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周麗
案例
5歲的笑笑上幼兒園中班。近段時間,媽媽從笑笑的衣服口袋里翻到幾顆五顏六色的珠子,問她珠子是從哪兒來的,笑笑說是地上撿的。媽媽沒多想,提醒她注意衛(wèi)生,不能隨便撿地上的東西。過了幾天,笑笑又帶回一些珠子和亮片。媽媽意識到這也許是幼兒園的玩具,便用手機拍圖發(fā)給老師詢問。老師告訴媽媽,這是美工區(qū)投放的新材料。媽媽很擔心,笑笑不僅拿了幼兒園的玩具,還撒謊了。
分析
將幼兒園的玩具悄悄帶回家,這種情況并不少見。當此類事情發(fā)生時,家長往往很緊張,以為自己的孩子出現了道德問題,其實這與幼兒的物權意識發(fā)展特點有關。
幼兒物權意識是指幼兒對自己的私有財產具有獨占、保護和處置自由的意識,以及對其他兒童的私有財產、班級公有財產的態(tài)度意識。處于物權意識發(fā)展關鍵期的幼兒,因環(huán)境的支持和教育的影響,發(fā)展水平各有差異。如案例中的笑笑,見到喜愛的物品時,首先選擇滿足自我需求,忽視了物品歸屬權及應有的物權態(tài)度,這是幼兒物權意識發(fā)展不穩(wěn)定的表現。家長和教師應抓住幼兒物權意識發(fā)展的關鍵期,幫助幼兒學習如何保護屬于自己的物品,同時學會尊重他人的物權,促進幼兒自我意識和獨立個性的發(fā)展。
試試這樣做
這是一件發(fā)生在幼兒園內,又表現在家庭中的事情,需要家園合作,共同關注并配合才能有效解決。
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
發(fā)現問題后,笑笑媽媽立即與教師進行了溝通,并配合教師,引導笑笑糾正該行為,但沒過幾天,笑笑的口袋里又出現了美工區(qū)的材料。
當孩子的心理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時,就會出現與需求相匹配的行為表現。顯然,笑笑對美工區(qū)的材料有著難以控制的需求,她非常希望擁有。僅對她的外在行為進行規(guī)范,而不滿足她的心理需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于是,教師在活動期間與笑笑進行了交談。
教師:“笑笑,你很喜歡這些串珠,是嗎?”
笑笑:“嗯,這些珠子太漂亮了?!?/p>
教師:“確實很漂亮,我也很喜歡。這些漂亮的串珠就在美工區(qū),你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取。能告訴老師,為什么要把串珠放進口袋里帶回家呢?”
笑笑低著頭,輕聲地回答:“我怕小朋友們拿完就沒有了?!?/p>
原來,笑笑是因為擔心珠子被同伴拿完,才提前將珠子裝進口袋保護起來。因此,害怕失去是她當前最大的心理需求。幫助幼兒建立對物品的安全感,才能為其正確認知物品歸屬權奠定基礎。爸爸媽媽可以試著像教師這樣引導并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接納孩子的情緒表達。
理解并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針對“班級的玩具是誰的”這個問題,教師組織孩子們進行了一場討論。
天天:班級的玩具是大家的,誰都可以玩。
教師:班級的玩具可以帶回家嗎?
蒙蒙:不可以,這是班級的。
教師:如果是特別喜歡的玩具呢?
夢夢:也不可以帶回家,但可以多玩一會兒。
教師:怎樣做可以多玩一會兒呢?
夢夢:可以放進我們的寶貝格。特別大的玩具放不進去時,就放在大筐子里,寫上小朋友的名字。
教師:這是個好主意!玩多久合適呢?
笑笑:玩5天吧。
教師:好的。玩具是班級的,不能帶回家。如果確實非常喜歡,就把玩具放進寶貝格,約定玩5天,時間到了再歸還到玩具架。大家同意嗎?
大家一起點頭,笑笑也開心地點著頭。
在幼兒園,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寶貝格,這是我們尊重幼兒需求和保護幼兒隱私的一種環(huán)境支持策略。在這個私密的小格子里,每個孩子都可以存放自己的“寶貝”,有戶外散步時撿到的小果子、玩沙時挖到的貝殼等,未經主人允許不能隨意打開。通過討論,教師幫助孩子認清具體事物的所屬關系,并理解物權歸屬的抽象概念。同時,教師和幼兒約定將珠子放進寶貝格,這種做法既滿足了孩子對物權的心理需求,也是孩子進行物權歸屬的具體行為練習。爸爸媽媽在家庭中可以通過親子交流表明支持物權歸屬的立場,并及時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如:“可以和爸爸媽媽分享寶貝格里的故事嗎?”“珠子是幼兒園的物品,借用時放在寶貝格里的做法還真不錯呢!”“你真棒!能按照約定好的時間送還玩具,爸爸媽媽為你驕傲?!?/p>
幫助孩子建立規(guī)則意識
孩子物權意識的發(fā)展是循序漸進的,在理解“大家的”這個概念時,我們需要在真實場景里反復練習和體驗。比如對新入園的孩子,教師應經常提醒他們“幼兒園的東西是大家的,大家都可以玩”;遇到孩子們爭搶玩具時,教師應告訴他們“喜歡的玩具可以輪流玩”。漸漸地,孩子才會建立起“集體的”和“大家的”概念,集體生活的規(guī)則意識逐漸建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教師要遵循孩子物權意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
擺正物權的立場。明確堅定地告訴孩子,如果是自己的東西,別人不能占有,除非征得同意;同樣,如果是別人的東西,或者是集體共有的,也不得未經允許就拿回家。
持之以恒的關注。爸爸媽媽應每天與孩子分享交流,在傾聽中及時發(fā)現問題并疏導,強化孩子對物權歸屬的正確認知,鞏固正確的行為準則。
適恰時機的獎勵。幼兒階段的孩子大多因為喜愛而占有物品,爸爸媽媽為快速解決孩子的物欲需求,往往會采取購買的方式來滿足孩子。如果能配合教師的指導策略,及時了解孩子在園時的行為表現,當孩子遵守約定時予以肯定或適當獎勵,這樣做能更有效地幫助孩子鞏固物權意識。
培養(yǎng)孩子的物權意識,我們既要教會孩子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也應要求孩子遵守物品歸屬規(guī)則,尊重他人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