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不幸然后有忠臣,家不幸然后有孝子。
惆悵忠臣南下,世間難覓東坡。
——題記
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山頂?shù)姆e水順著山勢匯入玻璃江中。此時的玻璃江,不再如往常般澄澈,而是泛起了渾濁??耧L(fēng)夾雜著雨水掠過江面,掀起層層波浪。眉山腳下,一個普通的村莊,一間普通的屋舍,蘇軾,這位未來的大文豪降生。正值黃昏,與周圍蕭瑟比起來,這里多了份溫馨。
多年后,還是在這樣一間屋舍里,蘇父與兩位兒子整理行裝,他們要去參加科舉了。眉山的雨,依舊稀疏,雨幕中,似飽含著對他們的期待。
雨停了,太陽漸漸露出溫暖的臉龐,玻璃江漸漸平靜下來,開始恢復(fù)澄澈。參加科舉的蘇家兄弟雙雙中榜??芍^“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從政為官的蘇軾有著自己的政治主張,他政治得意,前途光明,繼續(xù)如此,便又是一番佳話。
烏云遮住了太陽,玻璃江上的天空又一次陰暗了下來?;实燮鹩猛醢彩癁橄啵饎映暗耐醢彩兎ㄩ_始了。蘇軾與變法派政見不合,后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本愿超脫自然,卻無法超脫,才有了“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嘆,有了“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的曠達(dá)。年過半百的蘇子,愁緒難遣,寄情山水,渴望尋求解脫。
微風(fēng)漸起,吹散烏云,漸漸地又有了陽光。宋哲宗即位,年少的哲宗與太后都極為賞識蘇子,于是,蘇子重回朝廷,官復(fù)原職。這與蘇子原本的意愿相駁,“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此時的他,本想歸隱,卻不能如愿。
陽光只露出一點(diǎn),便又被狂風(fēng)驟雨吹散。再次政治失意的蘇軾,被一貶再貶,本就老弱的他,更加重病纏身。“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蔽覀兛梢钥吹剑?dāng)時的蘇子對從政之事已然失去期望?!般皭潠|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睂賵龅臒o常,蘇子早已看透,他此時最渴望的便是頤養(yǎng)天年。
回顧蘇軾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那人生的大起大落,是常人無法忍受的?!叭怂魄秫檨碛行?,事如春夢了無痕?!边@是他自己對自己一生的概括?!昂杀M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短短一句話,將他的無奈和高潔都包含于此,蘇子不只是政治家、文學(xué)家,他更是一位出色的哲學(xué)家。
在海南的幾年是他少有的幸福時光,這里有親人,有友人,沒有世俗的干擾,正符合他“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的心愿。這樣的一個人,在如今這個重人才的時代,無論如何都不會被埋沒。
眉山下,玻璃江上,仍有淅淅瀝瀝的雨點(diǎn)輕輕地落在這面鏡子上。這雨,見證了蘇東坡的一生,見證了他的大起大落,又帶著這抹回憶,與蘇東坡一起,投入了大地。
雨,依舊在下著,擊打著窗欞。窗外,是朦朧的眉山,輕紗似的薄霧將它遮住,玻璃江上,有一位撐船老翁,于這黃昏中吟唱:“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雨點(diǎn)打在他的斗笠上,又順著蓑衣,滾入了江中……
點(diǎn)評
本文取材于蘇軾的故事,內(nèi)容生動豐富,語言新穎,結(jié)構(gòu)合理,層次分明,文章好幾處通過環(huán)境描寫來襯托人物心情,十分藝術(shù)化,蘇軾灑脫異于常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指導(dǎo)教師:鄒艷祝)
《學(xué)習(xí)方法報(bào)》寫作·高一2023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