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羽涵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的民族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民族樂器是歷史長河之中積淀而成的寶藏,更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要認識了解、繼承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將中國民族打擊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是一項大膽創(chuàng)新,更是小學音樂教學的機遇與挑戰(zhàn)。讓中國民族打擊樂走入課堂,讓學生走近民族音樂,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從民族樂器中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提高文化修養(yǎng),培養(yǎng)高雅情操,傳承中華優(yōu)良文化。
一、中國民族打擊樂進入小學音樂課堂的必要性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與推進,素質(zhì)教育迎來了新發(fā)展,音樂學科作為提高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將民族打擊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順應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而且能讓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提升民族自豪感。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器樂教育是小學階段學生音樂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音樂學習不局限于“傾聽”,而是可以更多地參與其中。小學生可以通過打擊樂的學習提高音樂鑒賞與創(chuàng)作能力,同時,打擊樂具有強烈的節(jié)奏,能讓人感受到律動性,調(diào)動起學生音樂學習的參與度與積極性,在課堂上享受音樂魅力,展現(xiàn)音樂活力。通過音樂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音樂素養(yǎng),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獲得充分的放松。
(二)順應學生的年齡特點
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正處于快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活潑好動,但往往缺乏耐心,很容易喪失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我國民族樂器中不乏絲竹之類的優(yōu)秀樂器,然而這些樂器難度相對較高,都不如打擊樂更適合小學階段學生的音樂教學。打擊樂入門門檻較低,節(jié)奏鏗鏘、互動性強,教師結(jié)合小學生生性好動的特點,很容易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打擊樂由于難度較低,不會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與負擔,很容易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通過打擊樂的練習釋放活力、排解壓力。
(三)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
中華傳統(tǒng)民族器樂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是中華音樂文明的智慧與瑰寶。然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加速,越來越多的西洋樂器涌入了學生的視野,吸引了學生的目光,導致中華傳統(tǒng)民族樂器遭到了冷遇。據(jù)調(diào)查顯示,小學階段,學生更愿意學習鋼琴、吉他、長笛這一類的西洋樂器,而對中國民族傳統(tǒng)樂器興趣平平,不少學生甚至覺得我國民族樂器是“老土”的、不時尚的。學生的這些偏見對我國傳統(tǒng)樂器的弘揚與繼承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如果他們從小便無視我國民族藝術(shù)的瑰寶,那么怎能期望他們在長大成人之后對民族器樂小心愛護、發(fā)揚光大呢?基于此,將中國民族樂器引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是必要的。讓小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中國民族打擊樂,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認同與民族自豪感的必要手段,更是讓學生繼承并發(fā)揚我國民族打擊樂的必然選擇,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歷史,提升文化修養(yǎng),傳承中華文化。
二、小學音樂課堂中,中國民族打擊樂的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已經(jīng)深入到每一位教育者的心中,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當摒棄固守陳規(guī)的舊思想,轉(zhuǎn)變照本宣科的教學策略,切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順應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設計出適合學生的中國民族打擊樂教學策略。
(一)觀察打擊樂,把握音色特征
想要讓學生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愛上打擊樂,就應當先讓學生認識打擊樂、了解打擊樂,把握不同打擊樂器的特征,認識不同打擊樂器各自的獨特性。教師在教學中,不應當開門見山直接給學生講述打擊樂的演奏方式,而是給學生一個認識樂器的過程。小學階段,學生好奇心重,如果直接進行打擊樂演奏方式的教學,學生很可能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樂器本身,而忽略了教學過程,造成三心二意的結(jié)果。一個新樂器就像一位新朋友,要先讓學生了解它、認識它,最后才能熟悉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打擊樂器的材質(zhì)、結(jié)構(gòu)特征以及發(fā)聲原理等方面進行講解,讓學生對樂器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與認識,為演奏打擊樂器奠定基礎。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段由打擊樂器演奏的音樂,讓學生猜測這是由什么樂器演奏出來的,再談一談這個樂器的聲音有什么特點,猜一猜樂器的樣子與形狀,再將樂器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仔細觀察,提出疑問。
觀察與認識樂器對學生后續(xù)的演奏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與作用,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引領學生循序漸進地熟悉樂器,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仔細傾聽,感受樂器的特質(zhì)
作為一類獨特的樂器,打擊樂音色豐富,辨識度高,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調(diào)動起自己的聽覺,聆聽打擊樂器的聲響,從而進行總結(jié)與歸納。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播放不同打擊樂器演奏出來的音樂,讓學生猜一猜這些音樂分別是由哪些樂器所演奏出來的,并說出猜測的依據(jù)。這種教學策略意在鍛煉學生的聽覺,讓學生在沒有視覺輔助或干擾的情況下全身心地去感受打擊音樂的特點,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敏感程度,同時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例如:有一位學生在聽到三角鐵所演奏的音樂時便說出了這樣一段話:“這段音樂中出現(xiàn)的打擊樂器一定是三角鐵,因為三角鐵的聲音是那么清脆悅耳,好像泉水叮咚。”學生將三角鐵的音色比喻為泉水,可見這樣的教學策略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純粹地感受打擊樂器發(fā)出的聲音。
(三)小試牛刀,親手奏響打擊樂
樂器的學習離不開實踐,打擊樂的教學也是如此。將打擊樂器引入小學音樂課堂不僅僅是為了給音樂教學增添趣味性,還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享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但是,如果一開始教師便照本宣科地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就很容易讓學生對打擊樂喪失興趣?;诖耍處煈斞驖u進,讓學生先喜愛打擊樂,再學會正確地演奏打擊樂。
在木魚的學習過程中,我沒有一上來就告訴學生正規(guī)的演奏方法,而是先讓學生試一試應該如何演奏,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猜測大膽地進行嘗試,當木魚發(fā)出聲響的那一刻,學生又驚又喜,然后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木魚演奏的視頻,讓學生觀察、模仿,在嘗試的過程中,學生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四)寓學于樂,在游戲中體驗打擊樂之趣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發(fā)展階段,比起概念性的理解與機械重復的訓練,充滿趣味性的游戲教學法更容易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摒棄固守陳規(guī)的刻板教學模式,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寓學于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體會打擊樂的樂趣。
音樂課堂的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因此,教師不能將音樂課堂變成自己的“一言堂”,而應在教學中運用趣味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我是演奏家”的小游戲,讓學生分組合作,先傾聽一段音樂,然后根據(jù)自己對歌曲的理解,每一個小組選擇自己需要的打擊樂器,與音樂進行搭配演奏,讓學生說一說、比一比哪一個小組搭配、演奏得更好。這個游戲過程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將學生所學的音樂知識付諸于實踐,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作能力,開發(fā)學生的音樂潛能,為后續(xù)的音樂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讓興趣引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更上一層樓。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學習民族打擊樂對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育具有深遠而重要的影響,因此將打擊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不僅順應了學生的年齡特點,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化自豪感與民族自信心。基于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正確認識打擊樂教學對學生音樂教育的積極性,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采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讓學生觀察打擊樂,把握音色特征;仔細傾聽,感受樂器的特質(zhì);小試牛刀,親手奏響打擊樂;寓學于樂,在游戲中體驗打擊樂之趣。
注:本文系2021年江西基礎教育研究課題“中國民族打擊樂進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SZUSYYI2021-1056)的階段成果。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