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姣
假期,我跟隨父母驅(qū)車回老家。車子行駛在喧囂的城市,車窗外鱗次櫛比的廣告牌被甩在身后,擁擠的高樓壓抑著我的心緒。當車駛出城外,無盡的原野在道路兩旁蔓延,我不禁心生喜悅,思緒也隨著車窗外的清風飄遠了,再清醒,已置身于我朝思暮想的瓦片小屋前。
下車后,眼見一條冗長的小道,道路兩旁時而冒出一兩株青菜、雛菊,還有處處可見的新綠。這新綠喚醒了我的記憶——這是我童年時常玩耍的那條小路。
水泥路兩旁的房屋錯落無序,清一色的是一幢房一戶人家。兒時,我常與伙伴穿梭于這些青瓦紅墻的小院間,這里的每條小巷都留下過我們的笑聲。遠遠地觀望,這些房子的屋頂也大多是瓦片,大門是兩扇銹了的大紅鐵門,推開時還會“吱呀”地長鳴。我聽到這聲音總會莫名地期待與緊張,不知門后是否會探出一張熟悉而又純真的笑臉。門旁深灰色的墻上,有的鋪上了半壁萎黃的爬山虎,有的墻角處還藏著些青苔。
門前隨意停放的一輛輛自行車,宅子深處那似有還無的幾聲犬吠,絲毫沒有不雅,反而給人說不出的協(xié)調(diào)感覺,甚至是由內(nèi)生發(fā)出一種親切感,好像記憶中的一切,本應如此。這條小道,處處皆景,滿眼如畫,足以讓許多城里人投來艷羨的目光。
這里沒有市井的嘈雜和所謂的“快生活”,在這里,一切都慢下來了。高樓大廈,川流不息的馬路,燈紅酒綠的街頭,虛與委蛇的交際……全都消失殆盡于瓦屋之中。這里有的,只是讓人久違的真誠與寧靜。
漫步在小道上,享受著和煦的陽光,一陣清風吹來,空氣中滿是鄉(xiāng)土的氣息。在深深的陶醉中,聽鳥兒鳴囀,觀花開花落,賞楊柳的恣意搖曳。行走間,眼見那一攤水洼落了一片綠葉,蕩起層層漣漪。夕陽西下,農(nóng)民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脫下草帽,靠在低矮的瓦片小屋門前休憩……
青磚黛瓦,小巷滄桑,門前笑語盈盈,是記憶中的鄉(xiāng)音;斜陽若影,炊煙又起,小院飯香四溢,是夢中的鄉(xiāng)情。生活在這里的人,靠一雙手來創(chuàng)造生活,守著這瓦片小屋,牽住一代代人最樸實純真的情思。
(指導老師:王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