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玉
小時,我的身高較同齡人稍矮,這不僅讓我感到自卑,還會因此常遭到大個子同學的欺負。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在身高、體重、成績、穿著打扮等方面,主動與其他同學比較過或他人與你比較過。對于這種比較,你當時有著怎樣的感受?可能驕傲又自豪,也可能嫉妒又自卑;可能因此激勵自己努力進取,也可能因此一蹶不振。
我們不禁要問,大家為什么這么喜歡相互比較呢?實際上,將自己的處境、特點或成就與他人進行比較,是人類天生的一種人際互動行為,社會心理學家稱之為“ 社交比較”。同學們這個年齡階段正處于“ 假想觀眾”的狀態(tài)中,你們會認為有很多人正在注視著自己,使你們感到不自在或覺得自己有必要給他人留下好的印象。通過社交比較,便可找出自己與他人在行為、成就、觀點等方面的差距,努力改進以達到認同自己和融入集體的目的。
比較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社交比較有兩種參照方向——向上比較和向下比較。與強于自己的人比較,這便是向上比較,它通常會改善個人現(xiàn)狀或提升個人能力;與弱于自己的人比較,這便屬于向下比較,它會使我們對個人能力或人格特點自我感覺良好。比較方向、目的不同時,其影響也不盡相同。例如,一位同學期中成績不理想。如果與成績差的同學比較,她可能會寬慰自己:“我至少不像他們那樣糟糕?!钡绻J同了比自己糟糕的同學,她便擔心自己今后也會像他們一樣。如果與成績好的同學比較,她可能會想:“我為什么沒有進步?”因此而內疚、自責。但她如果認同了成績好的同學,她便想要了解進步的方法,可能會告訴自己:“ 如果他們能行,那么我也能行?!北銚碛辛诉M步的動力。
社交比較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自尊心,讓我們感覺到自己技能嫻熟、頭腦聰明;社交比較也可能傷害我們的自尊心,滋生消極情緒,甚至會產(chǎn)生嫉妒心理。社交比較是自然而然的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向上比較與向下比較間找到平衡。
既然社交比較有利、有弊,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它呢?篇幅有限,我為大家介紹三個有效易行的方法。
認識自己的長處,找到“自評”的價值。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在獲得了令自己滿意的成績時,你卻聽到別人的分數(shù)比自己高,便立刻失去了繼續(xù)努力的動力。實際上,進步是你花費了時間、耗費了精力所創(chuàng)造的成果,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不要因比較而否定自己。要積極建立自我價值體系,注重“自評”,看重是否實現(xiàn)了自我目標,這樣他人的看法和跟他人的比較便不再重要了。例如,我學習知識的滿足感來自學到知識本身,并不來自于他人的贊揚,更不在于是否能贏過他人。不要用別人的標準,特別是外在物質程度去衡量自己的價值。做個有明確目標、有實際想法的少年,努力走好屬于自己的路。
讓適度的比較,成為自己進步的動力。想要擁有別人所擁有的東西,雖然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但這種傾向大多是在浪費時間。除非你在別人身上所看到和關注的東西是真正有價值的,如勤奮、認真、負責和友善,不然只會令你徒增痛苦和匱乏感。把握好比較的度,可以讓自己成為上進的人。我們找尋一個“ 非朋友”的人,作為榜樣努力追趕,這樣無需給自己的人際關系平添競爭性元素,還能從他的成功中獲得某些啟發(fā),如增強個人成就動機、探索成功秘訣等,適度比較,有助于我們進步。
建立健康的友誼,避開亦敵亦友的人。健康的友誼是會為彼此的成功而高興,在對方遭遇挫折時主動提供支持,而不是從中獲取比較的“優(yōu)越感”。如果朋友喜歡自我競爭也支持你自我競爭,或出于善意“ 逼迫”你發(fā)揮潛力,那么這種“爭強好勝”的朋友會對你有積極的影響。對于經(jīng)常主動與你比較,喜歡對你評頭論足的朋友、同學,當你無法將他們完全從自己的生活中排除掉時,可以盡量減少與他們接觸,在交談時將話題轉移到比較之外的其他事情上。
最后,我也想給家長們一些建議。如果一個孩子只向下比較而不向上比較,他們可能會產(chǎn)生一種不切實際的、過度膨脹的自我意識。同樣,過多的向上比較也會產(chǎn)生問題,適當向下比較有助于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減少與其他孩子的比較,特別是向上比較。家長自身也要避免頻繁的向下比較,為孩子樹立優(yōu)秀的行為榜樣。我們可經(jīng)常與孩子分享自己遇到社交比較時的感受,結合自身經(jīng)驗幫助孩子思考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