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靈部落
自漢語新詩以來,大抵女性詩人占據(jù)了詩人群落的絕大部分。以此為圣靈并獻身于詩歌的人確乎絕無僅有,想必女詩人安琪大概便是鳳毛麟角的獻身者和成功者。這是讀了安琪三十一年詩歌精選本《你無法模仿我的生活》所突然產(chǎn)生的想法。
這是一部詩人生命軌跡的詩集,也是詩人文墨的體香,更是詩人詩學之路的編年史和個人奮斗史,其詩集之名就充滿了自信。初識安琪這個名字大概是在2005年前后,我當時通過《頂點詩歌論壇》在業(yè)余時間為大本營在福建漳州的《詩歌藍本》紙刊任特邀編輯。那時安琪剛剛辭去了工作不久,從漳州開始正式北漂,以詩人的名義從京城的詩歌紅墻外入駐到紅墻之內,欲鳳凰涅槃成為一名實力派詩人。
《你無法模仿我的生活》是一本我能讀完而且為數(shù)不多的詩人作品集。以我的眼力在詩集中選了12首覺得是有話要說,有話可說,有話必說的詩。詩是靈魂擺渡的江河,可見詩之于人的存在具有不可或缺的奧義。這也是一旦入道詩歌,詩人便不舍晝夜的緣故所在。中途退場的詩人不是價值觀的動搖,便是能力的不濟。生命苦短,不少人在現(xiàn)實的生存殘酷性面前,敗下陣來也并不鮮見。安琪頂住了逆風來襲,在現(xiàn)代詩歌逐漸邊緣化的境遇之中,逆勢而為自成佳話。
詩集《你無法模仿我的生活》中的204首短詩,在安琪的創(chuàng)作中可謂舉足輕重?!懊魈鞂⒊霈F(xiàn)什么樣的詞/明天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愛人”,是安琪當年引人注目的《明天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詞》中的詩句,是詩人渴望以“詞”突圍以獲得“鶴立雞群”的效果,也是詩人的切入口和著力點。今天看來雖有其不少的局限性,但于當年“火光飛濺”的詞,確乎是眾人的共識。詩中的“愛人”一詞,尤其是“明天我的愛人穿上我的身體”,極為雅致,但在當年其陌生化的表達仍然極具誘惑力。也許正是這首詩增添了詩人的蓬勃朝氣和求索前行的自信,開始不滿足僅僅存在于福建詩壇。
安琪的《黑夜的風》寫于漳州,有著相當?shù)某墒於?,“有一種苦難持續(xù)至今/高高的樓上有一種苦難關緊門窗//讓我抓住這急促的不眠/三分鐘的不眠/黑夜的風。如果我感到恐懼/那是我的心正張開翅膀”。北漂之后,安琪寫出了她的代表作《像杜拉斯一樣生活》。生活在北京的安琪對標杜拉斯,也樂于接受“備受摧殘的容顏”,是因為有愛的支撐。然而北漂是艱辛的,客觀狀況讓人并不能獲得內心所想的生活,更何況杜拉斯是世界級名人?,F(xiàn)實之中的困境讓安琪只能向她的偶像道歉,“我累了親愛的杜拉斯我不能/像你一樣生活”。其詩并不按邏輯去獲得最終結果,而是反向結論,新穎而又能自圓其說,甚有妙趣。
閱讀《給妹妹》一詩時,我發(fā)現(xiàn)安琪具有難能可貴的懺悔意識,“我們都是父母的壞孩子,我們用一連串的恐慌/把父母訓練得,膽小如鼠”。在中國以孝為先的儒家思想傳統(tǒng)里,倆姐妹違背了父母設定的生活模式,而是尊重內心的引導,頻走險棋讓父母擔驚受怕。詩人并沒有在夕陽的教堂塔尖之下面對著神進行懺悔,而是面對良心進行自我救牘。這樣的懺悔是無藥可救的,自古忠孝不能兩全,要忠于詩而就必有所失,但詩人的懺悔意識是值得肯定的。懺悔之人的安琪,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懺悔,脫去了依附性的外衣而有了特立獨行的可能性。
細讀詩歌文本,我們可以看到安琪初到北京時進行了諸多實驗性的寫作,從語言到句式的推進,再到詩的建構都有大膽的嘗新。也許是閱讀了更多的詩歌作品,也獲得了更多西方詩歌理論的支撐,逐漸擁有了先鋒意識。如《帝國主義詩歌》中,“當我在詩歌中享受到生之快樂,詩歌,這垂而/不死的帝國主義/我前世的愛人,你霸占了我,欺負了我/使我在今生不得安寧……快終止這詩歌的秘密/快意,快讓生活穿上生活的外衣進入/生活”。這是將馬克思關于政治經(jīng)濟學的論斷巧妙地寫進了詩歌,是看到詩歌垂而不死的絕望。不可否認,詩歌對生存的影響是空前絕后的,也由此有了詩人的吶喊。
詩是擦亮母語的利器。安琪在《極地之境》中感慨,“現(xiàn)在我還鄉(xiāng),懷揣/人所共知的財富/和辛酸。我對朋友們說/你看你看,一個/出走異鄉(xiāng)的人到達過/極地,摸到過太陽也被/它的光芒刺痛”。從現(xiàn)實處境到回首往事,詩人心中的苦楚無法用言語直接表達,而是以深度意象、象征的手法去達到某種平衡或平等。這是安琪詩歌語言的高光時刻,也被她本人視為其代表作。詩人在《清晨倒影》中寫道,“往事的石子都曾經(jīng)帶血/沾染著越來越密集的隱痛……寂靜唬住了我們,啊,一個概念化的想象/終于在虛無中獲得證實!”不滿現(xiàn)狀,是詩人在詩歌道路上奮進的原生動力。詩歌寫作是生命意識的主觀實踐,是動詞的集結號,具有主觀能動性,在唯心之中反映唯物主義,正如我們在詩寫的過程之中找到快樂,一樣也會獲得痛苦。
安琪的詩歌具有日常生活中的哲學思辨力。如《白葡萄酒為什么也讓人臉紅》中,“我紅著臉聽你贊美我/然后我繼續(xù)紅著臉贊美你……批評的話讓人臉紅/贊美的話為什么,也讓人臉紅?”詩歌的邏輯就是這樣出奇制勝??梢赃@樣說,沒有詩中最后的華麗轉身,前面的筆墨還構不成詩,而只是日常應景的文字。而面對《索菲亞大教堂》時,“年輕時我讓‘死亡’和‘靈魂’充斥我的詩行/現(xiàn)在的我只想把‘平安’和‘健康’寫進生命辭典”。每一路過索菲亞大教堂的過客,我認為都會駐足思考人生,這也是眾人的心聲。在詩歌之中,詩人無處藏身,無論是有我之詩還是無我之詩,作者都是在場的,不像小說中的人物說話做事更具有隱蔽性,因而詩歌的隱喻就有了障眼的功能,詩人也就有了詩寫的底氣。
詩歌不僅要有底氣,更要有靈氣?!堕L江在瀘州》中,“我來到瀘州的時候/已到了當婆婆的年齡/我喝了一口長江端上來的瀘州老窖/便足足醉到京城”。2019年10月,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三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在瀘州舉行,安琪在此期間做某場活動的主持,我恰好在臺下靜觀。當時就想,一個上年度從瀘州醉回京城的詩人又來了,可見其在詩壇的影響力。當讀到她的《大海沒有淚水》時,“大海沒有淚水/沒有父母,沒有子女,沒有感情/沒有眾生平等/大海只有自己/只有自己的平靜與狂怒/只有自己水做的筋骨與肌肉,只有自己/緊緊抱在一起的水和水/永遠不分開”。我就被其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所折服,讓我想起博爾赫斯的著名句式“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讀《清水營的瓷片》時,讓我看到了安琪詩歌的思想性,以及內心的強大和決斷能力,“它最初是一只瓷碗,然后是一塊瓷片/從瓷碗到瓷片,中間發(fā)生了什么/是否有一場慘烈的戰(zhàn)事被它見證/瓷片不語/陽光下它鋒利的裂口殺氣甚重,這是被死亡/教育過的瓷片,它殘缺,卻依舊活著”。一塊瓷器碎片,在詩人的心中掀起的波瀾足夠讓人警醒,我們又有多少人能比這一塊瓷片活得更為持久呢?生命的價值幾何?被死亡教育過嗎?我想沒有多少人能夠正視這些問題。人只是從塵埃中來又復歸到塵埃中去,而塵埃終將落定,只有先后之分,沒有等級之別。詩歌正是詩人的瓷器,可見詩人是幸運的,應當珍惜其瓷片傳世的可能性。
詩歌從來就沒有康莊大道,永遠都是心智的神秘之旅和小徑分岔的迷宮。安琪最近還出版了一部詩集《秘境之旅:內蒙古詩篇》,一個從“極地”到“秘境”的詩人,是對詩歌的執(zhí)著與敬仰。安琪的優(yōu)秀詩歌遠不止這些,我僅從詩集《你無法模仿我的生活》中拮取12首短詩,以窺探她的詩學秘境之路,在她的公眾號“極地之境”上還能讀到她更多新舊之作,可以想象,安琪的詩學秘境將直抵傳說中四季芬芳的桃花園,讓人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