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
光明悅讀欄目將作為《留學》雜志全新欄目與廣大讀者見面,為讀者推薦光明日報出版社系列好書。本次為大家獻上一本由貝蒂·史密斯撰寫的成長勵志小說,這是一本長銷80年,關(guān)于尊嚴與信念的成長經(jīng)典,無數(shù)家庭從中受益的教養(yǎng)之書。書中有精心制作的人物關(guān)系表,譯者長文導讀、近百條注釋,可供讀者無障礙閱讀。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美國作家貝蒂·史密斯創(chuàng)作的一部半自傳體長篇小說,首次出版于1943年。全書沒有怪誕刺激的情節(jié),卻以平實細膩的點滴經(jīng)歷打動人心。講述了20世紀初,小女孩弗朗茜·諾蘭在紐約布魯克林區(qū)威廉斯堡的成長經(jīng)歷。她在成長過程中飽經(jīng)家庭的不幸、同學的歧視和社會的不公,但在親人的關(guān)愛和影響下,她酷愛閱讀,堅強不屈,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工作之余憑自學考上了大學,終于走出了貧民窟。展現(xiàn)了平凡人的尊嚴和信念,以及坦然面對生活苦難的勇氣。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貝蒂·史密斯于1943年發(fā)表的一部半自傳體小說,講述了20世紀初,弗朗茜·諾蘭在紐約布魯克林區(qū)威廉斯堡的成長經(jīng)歷。全書沒有怪誕刺激的情節(jié),卻以平實細膩的點滴經(jīng)歷打動人心,也因此,它在美國暢銷至今,并被紐約公共圖書館選為“世紀之書”。1944年,威廉·米德·普林斯將其改編成連載漫畫。1945年,著名導演伊利亞·卡贊將其改編成電影。1951年,喬治·阿博特與作者合作,將其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陸續(xù)上演了267場。
貝蒂·史密斯1896年生于布魯克林,父親是第一代德裔美國人。她出生時,全家人住在埃文街207號(如今的曼哈頓大道)。四歲時,他們搬到斯塔格街227號,之后又多次搬家,輾轉(zhuǎn)于蒙特羅斯大道和霍普金斯大道的各種經(jīng)濟公寓。最后,他們在格朗街的一間經(jīng)濟公寓住下。而這間公寓,便為本書奠定了創(chuàng)作背景。貝蒂并未完成高中學業(yè),和書中主人公弗朗茜一樣,她通過自學,先后涉足新聞、戲劇和文學,最后于20世紀30年代末,開始嘗試寫小說。
貝蒂一生共出版了四部小說,其中三部以布魯克林為背景?!恫剪斂肆钟锌脴洹酚?943年出版,是她的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作品。貝蒂后來承認,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本書均根據(jù)其親身經(jīng)歷所創(chuàng)。她筆下那一天天溜走的時光,弗朗茜·諾蘭生活中接連不斷發(fā)生的各種故事,其實就是作者自己的故事。因此,這部以描述主人公成長過程為主題的作品,常被歸入德國文學中一種傳統(tǒng)的小說類型——“教育小說”(Bildungsroman)。
全書或直接或隱晦地探討了很多問題——貧窮、酗酒、移民、買賣、騙局、環(huán)境、家庭、教育、美國夢等。但“頑強堅韌、永不放棄”的精神是貫穿始終的主題。理想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都能在書中找到具體實例。這群人講究實際,比如,羅梅利外婆和凱蒂都為了看似荒謬的目標——“買一塊屬于自己的地”,一分一厘地辛苦攢錢。然而,她們不甚美好甚至略顯突兀的結(jié)局,又賦予“攢錢買地事件”幾分理想主義色彩。于是,讀者在唏噓感嘆天道不公、造化弄人之余,反而能跳出事件本身,更感動于她們“奮斗”的初心和“堅持”的過程。是啊,人生路不同,各有各的成就,但我們之所以能為書中的故事所感動、為別人的故事所感動,不正是因為大家都有的這份“堅持之心”和“奮斗之情”嗎?
書中最主要的隱喻意向是堅韌的天堂樹——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臭椿原名樗,又名大眼桐、姑姑翅、臭桐,屬于苦木科,是一種落葉樹。它生長迅速,適應(yīng)能力強,能在25年內(nèi)長到15米。哪怕被砍伐,這種樹仍會茁壯地再次發(fā)芽,且很難被徹底根除。因此,在許多地區(qū),臭椿其實是一種令人頭疼的入侵物種。我想,作者選擇臭椿做全書的象征,除了贊譽其旺盛的繁衍生息能力,也有意暗指作為“入侵物種”的弗朗茜一家(甚至也包括其他各國移民)在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過程中,雖困難重重,卻“難以根除”,從而最終“得償所愿”吧。
其實,樹的意象出現(xiàn)頻率并不高,著墨最多的地方也不過首尾呼應(yīng)。說到底,作者要寫的不僅僅是天堂樹,而是要借該樹不屈不撓的性情,講書中那些同樣有“不屈樹魂”的人。
…………
翻譯是雜家,對于本書的翻譯,我亦不敢有半點馬虎。比如,書中出現(xiàn)不少服飾方面的內(nèi)容,于是我一手辭典,一手抓著做服裝的朋友,逐個核對業(yè)內(nèi)應(yīng)有的稱謂:“蘇格蘭便帽”“馬蹄跟”“女帽飾針”“傘裙”……再比如,書中一處作者用樂符類比的例子,為了弄明白到底什么音符畫起來像“蛋頭先生”,什么音符畫起來像“甜菜”,我多方查驗、多方打聽,最后甚至拜托朋友把問題遞到了中央音樂學院老師的手中……如此種種,不再贅述。過程雖艱辛,但能弄清個中細節(jié),最大限度地保證譯本準確,再怎么投入都值得。
愿一切努力,最后不負作者,不負讀 者!
擱筆之際,回憶約稿之初的情景,編輯說看過《鹿苑長春》,便覺得我也很適合翻譯這本書。作為一個“十指總是有短長”的偏心親媽,我還記得自己當時開玩笑:“好呀,那是我最愛的親兒子?!本庉嫶蛉ぃ骸澳悄阕g完《布魯克林有棵樹》,就有個親女兒 了!”
是啊,何其有幸,現(xiàn)在的我,果真“兒女雙全!”
成長或許是道選擇題??赐曦惖龠@個故事,你做何選擇?
在我成長過程中,讓我深受感動的一本書就是《布魯克林有棵樹》。
——奧普拉·溫弗瑞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一本很好的小說,可以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相提并論。
——俞敏洪
貝蒂·史密斯是個天生的講故事的能手。
——《今日美國》
如果錯過了《布魯克林有棵樹》,你將失去一次重要的人生體驗。
——《紐約時報》
作者簡介:
貝蒂·史密斯(1896—1972),德國移民的女兒,成長于紐約布魯克林。早年靠自學成才,后進入大學學習新聞、戲劇、寫作和文學。她一生創(chuàng)作了四部小說和多部獨幕劇、長篇戲劇,其中《布魯克林有棵樹》廣為流傳,深受贊譽,被改編為電影、漫畫、音樂劇等多種形式,并獲得奧斯卡獎。
梅靜,譯者,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從譯十三年,善于揣摩文字,重現(xiàn)原作神韻。譯有《鹿苑長春》《柳林風聲》《綠山墻的安妮》等四十余部作品及逾百冊圖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