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徐
范仲淹有詩云:“南陽有絕勝,城下百花洲?!?/p>
那年,改革失敗的范仲淹被外放到河南南陽。
有一天,他收到朋友滕子京從岳陽寄來的信,還有一幅洞庭晚秋圖。
滕市長說,我管轄范圍內(nèi)的岳陽樓已重修完工,邀請范詩人撥冗寫篇美文,宣傳宣傳。
這便是北宋散文的壓軸之作——《岳陽樓記》的緣起。
文中的經(jīng)典名句,彰顯了范文正公的人格魅力,也成為仁人志士的人生信條,激勵著一代代年輕人。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滿目蕭然,感極而悲。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
范仲淹手執(zhí)筆墨,遙想洞庭湖無限風(fēng)光:
秋天,秋雨綿綿,陰風(fēng)怒吼,濁浪沖天,連月看不到太陽,那些文人就會傷春悲秋,一副凄凄慘慘戚戚的樣子。
春暖花開時,晴空萬里,沙鷗翔集,湖面恢復(fù)平靜,那些騷客又會心曠神怡,遇上點喜事越發(fā)精神抖擻。
總之,湖面的風(fēng)光隨天氣改變,游人的心情又隨風(fēng)景而定。
《岳陽樓記》中的這兩句,說的是風(fēng)景,也是世情。
天氣變化莫測,人們的心境隨之流轉(zhuǎn)不定,一霎柳暗,一霎花明。
范仲淹站得高,看得遠(yuǎn),認(rèn)識到了這種心態(tài)的桎梏。
他所追求的,是無所偏頗、兼容并包的大格局。
這種格局,就像蘇東坡任職杭州時,閑來游西湖寫下的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p>
在他眼里,晴天,陽光燦爛,波光粼粼;雨天,煙雨朦朧,別有韻味??傊?,晴天雨天,各有各的好。
不管怎樣的風(fēng)景,都值得欣賞,真正的智者,日日是好日。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人生一世,總在上下求索。
幼年喪父的范仲淹,隨改嫁的母親從蘇州到了長山的朱家,改名朱說(y uè)。
朱說好學(xué)上進(jìn),立志苦讀。
每天早早起床,煮一鍋黏稠的粥,涼了,切分成四塊,早上兩塊,晚上兩塊,拌上腌菜。
吃飯的問題就這樣解決,可以將更多時間用于讀書。
長大后,得知身世的他很想爭一口氣,希望出人頭地,有所作為。
于是背起行囊,帶上喜歡的琴和劍,去往大名鼎鼎的應(yīng)天書院。
劍膽琴心的少年,風(fēng)塵仆仆的遠(yuǎn)方。星光熠熠,不負(fù)趕路人。
在學(xué)院五年,他除了早起,晚上還用冷水洗臉,趕走瞌睡蟲,繼續(xù)挑燈夜讀。
他謝絕同窗贈予的美食,寧愿喝粥果腹,只為抵制誘惑,克制欲望。
他在佛前發(fā)愿:此生若不為良相,造福百姓,便愿意做個良醫(yī),普濟蒼生。
這位斷齏畫粥的寒門貴子,26歲時進(jìn)士及第,從此踏上仕途,載沉載浮,一步步成為受世人敬仰的范仲淹。
他所求的仁人之心,是處世的熱忱之心,做事的赤子之心,更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的千古圣賢讀書心。
這是他讀書的志向,也是他活著的信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這八個字,是范仲淹的人生觀。
不因事物美丑而喜怒,不因個人得失而悲歡。
世界風(fēng)起云涌,我自人淡如菊,如如不動,以不變應(yīng)萬變。
正如莊子《逍遙游》中的一句:“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p>
岳陽樓重建完成后,滕子京的朋友和部下紛紛前來祝賀。
他覺得沒什么值得慶賀,反倒想痛飲一場,再憑欄慟哭一場。因為,他想起自己被貶岳陽的失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既是在勉勵朋友,也是在鞭策自己。
擺脫情緒的枷鎖,以平常心看人間百態(tài),超然物外,不計得失,那一切都不是事,人生也自然處處喜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范仲淹的一生,那就是憂。
他所憂,不為寶馬雕車、鳳簫聲動,是憂國憂民,憂四面邊聲連角起。
范仲淹除了在廟堂秉公諫言、主持改革,還治水修堰、興辦學(xué)院、戍守邊疆。
不管身處何方,他都為家事、國事、天下事操碎了心。
皇太后劉娥去世后,宋仁宗親政。很多曾受太后打壓的朝臣站了出來,對她進(jìn)行各種批評。
同樣被太后打壓過的范仲淹秉公直言,提醒宋仁宗,應(yīng)該看在太后功勞的分上,掩其小故,全其大德。
宋仁宗采納其建議,下令不準(zhǔn)眾臣妄議太后往事。
在河南睢陽講學(xué)時,一個孫秀才想要獲得游學(xué)費用,范仲淹贈予他一千文。
第二年,孫秀才又來,范仲淹照樣贈予一千文,問他為何要游學(xué)四方。
他說,家有老母,無力贍養(yǎng),又不甘心荒廢學(xué)業(yè)。
范仲淹想起自己的求學(xué)生涯,表示愿意給孫秀才一個讀書的名額,每月還可得一筆錢財供養(yǎng)。
秀才很珍惜這個機會,發(fā)奮苦讀,十年后成為受人尊敬的“泰山先生”。
范仲淹和他敬仰的圣賢一樣,“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
從寒門走出的范仲淹,獲得貴人相助的孫秀才,都告訴世人一個道理:你成為怎樣的人,就有怎樣的命運。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的應(yīng)邀之作,卻驚艷了幾個世紀(jì),后世都說只有《滕王閣序》可以與之媲美。
白云蒼狗,往事越千年,相同的困境總在不斷上演。
但平凡如你我,都能從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迷茫時前行,悲傷時自渡,絕望時發(fā)光。
天地悠悠,人生漫漫,這始終是每個人一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