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丁
新版書選擇了正方形開本, 厚且重,被做成了咖啡館讀物(Coffeetable book)的樣子。這是非常經(jīng)典的攝影書樣式,所有照片被印在白色的頁面上,留天留地,橫圖與豎圖比例適中,間或有跨頁的橫圖形成閱讀的節(jié)奏。這種經(jīng)典的呈現(xiàn)方式顯然更適合這些經(jīng)典模式的照片,它比舊版書中的跨頁照片出血印刷的做法好上太多!這些照片配得上這本厚重大書所帶來的儀式感。
閻雷最初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抵達中國,“那時我頭腦中正進行著激烈的交鋒,我不知道該如何行事,不知道該采取何種態(tài)度,但是那里輕松隨意的氛圍太有誘惑力了,那種懶散松懈和正式僵化的奇異組合既讓我好奇,又讓我驚訝。我知道只有花時間才能穿透這層表象……”此后,閻雷學會了說中國話,成為了一個中國通,并且專注于拍攝日常的中國。這本書中收錄的照片,拍攝時間主要是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這是中國社會面貌變革最為劇烈的階段,中國社會由前消費時代邁入商品社會階段,所有人的意識觀念和生活方式都在悄然轉(zhuǎn)變。這本書之所以受到普遍的歡迎,我認為有一個原因就在于此,閻雷的照片見證了中國社會這段時間里普通人生活中普遍發(fā)生的變化,當年在我們生活中許多熟視無睹的事務(wù)如今都消失不見了,如果不是因為看到照片,可能就此忘卻了,這能激發(fā)許多讀者的回憶,引起共鳴。這本書受歡迎的另外一個方面原因,我認為是閻雷的拍攝范圍——閻雷的足跡遍及中華大地,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東部到西部,從平原到山區(qū),而他所拍攝的對象都是普通人,是蕓蕓眾生的日常生活圖景——這本新版書的編輯思路也是照此梳理的,首先劃分了兩個大的章節(jié):“昨天的故鄉(xiāng)”和“昨天的我們”,前者按照地理位置(城市名稱)又劃分了四個小節(jié),后者按照“勞作”“買與賣”“路上風景”“節(jié)慶與文娛”劃分四個小節(jié)。這種把照片歸類的思路最簡單,但還算有效的,利于閱讀,方便查詢。
實際上,閻雷的拍攝屬于經(jīng)典的地理類紀實攝影,相當于美國國家地理式的報道,基本功能是介紹一個地區(qū)風土文化面貌。閻雷對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充滿興趣,他用鏡頭描繪他們的生活和勞作,大部分照片都是肖像類,有時候幾乎是各行各業(yè)勞動者的世俗生活圖解,事無巨細。圖解類的照片甚至有點乏味,但卻記錄下了當年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細節(jié),時間證明,這些后來都消失了。在一定程度上,閻雷的旅行拍攝有著如地理大發(fā)現(xiàn)一般的探索歷程——這得益于在紙媒的黃金年代,西方地理類雜志對此類圖片的旺盛需求,當然還有閻雷自己對中國濃厚且持久的興趣,我相信是這些興趣讓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拍攝中國。
閻雷的照片里體現(xiàn)了一種紀實攝影師的本分,或者說他沒有多少藝術(shù)的野心,他繼承了法國紀實攝影的傳統(tǒng),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學會了如何觀察世界,他會用最樸素的視覺語言進行紀實拍攝。閻雷在這種模式中樂此不疲,他的鏡頭揭示了一個又一個新鮮的世界,這些新鮮世界對于當時的西方而言相當陌生,是一扇看見中國的窗子;對于今天的我們而言,其實也相當陌生,這些照片是一面鏡子,通過閱讀這些照片,我們可以看見曾經(jīng)的我們。我們曾是閻雷照片世界中的他們,閻雷用攝影這種精確的方式,描繪了他們——我們曾經(jīng)的生活。我們對自己有所了解,直到看了這些照片,我們才意識到,我們對自己還不夠了解。
我相信閱讀這本書的讀者,一定會問到一個問題,即這些記錄普通中國人日常生活的照片,非常難得,但為什么偏偏是一位西洋攝影師拍攝的?為什么我們自己國家沒有一位攝影師,能像閻雷這般有如此全面的記錄和拍攝?這當然不是一個一句話就可以解釋清楚的話題。暫且拋開不同的媒體對圖片需求有所不同的因素,我認為閻雷的身份優(yōu)勢還是存在的。無論閻雷對中國多么熟悉,他依然是一個外來者。就攝影這件事來說,外來者有著先天的比較優(yōu)勢,外來者更容易看清一個社會的特質(zhì)——這一點在許多拍過中國的洋攝影師身上都能得到驗證。從另外一邊,當年的我們是怎樣的狀態(tài)?我們是那些渴求改變自身命運,努力承擔現(xiàn)實重擔的當局者,我們身處其中,隨波逐流,自然忘了關(guān)照自身和當下的生活,恐怕根本容不得時間空隙,去系統(tǒng)地拍攝自己的生活,這是普遍發(fā)生的情況。
在看過這些照片之后,我們很容易產(chǎn)生一種懷舊情緒:因為記憶和情感的因素,或許可能還有對當下生活的不滿……在經(jīng)過我們情緒的濾鏡之后,過去的日子變成了純真年代,這加重了我們對未來生活的迷茫感。很顯然,事情沒那么簡單,舊日生活絕不可能像照片里描述的那般片面。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歷史和回憶常常會被人有意無意地操控,如若不及時回顧,我們真的很容易變成遺失歷史的族群,就像一群失憶癥患者。這本書中的照片記載了一些時空片段,它們屬于并不算久遠之前的一小段歷史,當我們看到這些照片的時候,它們提醒我們該停下腳步,回望一次,看看我們一路走來的樣子。了解過去有兩種途徑:記憶足夠清晰,或是通過想象——這些照片可以提供給你想象的依據(jù)。
從體量上來看,這本書提供了足夠多的圖像,相當于一次規(guī)模不小的回顧展。我覺得把這本書一口氣翻完會太累而陷入麻木,一次閱讀一個章節(jié)倒是不錯的閱讀方式。其實,這些照片如果你認真看了,它們便成為你新的記憶的一部分,它們因此屬于你了,這是看照片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