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柳燕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下稱《意見》),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簡單來說,“雙減”政策一是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二是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雙減”政策的實施,能夠有效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fā)展。
基于此,教師就要讓教育回歸學校、回歸課堂,讓知識在課堂內消化,精心設計適量、科學的作業(yè)。作為歷史教師的我們在“雙減”政策下將如何進行有效的歷史教學?
一、打造有效益的歷史課堂
“雙減”政策就是倡導把教育回歸本質、回歸學校、回歸課堂,向45分鐘的課堂教學要效率,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學飽”“學好”,那就要打造有效益的歷史課堂。有效益,指教學活動的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具體是指教學目標與特定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著眼于學習的實踐和應用。
在歷史教學的實施中,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生了解和掌握歷史的有效方法,以及對客觀歷史做出合理的評價,從而形成長效學習乃至終身學習的能力。說到底,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標,就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學生的發(fā)展是否符合21世紀的人才要求。我覺得一節(jié)有效的歷史課需符合以下幾點。一是符合教育的價值追求。即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興趣和能力,發(fā)展學生獨立性、有尊嚴地面對世界的品質和能力及引領學生分享和掌握人類千百年來積累的基本經驗和核心價值。二是符合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使學生具備溝通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忍耐性格和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激情。 三是符合教育的規(guī)律。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guī)律、傳授知識與發(fā)展智能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和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打造有效益的歷史課堂,簡單的理解就是優(yōu)化歷史課堂教學模式,從合理科學安排每一節(jié)課、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到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再到教學目標“當堂過關”原則。那么,怎樣的教學模式才是有效的教學模式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歷史教學模式的三種變革。
(一)以自主活動為特征的模式
以自主活動為特征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強調以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為前提,以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為基本形式。以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為目的,建立在學生自主決定、自主選擇、自主控制、自主評價、自主反思、自主構建等基礎上的一類教學活動范型。
學生的活動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探究型活動、體驗型活動、交往型活動、操作型活動等。
這種教學模式,建立起了學生外在活動與內在知識構建之間的聯系。課堂教學通過學生的一系列自主學習活動展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參與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對教學過程具有全程性的體驗和感受,在這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中實現自我價值的生成和構建。
(二)以問題探究為特征的模式
以問題探究為特征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問題情境的支持下,師生從提供背景、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交流成果等幾個方面來組織和實施教學的一類教學范型。所謂的“問題”,必須具備足夠的驅動力,它應當是具有一定難度的,足以讓學生進行一番苦苦思索的;它又是有一定的成果再現的,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品嘗到問題解決的喜悅。一般來說,需經歷以下六個步驟:1.提出科學的問題;2.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提出假說或猜想;3.收集證據;4.解釋;5.評估;6.交流和推廣。
(三)以情境體驗為特征的模式
以情境體驗為特征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正是將情境與體驗結合起來,突出強調營造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良好土壤和環(huán)境,置學生于豐富復雜的教學情境中,以情境喚起學生的生命體驗。這也充分體現了我們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情境體驗可借助多媒體利用視頻、圖片,或讓學生代入角色等。
二、執(zhí)行有效教學策略
如何在有限的45分鐘內,夯實雙基,培養(yǎng)能力,愉悅情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課堂教學是實現歷史有效教學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必須樹立科學的觀念,把握歷史學科特點,同時還要執(zhí)行有效教學策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包括觀念轉變策略、課堂實施策略(導入策略,問題策略,教學資源使用策略,語言表達策略)、第二課堂策略、教學評價策略。
(一)觀念轉變策略
教學觀念是教學行為的前提和基礎,任何教學行為都是在一定的教學觀念指導下進行的,沒有合乎時代的教學觀念,也就沒有符合時代需要的教學行為。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先轉變觀念。
(二)課堂實施策略
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夢想,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希望,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從“學會”到“會學”的一種有效教學活動。怎樣打造高效課堂呢?下面我們從導入策略、問題策略、教學資源使用策略、語言表達策略等方面來一起探討課堂實施策略。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ー,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如同一出戲的“序幕”,好的導入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猶如一把開啟學生興趣大門的金鑰匙。一堂課導入的成與敗直接影響著整堂課效果的優(yōu)劣。能否在一開始上課便將學生課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轉移到課堂上,并使其處于積極狀態(tài),是上好這堂課的首要問題。課堂導入要注重趣味性。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愛好和愿望?!痹谡n堂教學過程中,我會采用多種導入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和師生直接進行信息和感情交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新課程背景下可以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積極思維,從而把握事物的本質及其聯系。這不但有助于拓展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歷史教學中來,師生共同完成歷史教學的任務。課堂提問不僅能引發(fā)學生講出一些“清楚而生動”的觀點而且能激活學生的想象,喚醒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感覺,使課堂變成學生主動進取、施展才華、走向成功學習之路的場所。課堂提問的質量會直接影響課堂學習活動的展開,進而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掌握提問的技巧。
(三)教學評價策略
在評價的功能上, 由側重甄別和選拔轉向側重激勵和發(fā)展。
在評價的主體上, 由固定只是教師評價學生轉向評價主體多元化, 重視學生自評與互評的作用, 重視學生、教師、家長交互評價的作用。
在評價的內容上, 從過分關注對結果的評價逐步轉向對過程的評價。
在評價的方法上, 強調評價方式多樣化, 強調對評價對象進行全面綜合考察, 尤其注重把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任何一種模式,只要注重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的心靈世界和情感特點,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課堂里有所收獲,那就是有效的教學模式。不要因為學習別人的教學模式,而丟了自己的教學風格; 也不要為了教學模式,走進一個預設的框架中難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