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利兵
2016年,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在歷史中尋找中國——關于區(qū)域史研究認識論的對話》一書,在我看來,是一本非常難得的以跨學科的視野來展現區(qū)域社會史研究理論和方法的好書。在內容體例上,該書以對談的形式來展開,一問一答,問答互動,時時以具體問題來切入彼此所追尋的更為普遍性的學術真理,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更容易為讀者所喜歡和接受。
該書一共涉及七個方面:“從國家的歷史到人的歷史”“形而下之理與普遍性想象”“從人的行為出發(fā)的制度史研究”“‘中心’與‘邊緣’”“局部與整體”“區(qū)域研究中的國家”“尋找中國原理”,均很好地反映了華南學派代表人物劉志偉教授的學術研究歷程,尤其是他的治史理念和探究問題的邏輯展開。
具體而言,劉志偉、孫歌兩位作者在談到如何突破歷史研究中的一些固化路徑時,特別指出,要拋棄傳統精英政治和平民政治的二元區(qū)分,從歷史中“人”的角度出發(fā),由此擺脫傳統史觀王朝和國家等抽象觀念的束縛,以期建構出一種全新的歷史視野。而且,一旦我們將審視歷史的角度聚焦到“人”,那實際上就要求研究者對于人的行為,以及與人的行為緊密相關的社會關系、社會生活、人和國家的關系互動過程等等,都需要納入問題討論的范圍,才能有效地揭示歷史演進中“制度”因“人”而設、“人”因“制度”而行的深層機制和運作邏輯問題。另外,書中對“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闡釋,也特別有啟發(fā)性。在習慣性的歷史認知中,人們往往把這兩者分開來對待,或者機械地看待兩者的關系,但兩位作者卻主張看待“局部與整體”恰恰需要一種整體性眼光,比如,無論是國家還是鄉(xiāng)村社會,其實都是一個整體結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樣,就需要研究者在面對某一區(qū)域時,要能夠在整體的結構性視野中去處理局部的地方經驗,而且對區(qū)域經驗事實的解釋要在種種經驗事實之間的多重關系中來進行,而不是就區(qū)域談區(qū)域。
可以說,這一整體史追求始終貫穿在兩位對談人的問題交流之中,也由此為我們從區(qū)域史研究中“尋找中國原理”奠定了認識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