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梅
二月二,也稱龍?zhí)ь^節(jié),相傳唐德宗時,李泌上書,要求廢除正月晦,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jié),向天下人表示務(wù)本之意。唐德宗采納了李泌的意見。《水曹清暇錄》一書中記載:“二月初一,俗稱中和節(jié),起于唐李泌,市中貨太陽糕,以祀太陽星君?!焙髞砣藗儗⑼恋厣竦纳蘸椭泻凸?jié)合并,將日子定在二月初二。
二月二,龍?zhí)ь^。各地風(fēng)俗也都把食品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因?yàn)檗r(nóng)歷二月初二在“驚蟄”前后,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zhuǎn)暖,農(nóng)民結(jié)束農(nóng)閑,開始下地勞作。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作“上二日”。因此,盛行于中國民間的春龍節(jié),在古時又稱“春耕節(jié)”。據(jù)說,這一天會有轟轟隆隆的雷聲喚醒沉睡的大地。
在民間,土地公也被視為財神與福神,因?yàn)槊耖g相信“有土斯有財”,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為守護(hù)神。據(jù)說他能使五谷豐收,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進(jìn)家里祭拜。
一般家庭的廳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沒有供奉土地公的,也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門前設(shè)香案、燭臺、供品祭拜。不過一般農(nóng)家則是以每月的朔、望兩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
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山東卷》里有這樣一個有關(guān)“二月二”的故事。
相傳,武則天當(dāng)了皇帝,玉皇大帝不高興,派太白金星傳諭四海龍王,五年內(nèi)不準(zhǔn)向人間降雨。這可苦了老百姓,旱得莊稼耷拉了頭,河塘裂了縫,連吃的水也沒有。眾雨神雖不忍心,可也不敢違抗玉帝的旨意。
一天,來了一朵白云,把天給遮住了,一陣小風(fēng)吹過,下了一場雨。好久不下雨了,猛地來了一場,人們特別高興,都燒香磕頭感謝老天爺。
原來這場雨是管天河的小龍王偷下的。它可憐天下的老百姓,就喝足了天河的水,張開龍口行雨。玉帝聽說后,非常惱火,把小龍王貶下凡來,壓在一座大山下,在山上立了一塊碑。碑文是:“玉龍降雨犯天規(guī),壓在山下來受罪。若想重登靈霄殿,金豆開花方可歸?!?/p>
人們?yōu)榱司刃↓埻酰教帉ふ医鸲够?,可總找不到?/p>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正逢集日,一個老婆婆背著一袋豆子去賣,沒扎好布袋,一下松開了,金黃黃的豆子撒了一地。她心里一亮,這不就是金豆嗎?炒炒不就可以開花了嗎?
于是她把這想法告訴了鄉(xiāng)親們,一傳十,十傳百,家家都炒金豆花。玉帝以為真是金豆開了花,就把小龍王放了。
后來,民間為紀(jì)念小龍王降雨為民造福,二月二這天,定為龍頭節(jié),都來炒豆子,還唱歌謠:“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來年豐收不犯愁?!边@習(xí)俗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