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
70年代初,受經(jīng)濟條件影響,玩具比較少,除了跳繩、踢毽子、捉迷藏外,小伙伴最喜歡也最擅長的就是玩欻(chu?。└吕补步袣H羊拐。
嘎啦哈是滿語,是動物后腿連接腿骨和脛骨的那塊骨頭。常玩的是羊嘎啦哈和豬嘎啦哈,每副至少要四只。那時可沒錢買,一切都得自力更生。水仙花家里沒有豬和羊,爸爸單位分來的豬蹄、羊蹄,也要等到過年的時候才能吃。為了能湊足一副嘎啦哈,至少要等兩年,一般小伙伴可沒那份耐心。那個年代,如果誰手里有這么一副周正、漂亮的羊嘎啦哈,會令周邊的小伙伴們羨慕不已。
大多時,羊嘎啦哈會被小伙伴涂成不同的顏色,由于長時間的把玩,每一只嘎啦哈都是光滑無比。
嘎啦哈一共有四面,分別叫:坑兒、肚兒、眼兒、耳兒。小伙伴玩時,先把幾只嘎啦哈撒開,不管哪個面朝上,都要四面全部翻過,手中把一個沙包高高拋起后,快速地以食指和中指夾住一只嘎啦哈翻動,再接住落下的沙包。一般是以肚兒——坑兒——眼兒——耳兒的順序,一關(guān)關(guān)玩的。當(dāng)幾只嘎啦哈的面兒全部朝上了,一把抓在手中——你就贏了。整個過程,沙包始終不能落下,如果接不住掉了,對不起你的游戲結(jié)束了,只能換別人玩了。
欻嘎啦哈的沙包是用下角料的碎布片縫成的,有用四塊布片縫成三棱形的,也有用六塊布片縫成方塊形的,里面放進豆子或沙粒。
那時水仙花家是個學(xué)習(xí)小組,每當(dāng)小伙伴們寫完作業(yè),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沙包和羊嘎啦哈玩。由于人多,只好四人一組,其他小伙伴在旁邊看著,只要誰的沙包掉了,另一個小伙伴就會歡快地遞補上去。
水仙花8歲時才有兩只羊嘎啦哈,因為湊不齊整一副,只好拿兩只豬嘎啦哈湊數(shù)。直到同桌給了她兩只豬嘎啦哈,水仙花終于湊齊了一副豬嘎啦哈,心里甭提多高興了。
一有空閑,水仙花就找小伙伴玩欻嘎啦哈。由于水仙花的靈氣加執(zhí)著,不長時間便玩得爐火純青了??伤苫ǖ氖痔。i嘎啦哈不僅大,還長得丑,而且又站不穩(wěn),在玩的過程中,影響游戲的進度和成敗,總感覺玩得不那么暢快。
水仙花每當(dāng)看到玫瑰花那幾只精致、小巧的羊嘎啦哈時,就垂涎三尺。于是,水仙花又有了自己的小算盤。
終于有一天,水仙花用爸爸從北京買來的漂亮發(fā)卡,從玫瑰花手里換來了兩只羊嘎啦哈,為此還挨了媽媽的批評。盡管如此,水仙花還是滿心歡喜,因為終于有了一副羊嘎啦哈。她暗暗地把這份“小幸福”握在手里,留給了自己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