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淼淵
(山西省桑干河楊樹豐產林實驗局,山西 大同 037000)
懷仁市地處雁北關外,屬于典型的黃土丘陵區(qū),干旱風大,雨雪稀少,氣候惡劣,生態(tài)脆弱。全年氣溫日均最高溫度16℃,日均最低溫度4℃,年平均氣溫7.3℃;年平均降水量315mm~459mm;土壤以栗鈣土和風沙土為主,土層深厚、含沙量大;主要植被有楊、樟子松、油松、榆、沙棘、檸條、百里香、羊胡子草、狼毒、蒿類等。特有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豐富的植被物種,成為中華鼢鼠棲息泛濫的重災區(qū),給當地林草資源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
該市中華鼢鼠體型粗短肥硬,呈圓筒狀;體長146mm~250mm,雄性大于雌性;視覺退化,眼很小,隱藏在毛發(fā)里,嗅覺、聽覺特別靈敏。全身有絨狀的毛被,毛色呈灰褐色,夏毛背部多呈現銹紅色,腹毛灰色,毛尖亦為銹紅色,唇周圍略顯白色,足背部與尾上的稀毛為污色;頭部扁而寬,有明顯的棱角,鼻骨較窄。中華鼢鼠幼體額骨平坦,老年個體有發(fā)達的眶上嵴,向后與顳嵴相連,并延伸至人字嵴處;吻端平鈍,無耳殼,耳孔隱于毛下;四肢較短,前肢較后肢粗壯有力,具有鐮刀狀銳爪,其第二與第三趾的爪接近等長,呈鐮刀形;尾細短。
中華鼢鼠廣泛棲息于懷仁市黃土高原及次生黃土高原的林地、荒地及草地、農田中,尤以土層深厚、土質潮濕疏松的山塬鼠口密度為高。終年生活在地下,其洞內縱橫交錯,極易造成表土流失,致使林地、草地退化。該鼠不冬眠,晝夜活動,越冬前成年中華鼢鼠在地下洞穴深處挖建較寬的越冬室和食物貯藏室,供越冬生存與儲藏大量食物。雌鼠與雄鼠只在繁殖時共同生活,其余時期都是獨自生活。繁殖期在每年春季3 月-5 月、夏季7 月-9 月,春季繁殖率最高,每胎產幼鼠2 只~3 只,且生長發(fā)育較快,到秋季即可達到成年。
中華鼢鼠在當地林區(qū)的食性廣而雜,主要啃食咬斷果樹或針闊葉樹的根部。被害樹木植株根部被咬斷后,整株死亡枯黃,有時把整株的幼樹、苗木從地下拖走,造成大片缺苗斷壟、人工林死亡,對造林3年~5 年的幼林為害最為嚴重。凡鼠害致死的幼樹,用手可以連根拔起,是識別于鼠害和自然死亡樹木的重要區(qū)別。中華鼢鼠取食因季節(jié)變化而有所不同,春、夏、秋季為重點取食期,春季和夏季取食主要滿足繁殖、孕育幼鼠需要,秋季取食主要是為了儲備大量越冬所需要的食物。
懷仁市林草工作者和農民群眾通過長期捕殺中華鼢鼠發(fā)現,中華鼢鼠針對土壤、植被、氣候的不同情況會發(fā)生遷徙,特別是對光照、溫度、聲音、雷雨、水流十分敏感,遇到上述情況常常用沙土將其居住的洞口封住,而這一習性成為辨別其藏身之處的重要標志。為此,當地通常采用人工地箭捕殺手段實施防治,這種方法成本較低,也比較簡單,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人工防治中華鼢鼠手段之一。
選擇25cm~30cm 長、25mm~40mm 粗的鋼針3根作為地箭,粗度約30mm、長2.0m 的繩子1 根用作拉吊石塊或石板,粗度約20mm、長0.80m~1.0m 的繩子1 根用作機關拉線,重10kg 的石塊或石板1 塊,粗度約4.0cm、長約1.0m 上端有叉、下端削尖的木棒2 根,粗度約4.0cm、長約1.0m 的木棒2 根,粗度約0.50cm、長約10cm 的木棍1 根,粗度約2.0cm、長約100cm 的木棒1 根用作洞穴探棍,粗度約30mm、長約5.0cm 鋼針或竹簽2 根。
人工地箭應支在中華鼢鼠藏身洞口。在中華鼢鼠經常為害的地方,地面上會形成一個個直徑約30cm、高約15cm~16cm 的小土丘,或者是寄主樹種枯死、生長衰弱、針葉樹發(fā)灰變黃,這是中華鼢鼠為害的標志。在為害的林地內或其周邊,用鐵鍬挖掘尋找中華鼢鼠寄居洞穴。中華鼢鼠的洞道相當復雜,就其洞道而言,有一條與地面平行、距離地面8.0cm~15cm、洞徑為7.0cm~10cm 的主干道,沿主道兩側挖掘多條覓食洞道,比主干道更深一層的洞道稱為常洞,一般距離地面約20cm,是中華鼢鼠進行取食等活動的最重要通道。放置地箭的最佳時間為早晨8:00 左右和下午17:00 左右,此時間段內中華鼢鼠活動頻繁,有利于下弓捕殺。并且,應每隔2.0h 左右檢查1 次,防止部分未射死鼢鼠逃脫。
首先用長約100cm 的直木棍試探中華鼢鼠藏身洞的曲直情況,并使用鐵鍬深挖到常洞外圍為至,將洞口呈45°垂直鏟齊。然后取兩根帶叉的木棒,在距離洞口垂直距離約18cm,將兩根木棒尖頭部插入地面(兩根木棒間距離約為80cm),且能承重10kg 的石塊或石板不倒為宜,然后在兩個直立木棍叉上橫架長約1.0m 的木棒1 根。將每一支地箭垂直插在洞口內5.0cm 上方(不要漏出箭頭),每箭間隔在5.0cm~6.0cm 之間。取一些洞口周邊土壤捏成洞口大小的土塊,放置在洞口處,再在洞口左右兩邊各插1根長約5.0cm 鋼針或竹簽與支架相連;取1 根長約1.0m 木棒,在棒1/10 處用長2.0m 的繩子將約10kg重的石塊或石板吊起懸于支架橫杠上,木棒的另一端用粗度約20mm、長0.80m~1.0m 的繩子系上,繩子的另一端纏繞在粗度約0.50cm、長約10cm 的木棍上。中華鼢鼠出洞覓食或推土封洞時,會將洞口的土塊移動,從而導致懸于上空的支架失去平衡,承載的石塊或石板極速下墜壓在3 支地箭上,由于地箭承受壓力剎時插入洞內射中鼢鼠。
將溴敵隆、毒鼠磷等殺鼠藥劑放入到鼢鼠喜愛吃的食物里(如馬鈴薯、蔥、苜蓿等),制作成毒餌,誘導鼢鼠取食后中毒死亡。毒餌的投放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挖洞投餌法,即在常洞上方用鏟子開一個直徑約15cm 的洞口,用長柄夾子將毒餌投放到洞道深處,用枯枝樹葉將洞口封住,表面覆上沙土,此方法適用于土質較為硬實的立地;另一種方法,是插洞投餌法,用削尖的硬木棒在常洞上插入洞口,即用長柄勺把毒餌推進洞內,然后用濕土捏成團把洞口堵死。
物理防治有3 種方法:一是灌水防治。在地表水資源豐富或是取水較為便捷的林區(qū),可利用中華鼢鼠怕水的生理特性,向地下鼠道常洞內大量灌水,達到淹死鼢鼠的目的。二是煙熏防治。用鐵鍬將鼠道挖開一個直徑約10cm 口子,將柴草、秸稈等易燃物點燃后,用鼓風機將煙從開好的口子吹進洞內,用煙熏死鼢鼠或是逼迫鼢鼠出洞后捕殺。三是使用滅鼠彈防治。滅鼠彈主要成分為火藥、鋸末及助燃劑,其原理是利用某些發(fā)煙物質,點燃后置于鼠洞內,所產生氣體使洞內的鼢鼠窒息而死。滅鼠彈點燃后只能發(fā)煙,沒有明火,并且產生的煙霧無毒害。
堅持適地適樹原則,根據不同立地條件和中華鼢鼠分布密度,科學調整林分結構,加大針闊葉林混交比例,合理間種灌木林以及鼢鼠不為害的植物,從根本上打破中華鼢鼠棲息環(huán)境,壓縮其生存空間;另一方面,依托自然界食物鏈,積極保護中華鼢鼠的天敵,如狼、獾、狐貍、黃鼠狼、鳶、雕、鴇、貓頭鷹、烏鴉、蛇等野生動物,利用天敵捕食鼢鼠,使中華鼢鼠種群數量減少,控制鼠害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