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暖
左讀范文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楊葆春
各位朋友們:
我時常覺得,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精神給我們帶來的東西是難以替代的。
朱熹曾說:“萬事須是有精神方做得?!笨磥?,做任何事情的人必須得要有點精神,人必須得要有點物質之外的追求。
有一點精神追求的人,日常生活更幸福。
陶淵明見南山的悠然雅興,源自那點恬淡自得的精神;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坦然從容,得于曠達灑脫的精神氣質;袁隆平下農田樂此不疲,來自對科學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不管是詩人,還是科學家,因有了點精神追求,平淡的日子便能跳躍著幸福快樂的音符。
普通人更是如此。人力車夫祥子,因有買車的希望,再苦再累,也生氣勃勃、元氣滿滿。后來,他沒什么精神追求了,喪失了努力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日子過得無聊透頂??磥碚绶▏骷掖笾亳R所說:“人生的意義就蘊含在這兩個詞里——希望和等待。”丟失了希望和等待這點兒精神的祥子,如同行尸走肉,再也無緣幸福。
精神追求就像濾鏡調色,讓平凡的日子氤氳著幸福的光圈。
有一點精神追求的人,順境中不會迷失方向。在榮譽紛至沓來時,居里夫人沒有迷失方向,她淡泊名利,把獎章給女兒當玩具,堅持探索,最后榮膺諾貝爾獎;瓦特在晚年被盛名寵壞了,在物質生活中迷失方向,汲汲于謀求個人專利利益,壓制他人發(fā)明,在享受榮華富貴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了??梢姡疵木褡非?,能夠幫助我們在順境時擦亮眼睛,永葆初心。
精神追求,如車載導航明確地指引著人生的方向。
有一點精神追求的人,逆境中不會一蹶不振。
面對逆境,內心的精神信仰能夠給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堅定他們走出困境的信念??鬃又苡瘟袊蝗顺靶Α袄劾廴鐔始抑贰?,但為治國、平天下的精神理想所鼓舞,他熬過了一個又一個窘境?;氐紧攪?,編《詩》著《春秋》?!拔覀兌忌钤陉帨侠铮杂腥搜鐾强铡?,仰望星空的孔子,聽從信仰的召喚,堅毅執(zhí)著,目光炯炯,篤定前行。
精神追求像一顆啟明星,照亮灰暗的陰溝。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愿每個人帶著這一點精神,尋到平常的幸福,擁有順境中的明澈,收獲逆境中的勇毅。
(摘自“人民論壇”2017年9月15日,有改動)
亮點借鑒
演講稿本質上帶有較強的議論性質,因此同學們在寫作演講稿時,要注意明確觀點,弄清楚自己要向大家講什么道理。要擺事實,講道理,透過某些事例揭露事情的本質,達到使聽眾接納自己觀點的目的。
本篇演講稿中可以借鑒的亮點如下:
1.針對性強,善于分析。題目就是觀點,為了講明道理,達到讓聽眾接受的目的,作者安排分論點,層層推進,論述“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的原因,每一點都通過舉例進行分析,條理清晰,邏輯嚴密。本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說理內容無處不照應,富有現實意義。
2.舉例說理,令人信服。演講稿不能缺少舉例,要把有說服力的例子恰當地放入說理內容中,讓事與理互相補充、互相證明,使演講稿更加生動,也使說理更深刻。本文所舉之例,有古有今(如列舉陶淵明、蘇軾、袁隆平的例子),有現實中存在的也有文學作品中虛構的(如列舉孔子、祥子的例子),有以正面事例論證的也有以反面事例對比的(如列舉居里夫人、瓦特的例子),都服務于演講主題。
3.語言精練,有感染力。演講稿的語言可以有不同風格,比如莊重嚴肅、幽默風趣、深情感人、輕松活潑等,但總體來說應該盡可能符合受眾的特點,讓聽眾更容易接納并認同。本篇演講稿便充滿理性,語言簡潔明了,把一個看似簡單實則深刻的道理講得頭頭是道,令人信服。同時,本文在思想境界上也有很大提升,如“精神追求就像濾鏡調色,讓平凡的日子氤氳著幸福的光圈”“精神追求像一顆啟明星,照亮灰暗的陰溝”等句,充滿力量,富有感染力,讓聽眾意識到精神的重要性,并愿意為自己的人生而奮斗,為生命的絢麗而拼搏。
右寫作文
語言應有“禮”
趙依諾
親愛的同學們:
我們都聽過孔子的一句話,“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說,人若不知禮、不懂禮,是無法立足于世的,可見“禮”之重要性。而當前,能夠展現中學生知禮懂禮、擁有良好素養(yǎng)的一個關鍵點,就是語言有“禮”。
“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币远Y交流,以禮待人,以禮與生命共舞,方顯素養(yǎng)之佳。在校內,我們有時會聽到個別同學說話十分隨意,很多語言不經思考便脫口而出,比如張口就給同學、老師起外號,比如語氣傲慢或陰陽怪氣,又比如在網絡上隨意發(fā)表一些不當言論,這樣顯然不符合“禮”的要求。在我看來,說話得體是中學生必須做到的,我們要有為自己的每一句話負責的意識。
語言有“禮”,是樹立個人美好形象的必備條件。語言是思想的外殼,一個人有怎樣的思想,是通過語言表現出來的,所謂“言為心聲”就是這個道理。但語言有“禮”,并不意味著語氣一定柔和。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的故事家喻戶曉,他言語或直接或委婉,偶爾也不乏犀利,句句直擊對手痛點,但始終有禮有節(jié),而他高大的形象也因此樹立起來了。我們平時與人交流也應如此,要講理,要真誠,也要不卑不亢,如此方能在大家心目中樹立起良好形象。相反,一個總是粗言冷語的人,自然是大家回避的對象,因為通過語言便能表明他是一個缺乏文明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的人。有禮之人,無論走到哪里,都是燦爛的陽光,會照亮黑暗,點燃希望。
語言有“禮”,是內心充滿善意的體現。有時我們會覺得,一句話而已,說錯就說錯了,何必在意?但要知道,“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隨口的一句話給他人帶來的傷害可能是很大的。我們應該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某個場合被別人開了一個不恰當的玩笑,心里郁悶又生氣,而對方卻覺得自己并無惡意。事實上,開過分的、讓別人不適的玩笑就是“失禮”,這又怎么能說是內心充滿善意呢?劉備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沒錯,再小的善事也要去做,再小的惡意也要拒絕。因為善惡有時就在一念之間,所以要用“禮”來約束自己。
語言有“禮”,是通向和諧人際關系的梯子。晉劇《蘆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孔子的門徒閔子騫年幼喪母,繼母偏愛自己的孩子,寒冬臘月卻給繼子棉衣里絮上蘆花。閔父憤怒欲休妻,然而閔子騫說了一句話:“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繼母聽后愧疚又感動,立誓此后待子騫為親生。遇到如此不公的待遇,閔子騫非但沒有向父親抱怨,也沒有對繼母惡語相向,反而用自己懂禮又懂事的一句話化解了矛盾,讓家庭關系變得融洽??梢姡Z言有“禮”可以避免許多紛爭,可以讓自己的人際關系更加和諧。
所以,同學們,我們要努力將“禮”融進自己的語言中,讓善意長駐心間,讓文明之花絢爛開放。從今天開始,做一個語言有“禮”的人吧!
【浙江海寧市海昌初級中學】
點評
這篇演講稿聯(lián)系生活實際,針對一些語言“失禮”的現象進行了批判,并從三個方面分析了語言有“禮”的好處,思路嚴謹。演講稿中舉了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閔子騫為繼母求情的例子,證明語言有“禮”可以增強人格魅力、促進關系和諧,經典且有力,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