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紅生
我是從南京中山門徒步前往夫子廟的。一邊是高高的明城墻,古韻悠悠;一邊是美麗的月牙湖,碧波蕩漾。天乍暖還寒,絲絲柳條柔軟了許多,枝間嫩芽鼓起,泛出綠意,在微風(fēng)中擺動著婀娜的身姿。
至東水關(guān)已近黃昏,百里外秦淮河由此入城。秦淮河發(fā)源于句容寶華山和溧水東廬山,蜿蜒而來,穿城而過,匯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時鑿?fù)ǚ缴?,用以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被譽(yù)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漫步河岸,天色漸暗。燈光次第點亮,或用燈帶勾勒建筑輪廓,或用一束束光射向樹木。駁岸、小橋、廊棚、馬頭墻被光影扮得曲折有致,既風(fēng)姿綽約,又空靈迷蒙,夫子廟街區(qū)宛如淡妝濃抹的美人。
沿途時不時遇見故事,有慷慨評書的柳敬亭,有清幽古樸的吳敬梓故居,河邊那位水袖輕舞的白衣女子塑像莫非是李香君?似在吟唱《桃花扇》動人情曲。桃葉橋精致典雅,富含詩意?!疤胰~復(fù)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這不,王獻(xiàn)之在桃葉渡迎接愛妾時寫下此詩,叫人艷羨不已。
畫舫一艘接著一艘,嘩啦啦的水與船上的燈影交織在一起,不禁令人想起朱自清與俞平伯泛舟其上,所作的同題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百年前的“七板子”早已換成了游船,昏暗的燈影也變得流光溢彩,而秦淮河依舊波光瀲滟、柔媚動人。
跨過文源橋,加入熙熙攘攘的人流。黃包車車夫搖著手中銅鈴,叮叮當(dāng)當(dāng)清脆入耳,上面的觀光客悠閑地東瞧瞧、西望望。車上一女子身著漢服、手拿折扇半遮面欣賞風(fēng)景,殊不知她已成為別人眼中的風(fēng)景。
百年老店、老南京、古金陵字樣的招牌,一下子就有了秦淮人家的煙火氣,有了“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盛況。小物件、土特產(chǎn)、字畫、服裝等商品琳瑯滿目、應(yīng)有盡有。
烏衣巷鬧中取靜,一束光投在白墻上,不斷地變換一幅幅江南水墨畫,意境悠遠(yuǎn)。這自然讓人想起了劉禹錫的《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巷名源于三國時東吳,因駐軍身著黑色制服,俗稱烏衣營而得名。如今,烏衣巷洗盡鉛華,只有游人走在溜光的石板上,透過婆娑的竹影,尋訪王導(dǎo)、謝安影蹤,感受魏晉遺風(fēng)。
文德橋被妝點得富麗堂皇,游人摩肩接踵,千百年來,繁華景象一直長盛不衰。泮池南岸,百十米長的照壁上,兩條金龍騰云駕霧,同戲?qū)氈?,活靈活現(xiàn)。馬頭墻題寫的“秦淮人家”,與之輝映。河面停泊許多畫舫,掛燈飾彩,兩岸繽紛斑斕,層層疊疊,河水被洇染得如夢似幻,儼然成了七彩池。
仰望著寫有“天下文樞”的高大牌坊,一側(cè)是夫子廟,一側(cè)是江南貢院。夫子廟是供奉孔子之地,江南貢院則是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唐伯虎、鄭板橋、吳敬梓等均在此參加過考試。
晚風(fēng)習(xí)習(xí),月色撩人,輕煙籠罩。汩汩流淌的秦淮河愈加迷人,千年積淀的夫子廟歷久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