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贊
外面逛街大買特買,一杯奶茶 20 塊錢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
回家看劇沒一會兒,那個,誰有會員啊,借我一下……
為什么花同樣的錢,買使用期限一個小時的奶茶一點都不糾結(jié);
買使用期限一個月的會員卻一萬個不愿意呢?
這涉及一個很重要的商業(yè)邏輯——給用戶的正向反饋周期越短,可見效果越直觀,讓用戶花錢越簡單。
我們舉個直觀的例子:
炎熱的夏天,你逛街路過一個冷飲攤,店主正好擺出一杯冰爽沁人帶著冰珠的檸檬茶。你購買的欲望是非常強烈的。掏錢,拿飲料,一杯飲下冰爽入喉。
同樣是炎熱的夏天,你路過一個冷飲攤,店主說今天的冰用光了,拿出一張海報。說如果現(xiàn)在付費,只要一杯的價格,下次逛街再路過,給你兩杯一樣的檸檬茶。
相信很少有人愿意買。因為反饋周期太長了。為什么短視頻讓人上癮,想著“再看一個”就刷上半夜,就因為從期待到滿足周期很短。
看完一個,手指推推,新的刺激又來了。這種“從行動”到“期待滿足”的周期非常短。
再比如減肥和學習都是大部分人很難堅持的事情,因為努力一次基本看不到正反饋。
而玩手機游戲,很多人能迷戀一整天,因為點擊手機當時就有音效+視覺效果,讓你立刻感受到在積分(金幣)上多了一點積累。
同樣,買奶茶是一個正反饋周期非常短,效果非常明顯的過程。
而買會員的過程中,你實際需要的并不是會員,而是看劇,通過劇情帶來快樂或者感動等情緒體驗,比如看恐怖片的緊張或者看正劇的思考。
這就要求你的大腦理性思考:買會員可以看劇→劇情可以帶來情緒體驗→這些情緒能替代你現(xiàn)實的壓力和負面情緒→ 忽略現(xiàn)實的壓力能夠讓人放松。
這個鏈條明顯太長了,所以人們往往更愿意繞過會員,考慮能否通過其他方法直接看劇。
你的直接需要是“看劇”,是“獲得快樂”而不是“購買會員”。
所以,這種消費對用戶來說,決策更難,更謹慎,不是沖動型的消費。無法直接和需求建立關(guān)系。
同時,人還有一種“愿意為獲得付費”而“不愿為拒絕付費”的心理。
簡單說,就是我們愿意為得到什么東西而付費,比如你給我一杯水,我付錢給你。
這是一種簡單的正向邏輯,對我們的大腦來說更簡單。
而如果你告訴我“你可以拒絕看 30 秒的廣告,但需要付費”,這就讓人很抗拒。
心理學上稱為“厭惡損失”,我們更喜歡“得到什么”的邏輯,不喜歡“避免損失”的邏輯。
我們的大腦需要轉(zhuǎn)化,將簡單的“付錢得到什么”的邏輯轉(zhuǎn)為復(fù)雜的“付錢避免什么”的邏輯來理解。
1. 我為什么要買“跳過廣告”這個商品?
2. 因為我想看后面的影片,看影片就要看廣告。
3. 我不喜歡看廣告,所以付費來避免浪費時間。
這種邏輯的變化經(jīng)歷了至少兩次甚至更多的轉(zhuǎn)化,是很難調(diào)動起情緒的,因為鏈條太復(fù)雜了。
所以我們會仔細思考,再謹慎決定是否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