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晗
婆婆老家的人都有點“虛偽”。比如,婆婆跟鄰居老太太聊天,老太太看婆婆家里有一大捆蔥,隨口問:“怎么買這么多?”婆婆立即客氣地說:“你拿點回去吃吧?!睂Ψ竭B連推辭,婆婆堅持要給,雙方賣力客套一番,對方還是沒拿。但雙方笑盈盈地完成了一場社交,展現(xiàn)了雙方都富足大方和懂禮節(jié)的精神面貌。
然而來大城市,這套邏輯有時候就行不通了。一天,鄰居帶小朋友來家里玩,到了飯點,婆婆隨口邀請她們在家里吃餃子,小朋友的媽媽立即說好,反正自家也沒做飯,就坐下了。婆婆吃了一驚,像孩子發(fā)現(xiàn)大人吃了他零食一樣意外——她并沒有預(yù)備足夠的飯菜。在婆婆的社交經(jīng)驗中,所有人都把物質(zhì)看得很重,將心比心,也就不會輕易要別人的東西,沒有人像春晚小品里的郭冬臨那樣把客套當(dāng)真,年三十在別人家吃餃子,多沒眼力見兒啊。
客套太不真誠,可現(xiàn)實中看到毫不客套的人,也略有不適。我大舅就是個超級實誠的人。有一次我爸做手術(shù),他來慰問,掏出了幾百塊錢,我媽說不用了,他二話不說裝回了口袋。
也許,客套也是一種禮貌,維系著人與人表面的溫情脈脈,就像一個緩沖氣墊,里面什么也沒有,可人們因此少受了顛簸。假如人與人之間都是直來直往,一針見血,也顯得比較冷酷無趣。
人與人之間的客套也像太極,對彼此的情緒施力。一旦有別人夸自己勞苦功高,立馬謙虛起來,顯得親和又低調(diào)。
客套可以給人以撫慰。人是需要贊美的,如果自己做了漂亮的事情,無人客套追捧,付出沒有被看到被肯定,可能會迅速變成戾氣。人們在圈子里客套地互相肯定一番,就是一種心理按摩,彼此就都心平氣和許多。
選自《中國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