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晶
只會盤手串,手速再快也不是真功夫。知道手串背后蘊含的中華文化歷史,了解手串的意義,知道手串的正確盤法,你才是真的懂盤串。
“串”的起源
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對“珠串”情有獨鐘。那時人們的生產(chǎn)方式非常不發(fā)達,種地是不可能的,人類為了生存,基本上是靠采集野果和打獵抓魚,如果半路撿到只撞樹的兔子,那就是幸福的一天。
打獵是個特別危險的工作,靠著木棒、石頭這類簡陋的工具,抓到狼、虎、豹這樣的猛獸是遠古獵人吹噓一輩子的大事件。就像現(xiàn)在的男孩子崇拜奧特曼打怪獸一樣,遠古的男子漢會把得到的獸牙、獸骨恨不得當成獎狀貼到臉上,向周圍的人證明自己多么力大無窮和勇敢。于是他們在這些獸牙、獸骨上鉆眼,把它們穿成串,掛在脖子上、胳膊上,來炫耀自己的能力。
女人們會把要走很遠才能找到的海邊貝殼、好看的石頭等當時不容易獲得的東西,也穿起來,后來這些材料擴展到植物的花果、種子、美玉、寶石等。
原始人穿成的這些項鏈或者手串,不光可以打扮美化自己,還能炫耀自己的能力和財富,甚至充當護身符,寄托原始信仰。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擁有我們國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串飾,這也是人類現(xiàn)在各種精美首飾的起源。
尊貴地位的象征
后來,貴族們不再喜歡獸牙這種東西,轉(zhuǎn)而喜歡將玉石、瑪瑙、綠松石、水晶等比較昂貴的材料穿起來,做成又大又復(fù)雜的飾物串,用來顯示自己尊貴的地位。
他們特別喜歡玉石,孔子說君子之德像玉一樣溫潤,玉成為一種被文明加持的高貴材料。貴族們一般把長長的飾物串掛在脖子上,走起路來叮當作響,可以提醒主人注意儀態(tài)。
為什么會戴在脖子上呢?可能因為太長,盤起來太費勁了。當然,古人也不會把它放在手里盤來盤去,那樣就太失禮了。
中國古人是很講禮儀的。中國古代是禮法社會,各種社會活動都需要遵從禮法,就像現(xiàn)在所有人都需要遵守法律一樣?,F(xiàn)在不守法就會被警察嚴懲,古代不守禮法,一樣會遭殃。古人認為,不守禮法,人就跟飛禽走獸沒有區(qū)別。那什么是禮法呢?走路端莊穩(wěn)重是,孝敬父母是,對皇帝俯首稱臣是,在正式的場合正確地佩戴飾物串也是。
《西游記》與手串
古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盤串的?這就要提到《西游記》了。
《西游記》里講唐僧取經(jīng),要經(jīng)歷磨難去西天,路上還有吃人的妖怪。其實現(xiàn)實中中國僧人也確實翻越西部的大漠和沼澤,克服重重危險,一直往西奔向印度取得真經(jīng)。著名的例子有大唐高僧玄奘,他西行求法可沒有高鐵飛機, 硬是走了五萬里, 路過了一百多個國家,去回一趟花了驚人的十七年,相當于一個人上小學(xué)一年級時出發(fā),在路上的時間夠上完小學(xué)六年、初中高中六年、大學(xué)四年, 再工作一年, 很多人認為玄奘就是唐僧的原型。
佛教中的手串,正確的名字叫“念珠”。佛教徒每念一次“阿彌陀佛”就會撥一粒珠子,用于計數(shù),省得自己忘記念了幾遍。念珠除了幫助自己計數(shù),還能幫人收攝心神。有人說《西游記》里的孫猴子和白龍馬其實就是寓意普通人胡思亂想,不受控制的跳躍心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猿意馬”,念珠可以拴住“ 心之猿”和“ 意之馬”,讓人平靜下來,排除雜念。這可能也是同學(xué)們盤手串會感到精神集中、解除壓力的原因吧。
虔誠的高僧,手中的佛珠通常一刻也不會閑著。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經(jīng)在詩中寫到,他看到一位高僧,一手捧著經(jīng)書,一手拿著念珠,只有在扶著禪杖起身時才會放下手中的經(jīng)書和念珠。
手拿念珠手串,胸掛長長的珠串,成為僧人和佛教信眾的標志,念珠是他們用來清心凈神的一種重要手段。大家如果留心的話,在一些古老的寺廟景點,就能看到佛像胸前或手中有這樣的念珠佩飾。
在一些動畫片和小說中,主人公的念珠常常也是神奇的武器,拋散出去,各種妖怪都能被打得粉碎, 以此來表現(xiàn)角色的超凡能力。
“拿著,這是朕賜你的手串”
要說對珠串愛得最深的,還要數(shù)清朝的順治皇帝。他對于繼承得來的皇位不怎么待見,后來干脆去當了和尚。他在位時,高層的官員開始在胸前掛一串長長的珠串。這串珠子的名字叫朝珠。朝珠共由108顆珠子組成,因為佛教認為人生有108種煩惱,所以寺院每天敲鐘也要敲108下,就是為了散去這108種煩惱。
珍珠、翡翠、珊瑚、琥珀、蜜蠟等材質(zhì)都可用于制作朝珠,每27顆間穿入1粒大珠。大珠一共4顆,也叫分珠,這4顆分珠分別象征著春、夏、秋、冬四季,很有講究。
清代的朝珠還有嚴格的等級要求,不同的官員用不同的質(zhì)地和顏色,遠遠看去就能清楚地知道誰是幾品官,小官需要給大官行禮讓道。如果誰掛錯了,麻煩就大了,最少也要被狠狠地告上一狀,被免了官職也是有可能的。
更好玩的是,清朝皇帝、貴族如果看你特別順眼,還會賜你自己盤了很久的手串。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就賜給他的親信年羹堯一個手串,表現(xiàn)出兩人的親密關(guān)系,后來等四阿哥胤禛成為雍正皇帝后,因為年羹堯越來越跋扈,從一個能征善戰(zhàn)的大將軍變成貪官污吏,雍正皇帝將他從大將軍一路貶成了看門兵,最后在臨死前,年羹堯哭著把手串還給雍正皇帝,表示兩個人再沒有情義了。還是在這部電視劇中,當康熙皇帝快要死去時,他摘下自己的手串送給兒子雍正皇帝,意思是希望脾氣暴躁的兒子能多一些慈悲寬容之心。
這些雖然都是電視劇里的情節(jié),但在真實的歷史中,清代不光皇帝會賜手下手串,朋友之間也會這么做。因為手串是人們隨身攜帶的物品,又是經(jīng)常盤摸的私人物品,珠子一般也是玉石、寶石等比較貴重的材料,激動時,摘下送人,更顯得情深意重。在文學(xué)名著《紅樓夢》中,北靜王第一次見到賈寶玉,非常喜歡他,于是就把自己的手串取下來送給賈寶玉。而且他轉(zhuǎn)贈的這個手串,還是不久前皇帝賜給他的。
手串同時也是清朝貴族女性的最愛,這些貴族女性幾乎人手一串,不管是復(fù)仇的甄嬛,還是女強人孝莊太后,而且她們還采用了一種時尚的手串戴法——將手串掛在衣襟紐扣上,或者戴在手腕上。
因為清代是離我們最近的古代朝代,那時男女貴族們對手串的普遍喜愛,讓各類手串慢慢變成了一種文玩愛好,很多中年人都愛在腕上戴手串,盤手串,其材質(zhì)也多種多樣,不再體現(xiàn)官階等級,純粹只是好玩。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現(xiàn)代的很多物件都能找到源頭和出處。在追逐潮流、發(fā)展愛好的同時,能透徹了解手串的來歷,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盤串愛好者。只有這時,才能說,你是真正懂盤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