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接觸三國的人,幾乎都是從劉備開始進入這個充滿魅力的三國世界的。三國演義的開篇也是從桃園三結(jié)義開始,劉關(guān)張的兄弟情誼幾乎就是三國故事的主線情節(jié)。這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跟著演義的故事情節(jié),成為劉備的粉絲。他對漢室忠心耿耿、一生以匡扶漢室為目標(biāo),三顧茅廬得孔明后,終得三分天下。
入門之后的三國迷開始看各種各樣的影視作品,野史傳說,民間分析,知乎討論。漸漸地,劉備的偉光正形象開始出現(xiàn)了裂痕。原來魯迅說過“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啊。確實,怎么看怎么覺得大耳賊就是一個偽君子。長坂坡摔阿斗,那是為了收買人心;借荊州不還,臭不要臉;劉璋誠心請他入蜀,他卻反奪了漢室宗親的西川。整日哭哭啼啼,六神無主,得孔明之前顛沛流離,一事無成;晚年自己稱帝,還妄稱匡扶漢室,我看是匡漢室吧!晚年為了報私仇,還不顧大局,傾全國之力東征孫權(quán),敗光了蜀國的家底,導(dǎo)致諸葛亮后來北伐再無勝算。對了,說到這里,白帝城托孤時還有意說一句“可取而代之”,最后陰了一把孔明,讓他不敢謀逆,只得輔佐自己的傻兒子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劉備,就是一個偽君子,小人!
進入這個階段的三國迷,往往會把內(nèi)心支持的主隊切換成“曹魏”,畢竟曹操比起劉備來就真實得多,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奸不奸先不說,你就說雄不雄吧。人家曹操雖然有道德瑕疵,但起碼不是偽君子,而且文韜武略都充滿魅力,是真正的三國英雄豪杰!
隨著對三國了解的深入,真正的三國粉絲都會逐漸開始進入三國志,了解演義背后的歷史是怎樣的面貌。了解越是深入,“偽君子”劉備就開始有了一些解釋不通的地方。
如果說劉備是個偽君子,為何手下的文臣武將都誓死相隨,不離不棄?
一代武圣關(guān)羽,圍下邳被迫降了曹操,這時候連大哥的音訊都沒有了,他仍然約法三章,一旦得到大哥消息,就要棄官投奔;而曹操對關(guān)羽是無微不至地關(guān)懷,上馬金下馬銀,還授了漢壽亭侯。如果關(guān)羽的目標(biāo)是成就一番事業(yè),那么已經(jīng)立了戰(zhàn)功、深得曹操喜愛的他完全可以留下來繼續(xù)為官。結(jié)果關(guān)羽說“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一聽到劉備的下落,“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劉備一介偽君子而已,顛沛流離十幾年,能有什么厚恩,讓關(guān)羽如此?
如果說這只是關(guān)羽單方面的義薄云天,那又如何解釋張飛、趙云、法正等一干名將的舍生忘死?難道他們都是傻子,看不穿劉備的偽善面目?更要如何解釋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難道真的是因為他白帝托孤的一句話,就能限制住三國第一軍師諸葛孔明的一生?
偽君子的特點,就是會露出馬腳。在利益攸關(guān)之時,他們往往會暴露出言行不一之處,暴露自己的本心。如果劉備是偽君子,劉表過世前欲讓劉備接管荊州,劉備不從;裴松之說這估計不是史實,那之后諸葛亮獻策讓劉備攻劉琮取荊州,劉備仍不從:“吾不忍也”;劉備在當(dāng)陽長坂坡,十萬荊州民眾因皇叔仁義,要跟隨劉備而去。我們先假設(shè)這些民眾無知,跟了一個“偽君子”,可是權(quán)衡利弊,劉備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于是,三國歷史上最精彩的“攜民渡江”上演,因為這一段歷史太過離奇,在三國演義中便加入了趙子龍救阿斗,殺了個七進七出;張翼德?lián)當(dāng)鄻?,喝退曹操百萬兵的傳奇故事。三國時期,勝者屠城,殺降將者比比皆是,可翻遍史書,找不到皇叔任何屠城的記錄。
看到這里,劉備的形象開始變得特殊起來:作為領(lǐng)導(dǎo),他“知人待士”,用人不疑。得孔明如魚得水,面對27歲的年輕人,完全信任并實踐了他們初次見面聊到的“隆中對”。劉備白帝托孤的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如果是曹操、孫權(quán)、袁紹、劉表乃至任何一個其他諸侯的口中說出,你都可以說他是在試探諸葛亮,唯獨劉備說出這句話,我相信他沒有任何私心,胸中毫無他念。諸葛亮在出師表里寫到:“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币卜磻?yīng)了劉備當(dāng)時在蜀國的威望之盛。
陳壽評價劉備:“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fēng),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讬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曹操評價劉備:“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p>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果沒有劉備,三國會是怎樣一番景象?會不會在某個沒有劉備的平行宇宙里,張飛終其一生只是一介屠夫,關(guān)羽終被官府所獲,郁郁而終于牢獄之中;趙云輾轉(zhuǎn)各個諸侯,官不達千戶侯;糜竺簡雍地方官終老,臥龍鳳雛未出仕,法正官至郡守,虛度一生。他們可能也希望聞達于諸侯,創(chuàng)立一番事業(yè),可總覺得少了一個人,引導(dǎo)他們走向那個目標(biāo)。
在那個平行宇宙中,諸葛孔明臥于隆中草廬,一覺至晌午?;秀敝蟹路痖T外有客來訪。只隱隱聽得門外客說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孔明驚覺起身,門外卻空無一人。
那將會是個多么缺少光芒的平行世界啊。
“亮,我找你找得好苦?!?/p>
“主公,我又何嘗不是呢?!?/p>
選自“托馬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