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元山
中國航發(fā)南方工業(yè)有限公司 湖南株洲 412002
我叫鄧元山,是中國航發(fā)南方工業(yè)有限公司一名多工序數控機床操作調整工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工作34年來,我始終堅守在航空發(fā)動機精密零部件生產制造一線,曾榮獲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yè)百名杰出工匠、首屆湖湘工匠,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88年我經過3個月的入廠培訓,成為了一名車工學徒。那時每天跟在師傅身邊,熟悉工作環(huán)境,了解工作流程,認真學習師傅的每一個操作細節(jié)。由于航空產品精度要求特別高,價格昂貴,沒有十足的把握,師傅是不敢讓我輕易動手加工的。幸好當時車間有個“百寶箱”,里面有很多料頭和廢舊刀具,于是我拿著廢舊刀具在師傅的指導下在砂輪房練習磨車刀、鉆頭,在車床上反復練習車工基本功。半年后我能獨立完成一些簡單零件的加工,得到了師傅和班長的一致好評。
兩年后,經過車間領導精心挑選,安排我到當時加工難度更大、技術要求更高的精密臥鏜床當學徒,從事發(fā)動機機匣加工??粗w積龐大的精密鏜床和結構復雜、價值昂貴的機匣,我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領導把我當成可造之才培養(yǎng),擔心的是我能否干好這份工作,才能不辜負領導們對我的信任。
1993年我有幸被選派到公司技校參加機械加工中級技術和數控高級技術班學習,當時我的生活模式是白天上班、晚上上課。課堂上,我是向老師提問最多的一名學生,一心想在課堂上、書本中找到多年的工作困惑的答案。學以致用讓我總是能很快地掌握崗位新技能,優(yōu)質高效地完成好本職工作,心無旁騖,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去加工好每一個零件。在后續(xù)的5年時間里,我熟練掌握了6種以上主流數控系統的操作和編程,在生產任務繁重、零件價值昂貴的情況下,要學會操作這么多先進的數控機床,不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更重要的是不能發(fā)生設備撞機事故和產品加工質量問題。我認真觀察外國工程師的每一個操作細節(jié)和要領,整理成筆記,找時間在機床上反復練習,堅持當天所學,當天練會,因為我知道要想成為一名好工人必須不待揚鞭自奮蹄。
我成功將原來3臺鏜床上加工的各型機匣,全部轉換為數控加工,加工效率提高5~6倍,完成14項技術攻關,實現了公司制造技術數控化升級。2005年我第一次當上了公司勞模。
近20年來,我先后攻克了10多項航空發(fā)動機機匣數控加工關鍵技術和40多個重要零件的加工難題,多項技術達到國內或國際行業(yè)先進水平。
在機匣加工中多余物控制是一項關鍵技術,我提出利用數控高速螺旋銑替代電火花加工的新工藝,近15年來減少加工時間12萬h以上,節(jié)約成本2996.8萬元。2017年,對某型渦輪轉子進行鉆工改數控加工攻關,單臺加工時間由22h縮短到10h,5年來共節(jié)約成本超216.216萬元。2020年,利用新技術、新設備進行機匣高效復合加工技術研究,將原有的11道數控工序優(yōu)化為4道銑車復合工序,加工時間由41.92h縮短至9.5h,年可節(jié)約成本60.69萬元。
在我和數控機床“打交道”的22年中,我愛護機床就像戰(zhàn)士愛護手中的槍一樣,視機床精度為設備的生命線。在國家“高檔數控機床應用研究”中,我攻克了五軸加工中心調試應用難題13項,62條改進建議被機床廠家采納。
2018年通過國際標準驗收合格后的高精度的五軸機床,還是無法滿足新型航空發(fā)動機機匣的加工精度要求。我茶飯不思地查閱資料,發(fā)現所加工的機匣定向加工精度已高于五軸機床國際通用驗收標準,于是反復地研究試驗,最終設計出了航空發(fā)動機復雜機匣高精度數控五軸定向精度的檢測模型,并基于模型開發(fā)了高精度數控五軸機床定向精度的檢測、調試和加工驗證方法,成功將五軸定向精度由0.05mm提高到0.01mm以內,有效推動了國產高檔五軸機床的發(fā)展和機匣高精密加工技術升級。
航空發(fā)動機機匣具有精度高、結構復雜、批量小且品種多的生產加工特點,實現智能、高質、高效的制造技術升級,是擺在面前的一道全新技術難題。我?guī)ьI團隊參加了智能制造技術培訓班的學習,并以優(yōu)秀學員和優(yōu)秀項目團隊的成績回到單位充當智能制造先鋒。在國產高檔五軸數控系統剛開始工程化應用的前提下,怎樣避免人工找正、人工測量,實現刀具壽命自動控制和柔性制造單元的自動優(yōu)化排產,以及解決零件工序實時隨機選擇設備精度一致性等一系列操作、技術難題。我作為“開路先鋒”,帶領團隊不斷地摸索嘗試,逐步突破了國產高檔數控機床工程化應用研究,并大膽創(chuàng)新了“三銷過定位”無應力高精度裝夾技術。通過一年多對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fā)和應用,使鋁鎂機匣的切削加工效率提升1倍以上,加工合格率達到100%,年可節(jié)約制造成本459萬元,項目還以高分通過了工信部評審專家的驗收。
“善歌者使人記其聲,善教者使人記其智”,我不把絕活藏起來,但凡有一點心得訣竅,不是順手教會了徒弟和同事,就是寫入了加工程序里。我編寫的5本《金鑰匙》系列叢書,成為了技能人員的參考書。我還和長沙航院楊豐、鄧中華老師共同編寫出版了《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航空典型零件多軸數控編程技術》教材。我擔任了4所職業(yè)院校、2家航發(fā)企業(yè)技能和技術指導專家,我一直堅信的一句話是:“只有教會徒弟,師傅才會更好”。
作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街人,我充分發(fā)揮傳幫帶作用,共帶徒弟35名,工作室共培訓操作人員5600多人次,培養(yǎng)出高級技師13人、技師15人。18人次分別獲國家、省市、公司勞動模范和五一勞動獎章。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創(chuàng)新再難,有你就行。鷹擊長空時,心臟里迸發(fā)著你的蓬勃朝氣,精益求精間,零廢品的生產記錄印證著你的匠心絕技。”這是湖湘工匠頒獎典禮上寫給我的頒獎詞,也是對我們“多做少說、只做不說”的航發(fā)工匠的肯定、褒獎和工匠精神的高度認可。
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