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白露生

2023-05-21 11:29許含章
海外文摘·文學(xué)版 2023年5期
關(guān)鍵詞:寒蟬立秋秋分

許含章

一候涼風(fēng)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今日立秋。今日是2021 年8 月7 日,星期六。從14 時37 分起,農(nóng)歷辛丑年開始進入秋季,炎熱的夏天就要過去了。

立秋是中國農(nóng)歷的第十三個節(jié)氣,在每年8 月7日至9 日交節(jié),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jīng)135°。這是天體運行的結(jié)果,而在自然界,萬物則開始由繁茂走向蕭索和成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說,立秋有三候:“一候涼風(fēng)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币馑际钦f,立秋之后,漸漸地風(fēng)就不再是暑天的溽熱,因為晝夜的溫差大了,早晨的時候,大地上會有白色的霧氣繚繞。因為尚未凝結(jié)成珠,故曰“白露”,而“寒蟬”也在這個時候開始鳴叫。當(dāng)然,蟬還是夏天的那個蟬,只是從立秋的那一刻起,它就變成“寒蟬”了。

《爾雅》中將“小而青紫者”稱為“寒蟬”,“蟬”屬于夏,“寒蟬”則屬于秋。

立秋第三候的動物候應(yīng)是“寒蟬鳴”,每年的6 月末,蟬的幼蟲開始羽化,剛剛羽化出來的蟬,呈現(xiàn)出一種碧綠色。蟬的最長壽命大約在六七十天,但它們通常要在土里待上幾年甚至十幾年:三年、五年、七年、九年,最夸張的“周期蟬”,要在土中待上整整十七個年頭。多么漫長的時光啊。蟬在中國古代象征著復(fù)活和永生,其象征意義就來自它漫長的生命周期,而蟬的形象最早見于公元前2000 年的商代青銅器上,非常古老。

我的老家在渦淮交匯的懷遠縣老城區(qū),我奶奶家的老房子,就在渦水邊上。河堤下是大片大片的楊柳林,初夏時節(jié)的黃昏時分,有無數(shù)的蟬蛹從土中鉆出。它們奮力地在樹干上爬行,奮力地羽化,將外殼作為基礎(chǔ)慢慢地將自己解蛻,就像是卸下一副盔甲。

它們必須垂直地倒掛在樹干上,讓自己的雙翼慢慢展開,慢慢變硬,突然,它們振動一下羽翅,飛起來了!

小時候,我和爸爸曾長時間地站在樹下,看它們由蛹變成蟬,那是多么的不可思議啊。

蟬在夏天的叫聲特別響亮,但很少有人知道,鳴叫的都是雄蟬,雌蟬們卻一聲不響。雄蟬之所以鬧出這么大的動靜來,是為了引誘雌蟬前來交配,是一種繁衍的本能。雄蟬的發(fā)音器在腹肌部,腹肌鼓膜受到振動發(fā)出聲響,而讓我驚訝的是,它們的鳴肌每分鐘居然可以鼓動萬次以上。由于兩片鼓狀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到很好的共鳴作用,所以我們聽到的夏季蟬鳴,總是熱烈而明亮。

是的,熱烈,明亮。

從窗外望去,匡河上的樹木依然茂密,天空也還是夏天的樣子,“蟬唱”也仍然如雨一般喧響。我的居所在合肥政務(wù)區(qū)邊緣的匡河北岸,寬闊的匡河綠化帶上,時常有如雨的“蟬唱”。但是也只有在夏天,蟬鳴才會如細雨一般細密,就像我們現(xiàn)在聽到的這樣。

不是已經(jīng)立秋了嗎,為什么還這么興高采烈?。?/p>

所以立秋并不代表酷熱的天氣就此過去,雖說已經(jīng)立了秋,但是還未出暑,秋季的第二個節(jié)氣“處暑”,正在不遠處等著我們呢。所謂“秋后一伏”,按照“三伏”的推算,“立秋”這天往往是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酷暑并沒有結(jié)束,真正感到秋天的涼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白露生,天氣涼,夏與秋的分水嶺,并不在立秋。

季節(jié)的變化是由太陽直射的角度決定的,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現(xiàn)為一種天文現(xiàn)象,太陽的高度決定著氣候的溫度。根據(jù)近代學(xué)者張寶堃的“候平均氣溫法”來劃分四季,日平均氣溫連續(xù)五天介于10℃—22℃之間,才算是入秋。所以立秋當(dāng)日,合肥的最高溫度仍然高達30℃,是民間所謂的“秋老虎”。

但畢竟白露即生,涼風(fēng)將至,天氣很快就會變得涼爽了。

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是古人依據(jù)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所創(chuàng)制的時間認知體系,是農(nóng)耕文明的結(jié)晶,先民的智慧,也是中國人的生活美學(xué)?!按河牦@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候,一候五天,三候十五天,一期一會,幾乎綿延了三千年之久。它值得我們驕傲,更值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北斗七星是我們所處北半球最重要的星象,小時候,爸爸常常在夏日的夜晚,教我如何辨認天上的北斗。那時候的星空真美啊,燦爛極了。有時候也會有螢火蟲從我們的面前飄過,它們輕盈的身體,只能用“飄”來形容。古人發(fā)現(xiàn),隨著斗轉(zhuǎn)星移,北斗七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星象:“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而現(xiàn)代天體科學(xué)則從“黃赤交角”所帶來的變化,來解釋這一天象。對于兒時的我來說,“夜看北斗”充滿了神秘和期待,而今天,在燈火通明的城市的夜晚,我們已經(jīng)很難看到星星。

我居住的小區(qū)在匡河邊上,能夠清晰地聽見匡河的流水聲。

匡河是一條很小很小的河流,不知所出。立秋之后,偶爾會有久違的涼意,從不知什么地方吹過來,在匡河的水面上盤旋,瞬間就遠去了。合肥的周邊有很多這樣的小河,數(shù)不勝數(shù)。安徽的地貌類型復(fù)雜多樣,山地、丘陵和平原南北相間,依次布列,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加上地跨淮河、長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河湖縱橫,水域遼闊。而合肥因為處在江淮分水嶺以南,崗沖起伏,所以環(huán)城皆水,叫得上名字的就有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上派河、官正河、許小河等等,當(dāng)然最有名的,還有與包拯有關(guān)的包河。這些天,在我上班的路上,或是下班的途中,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這些江淮間流淌的河流,在秋風(fēng)的吹拂下正一點一點變得清澈。樹木也在發(fā)生變化,汁液不再飽滿,葉片也不再肥碩,在不知不覺間,樹葉就變黃了,變紅了,變薄了,變枯了,接著就一片一片,從樹枝上飄落。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宋時,立秋這一天,宮中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nèi),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唱奏道:“秋來了!”據(jù)說這時宮中的梧桐樹,會應(yīng)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報秋。不知道是真有其事,還是一種傳說。隨著氣溫的逐漸下降,許多落葉多年生植物的葉子會漸漸變黃、枯萎、飄落,只留下枝干過冬;而一年生草本植物將會步入它們生命的終結(jié),整個枯萎了。

疏枝枯葉,是秋的訴說。

秋水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水,沉靜,安詳,清澈。春水當(dāng)然浩蕩,尤其是桃花水滿的時候,但我還是喜歡秋水,喜歡它的一塵不染,以及經(jīng)霜之后的安然與祥和?!安蝗緣m”是秋水最大的特點,也是它的本質(zhì),即便是水面上飄著落葉,也只會顯得更加干凈和寧靜,是亙古不變的樣子。有人從高高的河岸上走下來了,是一位上了年紀(jì)的老人,他彎下腰,提起一桶水,趔趔趄趄,走到林子后面去了。

林子后面有一小塊一小塊的空地,被一些從鄉(xiāng)下來的老人種上了黃瓜、辣椒和茄子。他們的子女通過高考改變了命運,畢業(yè)后留在了省城,在高新區(qū)的大企業(yè)或是“科學(xué)島”的科研院所工作。他們也就隨著兒女住到了城里,但離開土地的日子,讓他們實在難過。他們在鄉(xiāng)下種了一輩子地,勞作了一輩子,離開土地的日子,不耕不作的日子,真是讓他們不知所措。他們的子女也很委屈:怎么了?。拷幽銈兊匠抢飦硐砀?,反倒落下埋怨了?面對這樣的責(zé)問,他們不知該怎么回答,又沒地方去說,心里越發(fā)憋屈了。兒女們的家,有的是在十幾二十幾層以上,長年累月不接地氣,讓他們惶惶不可終日。于是他們來到匡河邊,走上高高的堤岸,一屁股坐在地上,感受土地的溫?zé)?。他們尋尋覓覓,走走停停,突然就發(fā)現(xiàn)了林子后面的空地,一下子愣住了!此后他們就三五成群,聚集到了這里,種上黃瓜、絲瓜、辣椒、茄子,點上毛豆、扁豆、黃豆、綠豆。當(dāng)然要瞞著兒女,讓孩子們知道了,那還得了!澆水,施肥,除草,間苗,一天一天,日子很快就過去了。隔個幾天,他們就蹲在大橋底下,把收獲了的瓜果攤在地上,向過往的行人兜售。他們似乎也并不在意能賣多少錢、賣掉賣不掉。雖然一次次被城管取締,一次次引發(fā)兒女們的不滿,他們就是不肯放手!

該如何去理解他們的行為呢?他們明明可以安享晚年,他們?yōu)槭裁淳桶蚕聿涣??對土地的依賴,對土地的熱愛,已?jīng)深入中國農(nóng)民的骨髓,流淌在他們的血液之中。生活在城市的樓宇之間,我們已經(jīng)感受不到季節(jié)的轉(zhuǎn)換,氣候的涼熱。

秋光老了,莊稼熟了,經(jīng)了霜的水面上,落上紅葉了。立秋的三候十五天很快就過去,江淮間的農(nóng)作物正在飽滿、成熟并等待收割。

這里是我國東部地區(qū)南北之間和東西之間的過渡地帶,日照時間長,蒸發(fā)旺盛,一旦進入秋季以后,莊稼就都迫不及待地成熟了。合肥周邊圩區(qū)的雙季稻,一般要等到陽歷11 月份才能開鐮,成熟之前,會呈現(xiàn)出一種介于青黃之間的混合色。這是任何調(diào)色板都調(diào)不出的顏色,濃烈極了,也和諧極了。土生土長的合肥人,并不喜歡吃軟糯的東北大米,他們就愛吃本地出產(chǎn)的秈米,就吃它的“糙”。雖然離晚稻成熟還需要一些時間,大豆的籽粒也還沒有飽滿,天空中也不見有大雁飛過,但秋天真的來了。

我小時候生活過的淮北平原,地處中緯度地帶,在節(jié)氣上比江淮間還要晚上一點,秋莊稼中,這時候也只有玉米可以掰、紅芋可以刨了。過了淮河,玉米就不叫玉米了,而是叫“玉秫秫”,高粱則叫“小秫秫”。我喜歡這樣的叫法,聽上去有一種方言的味道。雖然我從會說話起,說的就是普通話,但我還是喜歡皖北方言,喜歡它侉侉的帶有泥土味的腔調(diào)。

淮河是高粱生長的南界,在釀酒業(yè)習(xí)慣稱作“紅糧”,歌詞里所描繪的“高粱熟了紅滿天”,是意象也是寫實,不過,這樣的景象在今天的淮北平原上,也已經(jīng)很難見到了。但秋陽依然燦爛,平原依然深闊。而在合肥,即便是在秋天,也不如淮河以北地區(qū)干爽,陽光也不那么通透。恣肆的河流,漫漶的水面,蒸騰出大量的水汽,所以合肥的秋天有時會給人一種霧蒙蒙的感覺。

來合肥很多年,我還是懷念淮北的秋天,尤其懷念淮北秋季的夜空,那么深邃,那么高遠,我們坐在操場上,那么渺小。身邊有蟬在鳴叫,是短促而零落的叫聲,不再如夏季那般綿長熱烈,給人以愁苦的感覺。進入深秋之后,蟬再也無力長鳴,因此在中國古詩詞中,秋蟬寓意愁苦。不過,那時我并不知道這些,更不知道蟬們的生命很快就要結(jié)束了。我正陷入即將失去小伙伴的悲傷之中,她要隨她爸媽到美國去了,我們再也見不上面了,我可怎么辦呢?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有了“離愁別緒”,我一個人坐在夜空下,傷心極了。她走的那年我們上小學(xué)四年級,等我再一次見到她,我已經(jīng)讀高二了。她還會說中國話,但磕磕巴巴,復(fù)雜一點的句子就不能理解,更表達不了。她在美國沒有說中文的環(huán)境,為了讓她盡快融入美國社會,在家里她媽媽也不允許她說中文,所以當(dāng)她接過我遞給她的一個小玻璃瓶時,她只是眼淚絲絲卻無法用語言表達。

那是我從操場后面的山坡上取回的一點泥土,給她裝了一瓶,還有一瓶我自己帶到合肥來了。雖然土地當(dāng)時已經(jīng)被大學(xué)征用,但周邊的農(nóng)民還是見縫插針,在山坡的空地上種滿了莊稼。秋天,芝麻快成熟的時候,我們會鉆到芝麻地里藏起來,讓大人們四處呼喊,我們捂著嘴在里面偷著樂。芝麻一棵一棵站得筆直,沒過我們的頭頂,張開口的芝麻莢上,掛著米粒大的小白花。我很懷念我的童年,懷念我在淮北的日子,懷念秋天的夜晚,我和我的小伙伴并排坐在操場上看星星,有夜露滴下來,把我的頭發(fā)打濕了。

一直想當(dāng)然地認為,“秋”字也有繁體字,結(jié)果查了很多遍,還真沒有。但“秋”字很早就出現(xiàn)在甲骨文中,形狀看上去像是一只蟋蟀。在中國北方,蟋蟀一般在八月里成蟲,九月里活躍,而“秋”字的讀音也和蟋蟀的叫聲相似,因此古人把蟋蟀鳴叫的季節(jié)叫作“秋”。拆開來看,“秋”由“禾”與“火”所組成,“禾”字表示谷物,“火”字表示秋季莊稼收割以后燒荒以備播種。《說文解字》段注“秋”字:“其時萬物皆老,而莫貴于禾谷,故從禾。”但也有學(xué)者認為,它的形狀更像是一只蝗蟲,蝗蟲也是活動于秋季。在中國歷史上,蝗災(zāi)是收獲前最常遇到的自然災(zāi)害,而蝗蟲有趨光性,所以每當(dāng)蝗災(zāi)來臨時人們就燃起大火,讓它們自取滅亡,故從“火”。

但無論“秋”字作如何解釋,秋天都是肅殺的季節(jié),暗含著蕭瑟與悲苦。所以古時候與律令刑獄有關(guān)的物事,都被冠以“秋”字,比如刑部就別稱“秋曹”。

美國和中國同為北半球,春夏秋冬基本一致,我們和美國不同的只是面對太陽的方向,中國白天的時候,太陽在中國這邊,中國晚上的時候,太陽在美國那邊。和我們一樣,美國也是幅員遼闊,我朋友居住的美國東部紐約地區(qū),秋季不怎么明顯,據(jù)說剛進入10月樹葉就開始墜落,不久,冬季就來臨,開始下雪。而南部的佛羅里達州卻長年無冬,就像我們海南的氣候,而西北的蒙大拿州呢,居然會下關(guān)漢卿筆下的“六月雪”。不知在來不及將秋季充分展開的紐約,我童年的小伙伴還能不能記得淮北的秋季?能不能想起我們一起坐在大操場上,仰望星空的時候?

四季的遞變?nèi)虿⒉唤y(tǒng)一,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我不太理解的是,美國沒有農(nóng)歷,它的春夏秋冬是怎么劃分的呢?美國的中秋,是不是也是一年中月亮最圓的一天?小時候,爸爸曾經(jīng)在立春這一天,帶我到野地里去挖一個小坑,然后很小心地在坑底放上一根雞毛。他很小聲地對我說,立春的那一刻雞毛會被春氣頂上來,飄向天空。我記得我當(dāng)時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那個小坑,爸爸則一直舉著手表。至于后來,雞毛是不是真像他說的那樣,被春氣頂了上來飄向空中,我都不記得了,只記得爸爸神秘的語氣和緊張的樣子。

匡河高岸的坡地上,大豆正在成熟,多年以前的這個時候,淮北平原上會有很多男人在彎腰收黃豆,很多女人在彎腰撿黃豆。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古稱菽。古語“菽者稼最強”,這是指它在“五谷”中的地位,五谷指麻、黍、稷、麥、菽。古代的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子的主要產(chǎn)地在南方,所以最初的五谷中沒有“稻”?!对娊?jīng)·小雅》“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來朝,何錫予之”,為諸侯來朝營造出一種歡快、熱烈的氣氛,是《詩經(jīng)》中的名篇,也可看出“菽”在上古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今天,大豆雖然經(jīng)常出現(xiàn)于我們的生活之中,但關(guān)于它的一切,已經(jīng)很少有人知道。男人們彎腰收割的景象,也早已不復(fù)存在,現(xiàn)在秋收都是動用收割機,一排十幾部大機器,轟轟隆隆,轟轟隆隆,小半天就收干晾盡,顆粒歸倉了。平原上的大豆收割,在每年陽歷的9 月下旬,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的秋分之后。農(nóng)諺所謂“秋分秋分,晝夜平分”,秋分和春分一樣,表示“晝夜平分”之意。秋分這一天,陽光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相等,這之后白天就漸漸變短,夜晚就漸漸變長了?!傲⑶铩笔乔锛镜拈_始,“霜降”為秋季的結(jié)束,“秋分”正好是處在從立秋到霜降這九十天的中間,也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惫湃苏J為雷因陽氣盛大而發(fā)聲,秋分以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就不再打雷了。雷聲不但是暑氣的終結(jié),也是秋寒的開始,由于天氣漸漸變冷,蟄居的蟲子開始藏進洞穴,用細密的泥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由于天氣干燥,水汽很快地蒸發(fā),江河湖泊中的水量變少,沼澤和水洼地也漸漸干涸,這整個過程,大約十五天。

農(nóng)事上,秋分是棉花吐絮,煙葉由綠變黃的時候,江淮地區(qū)的晚稻開始收割,匡河高岸的坡地上,老人們也明顯多起來了。“秋分種高山,寒露種平川,迎霜種的夾河灘”,這是指小麥的播種,所謂“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dāng)時”??锖拥乃嫔嫌喧橒B驚起,掠過寬闊的香樟林,飛向東南去了。

合肥的東南是巢湖。深秋的風(fēng)已經(jīng)很涼很涼了,“白露秋風(fēng)夜,一夜涼一夜”,巨大的蕭瑟鋪陳向綿長的湖岸線,秋意漸漸高闊。巢湖水面闊達兩千多平方千米,在被稱作“江淮巨浸”的年代,它漫長而曲折的湖岸蒲葦叢生,棲息著數(shù)以萬計的鷗鳥。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頭頂有雁陣飛過,艱難而漫長的遷徙又開始了。大雁南飛是要飛去那里過冬,南方比北方要暖,食物比北方充足。候鳥都有遷徙的習(xí)性,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有規(guī)律地往來于越冬地和繁殖地,這些天,許多來自西伯利亞以及我國北方的越冬候鳥陸續(xù)抵達巢湖,巢湖岸線的濕地上鳥類明顯增多。大雁南飛一般在二十四節(jié)氣的白露,也即每年的9 月7 日至9 日開始,“八月雁門開,大雁腳下帶霜來”,它們從白露到寒露一直往南飛,一條線路是由我國的東北經(jīng)過黃河、長江流域,到達福建、廣東沿海,甚至遠達南沙群島;另一條線路是經(jīng)由我國的內(nèi)蒙古、青海,到達四川、云南,甚至遠至緬甸和印度。第二年的春天,它們再長途飛行返回到北方的西伯利亞產(chǎn)蛋繁殖。大雁的飛行速度很快,每小時能飛68 至90 千米,即便這樣,一次遷徙它們也要飛上一兩個月。記得小時候,我們朗讀過一篇課文《秋天到了》:“秋天到了,天氣涼了,一片片黃葉從樹上落下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一個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個一字,??!秋天來了!”

秋天來了,秋天真美好!

猜你喜歡
寒蟬立秋秋分
關(guān)于立秋你知道嗎
《立秋》
科技公司聯(lián)合致信印度政府 稱其“專利費”調(diào)查恐制造寒蟬效應(yīng)
二十四節(jié)氣之秋分
二十四節(jié)氣之白露·秋分
立秋
圈里事兒
秋分
朝花夕拾
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