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思黑
從前,我對年齡特別敏感。
因為生怕把自己的年齡說大了,所以一般會說小一些。論陰歷,我是臘月出生的,生日緊貼著過年;論陽歷,就會小一年,因此,我喜歡講陽歷,不喜歡講陰歷。那時通常是七歲上小學,因為我出生在冬天,老媽就去和學校求情,我才得以提前半年上了學。這樣一來,我在班里還不算大。但是后來我轉(zhuǎn)了幾次學,到了高中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比我小不少。因為我小學上的是六年制,他們是五年制,而且有很多同學又提前上學。因此,我在年齡小的同學面前時時有自卑感。到了戀愛的年齡,對比自己小的男生也本能地拒之千里,覺得他們太幼稚。
從前,我覺得年齡大的人好老。
上中學時,比我高一個年級的同學就像高了一個山頭,需要仰視。上大學的時候,我又覺得參加了工作的人好成熟。學校女生樓對面就是所謂管院的宿舍樓,住的都是些上過班再來上學的學生,他們說話做事都跟我們不一樣。當時流行鄭鈞的歌,對樓窗戶里的人天天唱《赤裸裸》,而和我們同齡的男生也就唱唱《回到拉薩》。一次被同學拉出去吃飯,席間聽一個管院學生講到自己的年齡:“有一天想了一下,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二十八歲了,就再也沒敢想過?!蔽衣牭冒l(fā)呆,當時二十歲的我從沒想過自己二十八歲后的樣子。
當自己到了二十八歲時,趕上給一個美女姐姐過四十歲生日。那是在倫敦附近的一個小鎮(zhèn),大家在院子里擺好了桌子,開始放音樂。她在樓上呼喚:“放蔡琴的歌,《忘不了》!”那深情與蒼涼的旋律,就在空曠的院子里響起。姐姐滿懷感慨地說:“三十歲到四十歲,是人生最累的十年。”她其實還挺有魅力,迷倒一眾小男生以及旅行途中的英國紳士,但話語間的滄桑,難掩年華逝去的惆悵。那時我覺得四十歲,是那樣老而遙遠。后來,我也買了蔡琴的幾張專輯,但根本聽不進去,送了人。
再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年齡帶來了很多錯覺。
原來,年長未必成熟,年輕未必幼稚。出了校門,到了社會上,年齡的差距似乎驟然就縮小甚至消失了。工作中沒有人在乎你是大幾歲或是小幾歲,關(guān)鍵是能不能干活。遇到困難才不問你幾歲,關(guān)鍵是你有沒有對付困難的手段。剛工作時,我寫的報告被領(lǐng)導改得面目全非,到后來,被改的地方就越來越少了。
從前一直覺得年齡比自己小的人很幼稚,但真正接觸到許多比自己年輕且優(yōu)秀的人時,他們的學識與見識都讓我敬佩不已。原來人并不是年紀大了就會成熟,而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在經(jīng)歷事情過后及時總結(jié)與反思,進而形成新的經(jīng)驗,再帶入下一次實踐,才能成熟。
我后來才發(fā)現(xiàn),年長未必衰老,年輕未必青春。
在歲月的江湖中,不論資排輩。有的人“二十歲死,八十歲埋”,年輕卻沒有朝氣,有的人八十歲了,卻仍有二十歲的心態(tài)。前年我去新疆旅游,一行人中有老有少,最亮麗的是三姐妹組合,她們都年過七旬,而且再無其他人陪同,行李都是自己拎。每天她們和我們一起起早貪黑趕路,長途顛簸,卻精神抖擻,從沒有掉過隊,也不需要別人照顧。尤其是有位奶奶,長期在澳洲帶孫子,剛獨自飛回國。她還和我們分享坐過山車的經(jīng)歷,開始工作人員不讓她坐,她說不用你負責,執(zhí)意坐了。我們問她坐完的感受,她說 :“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嘛!”
老太太和那些二三十歲不愿嘗試,不敢冒險的年輕人相比,不知誰更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