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悅,方成剛,劉 奎
(1.通??h植保植檢站;云南 通海 652700;2.通海縣農(nóng)村環(huán)境保護能源工作站,云南 通海 652700)
蠶豆生長要求土壤疏松肥沃,種植前確保土地濕潤平整,生長環(huán)境良好。
選抗病性強、味道好、果形中等的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品種。本地適合種植的品種有玉豆3號、玉豆4號等。
播種時盡量挑選飽滿、個大均勻的種子。時間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宜,株距13~15 cm,行距35~40 cm,單粒點播,根據(jù)蠶豆品種調(diào)整株行距。種臍朝下用手直接按置于土壤3 cm處。每畝播種量大粒品種類8~10 kg,中小粒品種處5~8 kg,每畝保苗品1.5萬~2.5萬株。
播種前按墑面寬3.4 m、溝寬40 cm、溝深20 cm理墑。位置低洼且常年水分含量較高的田塊,按墑面2~3 m開溝。用開溝取出來的土搗碎后均勻覆蓋墑面,以保持墑面濕潤無積水為標(biāo)準(zhǔn)。播種前每畝施普通過磷酸鈣30~40 kg、硫酸鉀10 kg作底肥?,F(xiàn)蕾期有10~12薹葉時每畝施用尿素5~10 kg、硫酸鉀5~10 kg,混合后均勻施入苗間,施肥后及時灌水。生長期間要適量施用鉬肥、硼砂等微肥。盛花期噴施葉面肥,用3%~5%的磷酸二氫鉀+甲殼素隔10 d噴1次,共噴2次,視植株長勢決定是再次追肥。
種子發(fā)芽期要確保水分充足。初花期、結(jié)莢期、鼓粒期根據(jù)土壤墑情分別灌1次水,漫灌后及時排水。注意后期灌水不宜過多,以免病害加重,影響正常成熟。
(1)赤斑病。每畝用40%苯醚甲環(huán)唑30 mL對水45 kg均勻噴霧或用37%戊唑醇+8%吡唑醚菌酯24 g稀釋4 000~5 000倍均勻噴霧,間隔7 d噴防1次,共2~3次。發(fā)病初期噴施針對性藥劑控制發(fā)病中心,以免傳播蔓延。
(2)銹病。每畝用70%硫磺錳鋅120 g+哈茨木霉菌(微生物菌劑)120 g混合后對水45 kg均勻噴霧或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40 g對水45 kg均勻噴霧。以上藥劑任選1種,連續(xù)使用2~3次,間隔10~20 d交替使用。
(3)褐斑病。發(fā)病初期可噴灑47%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大生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4%絡(luò)氨銅水劑3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隔10 d噴防1次,防治1~2次。
(4)炭疽病。選用抗病品種,選留無病種子,從無病莢上采種,必要時進行種子消毒,用45 ℃溫水浸種10 min或40%甲醛200倍液浸種30 min,然后沖凈晾干播種。也可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粉劑或0.2%的50%四氯苯醌或0.2%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發(fā)病時每畝可用含量為450 g/L咪鮮胺60 mL對水45 kg均勻噴霧,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菌源。提倡使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機復(fù)合肥。重病田實行2~3年輪作,適時早播,深度適宜,間苗時注意剔除病苗,加強肥水管理。
(5)斑潛蠅。發(fā)病時每畝用80%滅蠅胺5 g和5%甲氨基阿維菌素10 g混合對水15 kg均勻噴霧,效果較好。
(6)蚜蟲。初發(fā)時用70%吡蟲啉3 g對水15 kg均勻噴霧,間隔期5 d,防治1~2次,或用5%啶蟲脒30 mL對水15 kg均勻噴霧,間隔期4 d,防治1~3次。
當(dāng)豆莢中部豆粒明顯鼓起時即可采收青蠶豆。作為干籽粒收獲時則須在豆莢水分含量低于15%,即莢殼已經(jīng)干枯但依然含有少量水分時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