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濤
立春這天,我在街上閑逛。穿過大街小巷,“人文盛地”高陵牌樓聳立在鹿苑大道上。我朝腳下看了看,大道路面平整而堅硬,人來人往的地面上沒有一只腳印。
想起幼年的鄉(xiāng)村。那時的道路坑坑洼洼,一遇雨雪天,鞋子、褲腳沾滿泥巴。人們踩著泥濘的街巷,牛羊豬狗雞鴨也都從路面走過,總留下腳印、蹄印、爪??;家家戶戶的架子車和偶然駛過的汽車碾過,留下深深的車轍印。父親過去常說,從這些深深淺淺的腳印里,一眼可以看出最近刮沒刮風,有沒有下過雨,哪家的日子光景好不好。
我有些疑惑。母親解釋說,人勤不勤,可以看得出。門前的路面,掃帚掃過,會留下痕跡;特別冬天拃厚的積雪,是雪停路凈,還是圍在樹坑,又或是堆個紅帽子小雪人。從這些生活的細微處就能看出,人做事是敷衍還是用心。
記得小時候,有一年秋雨綿綿,莊稼地里的玉米已熟透得彎下了腰,人和車卻無法下地。父母光著腳,穿上雨衣,一袋一袋往外背,臉上雨水、汗水早已分辨不清,我看見他們的腳印深深地印在泥濘的田里,一串接著一串。從此,那一串串腳印印刻在我心底,每當我學習倦怠、馬虎浮躁之際,耳邊便會傳來一個聲音:要努力呀。
那時,父親做臨聘教師,常年不在家,家里地里的活、男人女人的活,都落在母親肩上。洗衣做飯,喂豬養(yǎng)雞,鋤玉米,割小麥,母親面朝黃土背朝天從土里刨食,起早貪黑,雙手從來沒歇過。我上小學后,母親還在一家工廠洗床單,一條床單兩毛錢,我們的學費就是這雙手兩毛、兩毛地洗出來的。為補貼家用,母親還打井給村民澆地,在村里工廠打零工……少吃缺穿的年代,父母全力支撐起苦難歲月的家,度過了青黃不接的日子。
父親一輩子教書,一輩子只用了一個茶缸,還是優(yōu)秀教師的獎品。茶缸的漆掉光了,也摔出很多坑洼,卻不妨礙他教出了很多出眾的學生。父親退休后,在村里自告奮勇?lián)伪崋T。垃圾又臟又臭,夏天蒼蠅成群,父親一干就是六年。父親干活認真,挨家挨戶收垃圾,每天拉兩三車,一年清運至少200噸。父親很自豪,說清理垃圾和教書一樣,都能給社會帶來芬芳。
父母為人樸實,勤懇務(wù)實,教育我們很少說大道理,更多的是用一個個勞作的背影、一串串清晰的腳印,為我們打下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的精神根基。從父母的身體力行中,我知道什么是勤勞,什么是奉獻。踏著父母雙腳踩出的腳印,謹記父母的教誨,四十年來,我在工作崗位兢兢業(yè)業(yè),努力前行。和父母在田里勞作一樣,我對精神的責任田——教室,充滿熱情。我其實還是農(nóng)夫,深耕的是書和學生。
為了盡到為子為夫為父為師的責任,業(yè)余時間我從無懈怠。讀書寫作,教書育人,一步一個腳印地成了學生口中的高老師。這些年,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所謂的成就,這都是因為骨子里流著父母的血,踏著父母的足跡前行而獲得的。我相信,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幸福就在一步一個腳印里。
今年春節(jié)出游,全家拜訪倉頡廟。我細細尋找一個個字碑,溯源文字和歷史的變遷;我摸著四五人才能合抱的蒼柏,仿佛看到倉頡從鳥獸爪痕中創(chuàng)造出令世人驚嘆的文字,也將自己的腳印深深印在中國大地上。由此,我聯(lián)想到一句話:人生最清晰的腳印,往往印在最泥濘的路上。人生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當你回頭望的時候,在人生這條路上,依然能找到自己的腳印,人生便算圓滿了。
眼前,地面上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沒留下。但我分明看見,新腳印踩著舊腳印,更深更遠,未來已來。
(作者系陜西省作協(xié)會員,西安市高陵區(qū)作協(xié)副主席)
編輯?喬可可?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