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
1.請思考《短歌行》這首詩中引用的四個典故的內容及意義,你覺得這四個典故的順序可以互換嗎?
2.《短行歌》全詩的基調是怎樣的?說說你的看法。
3.《歸園田居(其一)》里描寫的農村生活景象,實際上很普遍,很常見,在作者筆下為什么卻顯得那么美?
4.這兩首詩中出現(xiàn)了“明月”“烏鵲”“塵網(wǎng)”“羈鳥”“池魚”“樊籠”等意象,它們分別比喻什么?蘊含著怎樣的思想感情?
課文講解
《短歌行》:巧用比喻,凸顯求賢若渴之心
除了用典,《短歌行》一詩還用到了比喻手法,巧用比喻修辭,充分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的急切心情。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作者以烏鵲喻賢士,用烏鵲南飛生動的形象來比喻當時賢士四處奔走的樣子,流露出詩人唯恐賢者不來歸附的焦慮。
“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边@是寫諸葛亮的詩句??酌髑『檬桥c曹操同期的高士,其想法就是當時許多士人的共同心聲。鳳凰是要有梧桐樹才肯棲息的,所謂“良禽擇木而棲”。這些賢士或無處投奔,或不肯投奔,或正在猶豫之中。戰(zhàn)亂頻仍,有些人才不知該投奔何方;有些人才猶豫不決,不知何去何從。在這里可見詩人時刻關注著猶豫不決的賢才們。
如“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其字面意思是大山不滿足于現(xiàn)有的高度,大海不滿足于現(xiàn)有的深度。實際是比喻曹操也不滿足于現(xiàn)有的人才。曹操的意思是,賢士不要再猶豫了,趕快到我這里來吧。詩人在這里表達自己渴望賢士人才,表達明主不厭人才,廣求賢才以統(tǒng)一天下的宏圖大志。承接上句疑問“何枝可依”,曹操給出了有力、肯定的回答:都到我這里來。言外之意:我就是明主,我有山海一樣的胸懷和氣度,可以寬宏大量,廣納人才??梢姴懿賹θ瞬攀嵌嗝吹目是?。
運用白描手法,營造寧靜淡遠的意境
——談談《歸園田居(其一)》的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白描”則作為一種表現(xiàn)手法,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刻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不尚華麗,務求樸實。
陶淵明的詩歌承續(xù)了這種樸實的技法,其代表作之一《歸園田居(其一)》典型地體現(xiàn)了這種特點。這首詩的平淡醇美,全表現(xiàn)在詩人不動聲色的白描之中。黃昏的遠村,依依的炊煙,深巷中的狗吠,桑顛上的雞鳴,詩人只是徑直說出,全不費力,也不需要什么比喻、象征、暗示;但細細體味,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經過詩人的點化,用淡筆白描,雖未潑以濃墨重彩,淡淡幾筆卻勾勒出一幅和平、寧靜的田園村居圖,營造出了寧靜淡遠的意境,令人神往。詩人在用白描手法描繪田園風光的同時,也巧妙地在其間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表現(xiàn)了詩人對自由閑適的農村生活的熱愛,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的高雅情趣。這首詩描寫平淡質樸,不加任何修飾,卻極為精練自然,如“出水芙蓉”,體現(xiàn)了白描手法的精髓。
課堂實錄
《歸園田居(其一)》
“歸”字三問
師:以前老師教學生《歸園田居(其一)》這首詩,遇到一件驚喜的事。有個學生一連問了三個問題:陶淵明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
師:同學們,以上三個問題你們能幫助他解決嗎?
生1:從“塵網(wǎng)”“樊籠”而歸。
生2:因“性本愛丘山”“戀舊林”“思故淵”而歸。
生3:歸向“田園”,歸向“自然”。
師:“塵網(wǎng)”“樊籠”比喻什么?
生:比喻官場。
師:詩人把自己比喻什么?
生:“羈鳥”“池魚”。
師:不錯,你的悟性很高嘛!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和人的區(qū)別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時候該舍,什么時候該得。有的人卻不同,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東晉末年,攀比、腐化、奢侈之風愈刮愈猛。而陶淵明反其道而行之,毅然辭去官職,舍去富貴,得到了身心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他的這一抉擇,正體現(xiàn)了一種高尚的人生境界。
任務探究
鑒賞詩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兩種,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一是作品中刻畫的人物形象。鑒賞古詩中的人物形象一般通過以下途徑:①了解作者生平,關注背景、注釋;②聚焦描寫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身份的詞語;③關注環(huán)境的烘托作用;③注意“物象”。閱讀這兩首詩注意通過這些途徑鑒賞詩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任務設計】
1.這兩首詩歌分別塑造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樣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魯迅先生評價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他評價陶淵明:“陶潛正因為并非渾身靜穆,所以他偉大?!蹦闳绾卫斫饽??請根據(jù)曹操和陶淵明的作品客觀評價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