香之味,我努力靠近它們,我在努力靠近著它們。立在竹子的面前,我伸出手去擁抱它們。那一分鐘,竹先是竹,我先是我。繼而,竹又不是竹,我也不是我。竹是我,我是竹。我和竹成為眾生之一,都是人間煙火,都是世間風氣,都是自然的天和地。

在西澤,我最想做的是去撫摸一棵竹,通過親昵的動作去接近和理解一棵竹,或者一片竹。我想弄明白,竹與西澤人生活和精神上的某種聯系,從而嘗試著去解讀西澤人為什么那般地喜歡竹。那是怎樣地喜歡呢?河邊栽竹,地里栽竹,村村寨寨房前屋后仍然是竹,竹成了西澤人生活的重要部分,竹就是他們的情感,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世界。甚至,竹就是他們自己。單純地用西澤這塊土地適宜竹子的生長,來解釋竹子在西澤人生活中的重要,這太過于簡單。單純地說西澤人的生產生活離不開竹子,這樣的解釋也太過于草率。西澤的竹,已經上升到成為具有某種美學意義的精神載體,它存在于西澤的山水中,存在于西澤人的生活里,它們清秀十足,儒雅十足,雋逸十足,也芳香十足。

這是西澤竹子的秉性,自然也影響到西澤文化和西澤人溫潤儒雅的秉性。

西澤的大姓是符姓,據說符姓武習于弓箭,文卻師于西澤的吳姓。西澤吳姓也是大姓,文運昌盛興隆。這次去西澤,在吳仕逵先生的帶領下,我們到得吳家灣村。吳家灣村依山傍水,竹林葳蕤,陽光之下生意隆隆,翠色若滴,宛如畫卷,流著安謐和適宜。陽光、竹子、沉靜的四合院、新式的樓房、孤獨的老村、坍塌的土墻、沉悶的老人、憂郁的目光,沒有秩序的圖景組合,稍微顯出吳家灣村些許的凌亂。天氣預報本來是有雨的,我想,吳家灣村在雨里應該是另一番境界,竹子、斷墻、蕭條的庭院,古老的井,薄薄的雨和薄薄的煙霧,那種景象,可不更具有文化的氣質?更能契合吳家灣村深厚綿延的文脈?偏偏又是,夏日炎炎,星雨未見,明朗朗的陽光照出吳家灣村明朗朗的景象。說到文脈深厚,吳家灣村小小的一個村落,竟然出現包括吳仕逵先生在內的十個博士和博士生導師,其文化底蘊可見一斑。甚巧的是,求學時甚為仰慕的吳興都老師,家就在這里。吳興都老師是一名畫家,未曾教授過我,卻因為謙遜敦厚而深受學生愛戴。多年未遇吳老師,卻是一步踏進他的故里來,機緣耶?機緣乎!人生適逢果真皆有定數。吳家灣村家家戶戶推窗開門盡見竹,夢里夢外全是竹。那竹,虛心而生,吳家灣村的人,算是受竹之惠浩蕩矣。他們身以竹為正,性以竹為范,識以竹為見,師于竹而風骨在心,恩澤綿長。由此,吳家灣村因竹而當得起“竹村”二字。彼時,在吳家灣村旁的竹道之上,我與師與友共立竹下,共瞻一竹,親之撫之,甚是慰藉。

6

西澤有龍山,龍山之前有三臺硐,前臨西澤河。三臺硐始建于乾隆十六年,依山而建,又叫豐樂硐。彼時,北置祖師殿,南置文昌宮,上置觀音殿,中置靈官殿。咸豐六年三臺硐擴建,觀音殿上又置玉皇閣,其兩翼左建武閣,右建文閣。祖師殿上加蓋財神閣。為對稱起見,文閣右側,又置一閣。民國八年,邑人符文鏞再度擴建,將底層改為樓底,將靈官殿改為兩層閣樓,沿山麓上二十三級臺階處,設平臺建山門,上懸“三臺仙硐”匾,氣象蔚為壯觀。

二十五年之前,我曾問道西澤,拜謁過三臺硐。彼時,山硐破敗,法喜俱無。2005年邑人議而重修,房宇恢弘,逢盛世而大開氣象。

入得山門,見一樹蔚然,上懸一牌子,書曰:生善心否?四字排列自上而下,若當頭棒喝,洪鐘巨呂之聲,隱隱而起。

生善心否?

生善心否?

此一問,心中凜然,眾生俱寂,紅塵俱寂。善者加持,惡者消惡,世間諸惡遠遁,悲憫潮來。山寺周圍有竹,竹皆有煙色,與硐寺共為一體,形色豐盈,受法喜,其相端莊,紅塵冷暖平淡,教化敦厚之用,于沉默中如法雨潤物,一念慈悲則善善相生。那些竹,入得法門,知道識法?;蛟S,這就是西澤人與竹共生的原因。

由此,無論從生產生活的實用角度看,還是從精神審美的角度看,這些蒼翠的竹子,算是最具有普世價值和獨立精神體系的存在。人們依托對竹的依賴和對普世的信仰,與竹相善,受之教化熏陶,便生喜樂心,便生慈悲心。這樣說來,竹之有道,在義理法度之間,善為大焉。

若西澤有十分美,一分在山,二分在水,三分在人,四分在竹。

山水之美,盡在眼中。而西澤賢人甚眾。我曾經與西澤名宿寧明功老先生有一面之緣。數年之前,寧老來到田壩,溫文儒雅,和他初見,我并無拘謹之意。彼時相見,方知寧老是西澤人。今年年初,寧老離世,萬眾悲慟,因暴雪,我未曾赴吊。這次去西澤,竟然在三臺硐內見故人音容,甚是感喟。寧老曾經告訴過我,西澤多竹,心中甚是喜歡竹子。當初我不是很理解先生的這份感情。離世之后,細觀他的一生言行,細思他的平生品性,他的超然灑脫,他的達觀豁朗,他的正直坦蕩,他的公仆之心,先生的風骨大義倒是很好地詮釋出他對竹子的歡喜之情。

作家李學彥和葉淺韻二位老師也是西澤人。李學彥老師我不認識,但他和王正雷主編的《書香百年》一書,我曾通過葉淺韻老師,從王正雷處索得一本。我和葉淺韻老師也僅是相識,了解更多的是她的文字,葉淺韻老師的文字干凈,是那種在人間煙火處未曾遺失的純凈。我們偶爾也會在微信里交流。多年來,葉淺韻老師在生活中摸爬滾打,練就一身銅豌豆的功夫。因為長年浸淫在文字之中,生活的悲苦一一被她從文字里一點一點擠出,許是受了西澤竹子的影響,最后留在味覺里的便僅是如青筍一般的清香和甘甜,清香雖然很輕,甜味雖然很淡,細細品嘗,卻又是人生悲苦之余不可或缺,且是彌足珍貴的滋味。因為這樣,縱是苦澀,她的精神長相倒是日漸豐儀起來,她的文字倒是越發(fā)生機勃勃起來,她的悲憫和良善的力量倒是不斷淳厚起來。

這真是親之于竹,近之于竹,友之于竹,也惠之于竹!

7

在我的思想里,竹子不僅有著義理,還有著法度。義理和法度就是世間的規(guī)矩,二者彼此聯系緊密。我曾把自己固執(zhí)地叫作虛竹子,這不僅僅是因為竹子虛空心凈的緣故,更多的還是因為它具有的清香和氣節(jié)。

它不行妖風,也不生邪氣。柔則繞指,鋒芒內隱;剛則如刀,鋒芒畢露。

它的柔性與剛性,在尹德飛的竹編工藝里被完美解讀。彼時,我與師與友完全折服。原來,竹之風骨與根本,盡在人之未見之處。

或許因為竹,世間的氣象會開明起來,世間的格局會大道起來。也或許因為竹,世間的眾生會更有精神的法度和義理。我甚是愿意,去一次西澤,再去一次西澤,去看水鄉(xiāng)里那些既能入世亦能出世的竹,去讀那些標桿獨立又有鄉(xiāng)野自然的竹。

那可是西澤的竹!

責任編輯:尹曉燕? 包成秀

猜你喜歡
編織竹子生活
體驗編織的樂趣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為什么長不粗
竹自清高,編織美好
度假吧!帶上你的編織鞋包
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 07:16:04
和竹子在一起
漫生活?閱快樂
生活感悟
特別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無厘頭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山西省| 陇西县| 湘潭县| 吉首市| 望江县| 甘谷县| 临泽县| 东明县| 汾阳市| 凯里市| 屯门区| 额济纳旗| 金乡县| 景泰县| 镶黄旗| 瓦房店市| 茶陵县| 宣汉县| 福泉市| 赤水市| 封开县| 翁源县| 招远市| 牡丹江市| 建湖县| 太和县| 高淳县| 山东| 广东省| 定襄县| 思南县| 乌拉特中旗| 岱山县| 游戏| 资阳市| 平湖市| 巧家县| 和田市| 江孜县| 华坪县| 吉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