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攝影/張海華
2017年5月,朋友曉東通過微信發(fā)給我一段鳥鳴的錄音,問我可知那是什么鳥。我一聽,“啾啾啾!啾啾啾!”就像機關(guān)槍在掃射,其聲尖厲刺耳。很顯然,這是普通夜鷹的叫聲。
曉東說,這只鳥最近一直在他姑姑所住的寧波奉化的一個小區(qū)。但要命的是,這家伙整夜整夜地叫,“啾啾啾!啾啾啾!”附近居民都有點受不了?!疤貏e是樓下的老伯,為此每天失眠,精神都快要崩潰了!”曉東的姑姑說。
普通夜鷹是寧波的夏候鳥。5月時值春末,這只鳥顯然是剛從南方飛到奉化不久,準(zhǔn)備在這里繁殖的。小區(qū)居民只聞其聲,卻不見其影。如果那位老伯見到它那怪異的模樣,恐怕更要吃不消了。
但我想說一說自己關(guān)于普通夜鷹的所聞所見,或許大家了解了以后會對這種“怪鳥”改變一些印象。
故事多一點
勇敢的斑嘴鴨媽媽
如果不是我親眼所見,還真難以相信,一只平時極為膽小的野鴨,為了保護(hù)它的孩子,竟會表現(xiàn)出那么大的勇氣:它以暴露自己為代價,使出了一條“調(diào)虎離山”計。
2008年春末,正是鳥類繁殖、育雛的高峰季節(jié)。我和鳥友到杭州灣濕地拍鳥,當(dāng)時我們正扛著攝影器材,走在被蘆葦包圍的池塘間的小路上,忽然撞見一只斑嘴鴨,它正帶著它的七八個小寶寶橫過小路,從左邊的池塘到右邊的池塘??蓱z它們一見人來,立即飛奔逃命。我們也慌里慌張地放下器材開始拍攝,只見小鴨子們正拼命往水邊的草叢里鉆。
就在這時,我忽然聽到了“嘩嘩”的水聲,扭頭一看,竟是鴨媽媽在水面上拼命撲騰,往遠(yuǎn)離小鴨的方向!顯然,它是用盡了力氣,把整個身子都埋在水里,然后用翅膀把水甩起來,弄得水花四濺,聲響極大。當(dāng)時我有點發(fā)愣,搞不明白它在干什么。經(jīng)驗豐富的鳥友說,這是它在吸引我們注意,好掩護(hù)它的孩子們成功脫逃呢!
原來如此!怪不得動靜搞得那么大,惟恐人家注意不到似的!野鴨媽媽的勇敢舉動還真讓人佩服。當(dāng)時我就感慨:那些為了“兩百塊錢一斤”而獵捕野鴨的人,難道不該感到羞愧嗎?!
另外,還有一次,估計是我不小心走到了金眶鸻(音同“恒”)位于地面的巢穴附近,盡管并沒見到雛鳥,可是有一只成鳥故意在我前方耷拉著翅膀,一瘸一拐地走著。我知道它的良苦用心,就趕緊離開了。
關(guān)于夜鷹
夜鷹為短腿、全然食蟲性的夜行鳥類。嘴基部具有剛毛以便在飛行時捕捉昆蟲。夜鷹白天伏于地面休息。以一種變幻不定的、緩慢的振翼方式飛行,并發(fā)出單調(diào)的叫聲。夜鷹在地面上亂刨一下便產(chǎn)卵,無需任何巢材。
普通夜鷹,為中等體形(28 厘米)的偏灰色夜鷹。雄鳥外側(cè)四對尾羽具白色斑紋;雌鳥似雄鳥,但白色塊斑呈皮黃色。喜生活于開闊的山區(qū)森林及灌叢。白天棲于地面或橫枝,飛行時為典型的夜鷹式飛行。
有一年春天,在慈溪杭州灣海邊的砂石路上,我緩緩開車,同時留意附近的鳥類。忽然,前方有塊“石頭”動了一下,然后竟飛了起來,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那是一只鳥!它飛得不快,而且沒飛多遠(yuǎn)便又趴在了路面上。
看清楚了,是只普通夜鷹。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種長相奇特的鳥:渾身羽毛密布深褐色的斑紋,如斑駁的樹皮,亦如長條形的小塊風(fēng)化了的巖石。我悄悄下車,舉起鏡頭。它在我眼前約十米遠(yuǎn)的地方靜靜地趴著,眼睛似閉未閉,它似乎很自信:我就是路邊一塊石頭,你發(fā)現(xiàn)不了我!
普通夜鷹的雛鳥
普通夜鷹
中國有多種夜鷹,但在浙江有分布的,目前所見就普通夜鷹一種。只聽名字,可能很多人會想起詩歌中常提到的具有美妙歌喉的“夜鶯”,但兩者實在毫無關(guān)系。另外,它的名字中雖有個“鷹”字,卻也不是真的鷹,跟猛禽毫無關(guān)系。它的嘴很細(xì)小,似乎跟身體的比例很不相稱,但由于口裂很深,實際張開時就很大。嘴邊還長著兩排“胡須”狀的剛毛,這有利于它捕捉飛行中的昆蟲。
普通夜鷹通常在黃昏與夜晚活動,白天棲息于樹干或地面,身體具有極好的保護(hù)色。當(dāng)它貼伏在樹干上歇息的時候,身體主軸與樹枝平行,一般情況下根本發(fā)現(xiàn)不了它,以為那就是一塊略凸起的樹皮而已。但當(dāng)天色黑下來的時候,它就清醒了,在空中如燕子般輕盈滑翔,快速無聲,張嘴捕食蚊子等細(xì)小的飛蟲。因此,它還得了“貼樹皮”“夜燕”“鬼鳥”等綽號。
在古書中,夜鷹被稱為鷏(音同“填”),又名“蚊母”。古人注意到它總是在蚊蟲扎堆的地方出現(xiàn),還以為蚊子是從其嘴里吐出來的,因此稱它為“蚊母鳥”,誰知事實剛好相反,它不是在產(chǎn)生蚊子,而是在吞食蚊子。
2016 年夏天,鳥友“古道西風(fēng)”在四明山的一個小型的廢棄采石場附近拍山鷦鶯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普通夜鷹及其雛鳥。他說,那里有一堆幾米高的碎石,碎石堆的對面是一個小山坡,普通夜鷹就在那一帶活動。鳥友建議我先爬到對面小山坡上仔細(xì)觀察,找到鳥兒后就可以拍了。
那時是6月上旬,天已經(jīng)很熱,我扛著“大炮”氣喘吁吁爬上小山坡,先居高臨下用望遠(yuǎn)鏡觀察對面的碎石堆,可找了半天,啥鳥都沒看見。鳥友說過,夜鷹肯定在的,但保護(hù)色很好,因此得耐心找。于是我用望遠(yuǎn)鏡從左到右,又從右到左,進(jìn)行地毯式的“逐行掃描”,但很遺憾,還是沒見鳥影,現(xiàn)場除了碎石還是碎石,直看得頭暈眼花。
走下山坡,心有不甘,放下“大炮”,小心翼翼爬上石堆,誰知沒走幾步,腳底下忽然飛出一只黑乎乎的鳥,把我嚇了一大跳。扭頭一看,只見一只夜鷹成鳥“跌落”在下面的空地上,翅膀張開,不停撲騰,似乎受了傷不能起飛的樣子。普通夜鷹的雌鳥與雄鳥長得幾乎一樣,按照《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所說“雌鳥似雄鳥,但白色塊斑呈皮黃色”,那么我眼前這只鳥應(yīng)該是雌鳥。
但我一眼就看出,它不是真的受傷,而是以假裝受傷來吸引我的注意力,誘使我去追它。這種企圖調(diào)虎離山的“苦情計”,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護(hù)它的孩子。以前,我也曾見過野鴨、金眶鸻(音同“恒”)等鳥兒類似的護(hù)雛做法。
很顯然,夜鷹的巢就在附近。于是我立即停住了腳步,一動也不敢動,唯恐一不小心踩到了夜鷹的位于石堆表面的巢及其雛鳥。低頭仔細(xì)一看,就在我前方一米處,兩只暗褐色的毛茸茸的雛鳥緊挨在一起,靜靜地趴在“巢穴”中——其實算不上一個巢,只是亂石堆中的一個略微下凹的地方,周邊散落著很多枯樹枝。這個區(qū)域,我剛才在山坡上用望遠(yuǎn)鏡看過了,居然沒發(fā)現(xiàn)這一大兩小三只鳥趴在這里。
我用隨身帶的小相機快速拍了幾張雛鳥的照片,立即撤退。此時,它們的媽媽依舊在下面撲騰,讓人看了于心不忍。鳥媽媽見我下來了,立即飛到了山坡下的一塊高處的石頭上,俯視著,嚴(yán)密觀察我的一舉一動。我用“大炮”拍了幾張,趕緊識相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