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百度
彭荊風表示:“我從前走在云南的哀牢山、無量山、烏蒙山、瀾滄大黑山那些大山里,盡管山野荒僻,四周無人,但是都會在關鍵的地段,突然遇見這樣無人看守、卻能長久在風霜雨雪中存在的小茅屋,一顆懸著的心也頓時得到了安定。小屋的出現(xiàn)告訴我,今夜有安全的宿處了,不必為無處歇宿而擔心。在邊地行走時,在深山大嶺間錯過了站頭,不得不進入這類山間無人小屋過夜時,那份如在茫茫大海里獲救的心情,是何等激動!所以,每一次經(jīng)過那些小屋,每一次的歇宿,都給了我很深的印象;不僅也會在臨走時積極地參與拾柴、維修小屋;而且在離開后還會時常想著,應該怎樣通過文學作品去描述這些好人好事,把邊地人民這種流傳已久的樸實美德傳播開去,與新中國成立后新社會正在提倡的新風尚相融合?!?/p>
1977年初春的一個下午,彭荊風正在讀《宋詩選》。宋代大詩人陸游那美妙的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是那樣令人神思遐想,也有力地撞開了彭荊風記憶的閘門,使彭荊風想起了從前在邊地山林行走時,遇見的許多美麗的梨花林以及有關的人和事;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強烈的創(chuàng)作激情沖擊著彭荊風,于是他立即伏案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