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是恐龍的后裔,它們從恐龍家族中分家的時間可以追溯到侏羅紀晚期。在這個時期,古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了許多長著羽毛的恐龍。其中一種羽毛恐龍的發(fā)現(xiàn)顛覆了始祖鳥屬于鳥類的觀點。它就是近鳥龍。
近鳥龍的顏色復原
距今1.6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跟今天一樣,今中國遼寧省西南部分布著綿延起伏的丘陵。丘陵上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即便是炙熱的正午時分的陽光,有時也無法完全穿透森林上層的樹冠,直射到最下層的地面上。因此,森林中的光線并不算明亮。
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下午,寂靜的森林中突然傳來奇怪的叫聲。接著,一個黑影從高處飛到了一棵較低的銀杏樹上。從它那紅褐色的羽冠可以判斷它是一只近鳥龍。此時,它有節(jié)奏地拍打著翅膀。
很快,越來越多的近鳥龍從四面八方飛來,落在周圍的樹枝上,有的甚至開始爭搶好位置。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拍打翅膀的都是雄性近鳥龍,而那些雌性則待在外圍的樹枝上,安靜地看著眼前的場景。近鳥龍只有在繁殖季節(jié)才會大規(guī)模聚集。此時,雄性會想盡辦法展示自己,以博得雌性的芳心,森林也會因此變得熱鬧起來。
近鳥龍們的“相親大會”會持續(xù)很多天。它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會找到合適的伴侶,然后在這片森林中繁衍后代。
英國著名古生物學家托馬斯·赫胥黎
在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谷杖子鄉(xiāng)姚路溝村附近的丘陵中,古生物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大量化石。它們最早可追溯到侏羅紀時期,其中就包括一具保存在石板上的羽毛恐龍化石。隨后,古生物學家們將它送到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交由著名恐龍專家徐星對其進行研究。
對它進行了詳細的觀察后,徐星判斷這是一種與鳥類非常接近的恐龍,于是將其命名為近鳥龍。為了紀念提出恐龍與鳥類具有演化關(guān)系的英國著名古生物學家托馬斯·赫胥黎,他又將近鳥龍的全名稱為赫氏近鳥龍。
第一具近鳥龍化石發(fā)現(xiàn)后,姚路溝村的一名村民在附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具近鳥龍化石,而且更大、更完整。村民將它交給了正在此地考察的沈陽師范大學團隊。通過研究,人們對近鳥龍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如它是當時發(fā)現(xiàn)最早的長羽毛恐龍,它具有“四翼形態(tài)”,與小盜龍相似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鳥龍的化石很常見,遼寧古生物博物館便保存了200多具近鳥龍化石。
保存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中的近鳥龍化石
近鳥龍是體形最小的恐龍之一,體長只有40 多厘米,體重大約0.25千克。即便伸展開前肢上的翅膀,寬度也只有50多厘米。換言之,它與一只烏鴉一般大小。
近鳥龍模型
有趣的是,近鳥龍的腦袋在身體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并呈前尖后寬的三角形。近鳥龍的腦袋上長著一對大眼睛,說明它的視力很不錯。嘴中長有兩排鋒利的小牙齒,是肉食動物的標準配置。因為在化石中保存了羽毛,所以可以證明近鳥龍的頭頂上有羽冠。
除了腦袋,近鳥龍身體上另一個占據(jù)很大比例的就是它的尾巴。它的尾巴又細又長。但因為它的尾巴上長著羽毛,所以它看上去比較粗。近鳥龍體形瘦小,但四肢很長。它的前肢上長著長長的羽毛,并形成一對翅膀。翅膀上依然保留著三根手指和彎曲的爪子。前肢上的爪子與后肢的爪子配合使用,它可以輕松地在樹上爬上爬下。它的后肢長而健壯, 不僅可以助它爬樹, 還可以讓它自如地奔跑和跳躍。
近鳥龍的四肢
古生物學家們不僅復原了近鳥龍的身體外形,而且還原了它的顏色。中美兩國的科學家在北京自然博物館收藏的一具近鳥龍的化石羽毛中辨認出了黑素體,并根據(jù)黑素體的分布排列重現(xiàn)了近鳥龍羽毛的顏色:它身上的羽毛是灰色的,前后肢上的羽毛是黑白相間的,羽冠是紅褐色的,跟啄木鳥很相像。迄今為止,被人們成功還原出顏色的恐龍種類并不多,近鳥龍便是其中一種。
近鳥龍的爪子適合爬樹
近鳥龍生活在距今1.6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它的生存年代比始祖鳥要早1000多萬年。它的身體比例和結(jié)構(gòu)與始祖鳥相似,在分類上依然屬于非鳥恐龍,因此中國的古生物學家們認為始祖鳥并不是最早的鳥類,而是恐龍。
近鳥龍生活在茂盛的森林中。它們主要生活在樹上,可以有效地躲避敵害、捕獲食物。近鳥龍是小型殺手,以昆蟲和其他小動物為食。與它生活在一起的動物,有屬于翼龍家族的古帆翼龍、建昌翼龍、鳳凰翼龍、鯤鵬翼龍等,以及屬于恐龍家族的始中國羽龍、擅攀鳥龍、天宇龍等。
與近鳥龍生活在一起的達爾文翼龍
始祖鳥的復原模型
作為一種長著羽毛的恐龍,近鳥龍到底會不會飛?答案是肯定的。不過,它做不到振翅高飛,只能張開翅膀做短距離滑翔。另外,近鳥龍的羽毛還具有保溫和展示作用。它腦袋上的那個紅褐色羽冠和它翅膀上黑白相間的條紋,猶如它的時髦外套。
近鳥龍的發(fā)現(xiàn)豐富了我們對羽毛起源和演化的認識。不過,它與鳥類并沒有直接的親緣關(guān)系。另外,它也沒有留下任何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