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杰 李雨婷
引言
對比論證,也就是正反對比論證即把兩種相反或相對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相反或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較的方法來分辨出彼此間的差異,進而評價人物、闡述事理、表達觀點。
有比較才有鑒別,世間萬物,皆是相較而存。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對立方面進行對比,能將觀點梳理得更加透徹和深刻,也能讓說理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方法指津
一、對比論證的類型
就類型而言,對比論證可分為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橫向對比是不同對象或同一事物不同方面之間的對比??v向對比是同一對象前后不同階段的對比。寫作時,這兩種對比類型可單獨運用,也可綜合使用。如學生習作《學會放下》中的片段:
學會放下,是一種曠達通透的智慧。科考中出人頭地的蘇軾,才華橫溢又爭強好勝,他爭來了官職,爭來了名譽,還爭來了一大幫朋友??稍旎?,一場官司,一次歷劫,一切又化為烏有。至此,他才大徹大悟,放下恃才傲物之氣,放下追名逐利之心,收獲了山間明月與江上清風,擁有了“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豁達清明。一個“放”字,將神秘天光引向了黃州。反觀賈誼,“梁王墮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他放不下文帝的托付,放不下壯志難酬的境遇,一味自責抑郁而致英年早逝,可惜了“胸羅文章兵百萬”的才華,真真令人扼腕嘆息。
文段在論證“學會放下是一種曠達通透的智慧”的論點時,先描述蘇軾前期的追名逐利、爭強好勝,與后期的大徹大悟、豁達清明,形成前后對比,縱向論證“放下”的意義;再將賈誼的放不下與蘇軾的放下橫向對比,表達對賈誼“胸羅文章兵百萬”的驚世才華之哀嘆,發(fā)人深思。
二、對比論證的運用方式
在議論文的具體寫作過程中,對比論證的論述既可以體現(xiàn)在句子之內,也可以體現(xiàn)在語段之間,還可以體現(xiàn)在全文的整體構思之中。
1.句子內的對比
句子內的對比是常見的一種對比形式,學會在句子之內蘊藏對比,可讓文章更加簡明深刻。古代詩句中,“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都是將對比論證化用在簡短的句子之內,在鮮明的反差中凸顯對現(xiàn)實生活的批判。文言作品中,荀子《勸學》的“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在一句之內用“朽木不折”和“金石可鏤”的截然不同結果,言明“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的本質性區(qū)別,論證學習要持之以恒的觀點,意旨鮮明。
句子內的對比,使用普遍,應用相對簡單,照應議論文語言不在多而在精的要求,形成精彩的論證句,言簡意賅又字字珠璣。
2.語段間的對比
將句子內的對比范圍擴大一點,即呈現(xiàn)為語段間的對比。具體運用中,語段間的對比可出現(xiàn)在同一段寫作內容之中,如考場佳作《成就彼此,多彩綻放》中的片段:
人生在世,總會有一些私心,這些私心阻礙著我們去幫助別人。如果將這些私心換成博愛之心,以彼此成就的心態(tài)生活,你會發(fā)現(xiàn),世界比想象中更美好。古有杜子美面容枯槁,失聲痛哭:“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圣尺筆興波,描摹人間疾苦,祈愿“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反觀隋煬帝貪圖享樂,墮入利己的狹隘中,大好河山拱手讓人。近有“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的鑒湖女俠秋瑾投身于革命,只求利他,叫數(shù)代人緬懷;今有萬佐成夫婦的一元共享廚房,盡力雪中送炭,為多少病患氤氳出溫暖的味道。行走于人世間,當我們始終帶著成就他人之心,便也常成就了自己,更為整個社會增添了色彩。
作者以杜甫和隋煬帝進行對比,杜甫筆書人間疾苦,祈愿福祉,以博愛之心關心百姓生活;隋煬帝墮入利己狹隘,享樂誤國,終因私己之心身死國滅。二者形成鮮明對比,再加上秋瑾、萬佐成夫婦事跡的舉例論證,更加有力論證了“利己唯得小利,霖潤他人方成大美”的觀點。
也可出現(xiàn)在兩個不同段落的寫作內容之間。蘇洵的《六國論》,第二段通過比較雙方土地的得失,分析韓、魏、楚三國滅亡的原因,表明以土地賄賂秦國,只會使其氣焰越來越囂張,導致韓、魏、楚自取滅亡。第三段通過比較燕、齊、趙不同的覆亡道路,分析“以地事秦”帶來的嚴重后果,表明這些不賄賂秦國的國家終也因為韓、魏、楚的賄賂而滅亡。兩段之間的對比,分別對賄秦和不賄秦兩類進行對比闡釋,互為補充地論證了“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的中心論點。
活用語段間的對比,形成鮮明生動的比照,既可使論證過程更嚴密,也能增強觀點的說服力。
3.貫穿全文的對比
貫穿全文的對比是應用于整篇文章的對比,這樣的對比融匯在整體的構思當中,讓文章脈絡清晰。以考場佳作《難易相成,強弱相化》為例:
誠然,個體天生的差異確實客觀存在,我們都無法否定。但天生而存在的“強”與“弱”并不能永恒保持,后天是否努力才真正決定成功與否。中國女排昔日何等輝煌,但當女排的訓練模式落后于世界,她們的“強”終究也在一記扣球下被打碎。而輝煌破碎之后的女排,卻沒有因自弱而自悲,仍靠著不斷調整的訓練方式和女孩們的拼搏與決心重新沖上領獎臺,再攬榮光,以弱化強。倘若沒有“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的志向,女排豈可重奪桂冠?
一個國家,同樣沒有被天定的命運?!皯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國家的強弱并不會在一時被決定,憂勞勤勉與逸豫貪安能夠為國家?guī)砣徊煌那闋睢U缥羧罩袊?,滿清自詡天朝上國,閉關鎖國,故步自封,因盲目排外而弱;而自近代中國始,愈來愈多新青年意識到國家積貧積弱困局,從迷惘的黑暗中覺醒起來,不再因祖國積弱而自卑。正因為他們立志發(fā)奮,勇敢地為祖國獻身,風雨飄搖中的中國才得以一步一步走過戰(zhàn)亂與紛爭,走向今天的繁榮昌盛。
考生抓住了題目的關鍵內容立意,并將充滿辯證思想的對比論證貫穿全文,無論是分析個體、團隊遭際,還是國家命運,都以大量對比論證來比較強弱,凸顯轉化。以中國女排不因弱而悲,不斷調整,決心拼搏的以弱化強,和近代中國有志青年不被弱所困,立志發(fā)奮,終使國家走向昌盛的由弱轉強,來激勵吾輩青年銘記前例,不喜于強,以砥礪前行的姿態(tài)傳好時代的接力棒。整篇文章中,對比強烈,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得論證邏輯嚴密,論證觀點深刻,是精彩的議論文呈現(xiàn)形式。
三、注意事項
1. 運用對比論證時,立足于明確的觀點。對比論證歸根結底是為觀點服務的。
2. 著重突出事物的差異點。要在事物相反或相異的屬性比較中揭示需要論證的論點本質,比如特征的異、方向的異、結果的異、影響的異等。
3. 確定適當?shù)膶Ρ戎Ъ堋H缋蒙矸菖c作為的反差、表同而里異的反差、今是而昨非的反差來表現(xiàn)概念的矛盾、行為的對立、觀點的沖突等。若無可比之處,杜絕生硬對比。
牛刀小試
練習一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古語曰“人貴有自知之明”。生活中人要知道自己的準確定位。做事說話要恰如其分,不失位,不越位,不狂妄,不逾矩。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
請運用對比論證的方法寫兩個段落。每個段落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世上有許多人往往忽視了“小”,卻不知世界上最大的“大”也是從“小”開始的……
對此你有什么感想?請運用對比論證的方法寫一個段落。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練習一
著名球星羅德曼,他的成功得益于準確的定位。他平時雖然放蕩不羈,卻對自己在籃球場上的定位看得很清楚。他明白自己的強項不是進攻得分,而是搶籃板與防守,所以得分的事,就讓喬丹、皮蓬們去干,自己專心致志地去防守搶籃板,心無旁騖,全力以赴。因為定位準確,羅德曼不僅與個性很強的喬丹和平共處,還共同奪得了三個總冠軍,他居然也蟬聯(lián)了七屆籃板王。由此可知,準確定位,可以少走彎路,避開誤區(qū),遠離雷區(qū),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進而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相反,《紅樓夢》中的晴雯,“心比天高,身為下賤”,最后郁郁而歿,原因就在于對自身定位的不準確。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作為一個丫頭,就算長得漂亮點,人聰明些,即使深受老太太喜歡,也不能滋生“準寶二奶奶”的幻想,更不能有意無意以“準主人”身份打罵小丫頭,擠兌襲人,譏諷婆子,甚至對寶玉也出言不遜,這樣自然會得罪不少人。后來王夫人處理晴雯時,幾乎沒人同情她,落井下石者倒不少。如果晴雯能夠找準自己的位置,就不至于被“飛上枝頭成鳳凰”的欲望蒙蔽雙眼,從而謙遜做人,平和處事,以她的聰明才智,命運或許就不會這么悲慘。
練習二
任何成功都是建立在無數(shù)個“小”的積累基礎之上的。荀子曾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保貏e強調了“小”的重要性。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如果不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嘗遍百草,又怎會編寫出《本草綱目》這一醫(yī)學寶典?奧運冠軍全紅嬋,如果不從一招一式練起,打好基礎,又怎會贏得那么多驚異的目光?反觀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流量明星,不注重基本功,苦練技藝,提高專業(yè)能力,提升道德修養(yǎng)與藝術涵養(yǎng),用心塑造作品,僅靠所謂的顏值,想要在演藝道路上走得更遠,取得更好的成績,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沒有“小”的積累,何來“大”的輝煌?
實戰(zhàn)演練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
中國人一直很講究一個“度”,常說的過猶不及就是這個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所以說萬事萬物須講“度”,率性而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難擇路,欲速則不達。過分之事,雖有利而不為;分內之事,雖無利而為之。然而,生活中,如果我們處處死守著某個“度”,時時依“度”而行,照“度”而為,那又未免僵化、死板。
針對上述說法,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度”的理解。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