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蘇聯(lián)航空機槍基石
——PV-1航空機槍

2023-03-10 12:28:36Zeke
輕兵器 2023年1期
關鍵詞:供彈機槍蘇聯(lián)

■ Zeke

蘇聯(lián)成立后,空軍航空機槍大多是沙皇俄國采購自國外的產品,型號老舊。為了滿足空軍需求,蘇聯(lián)武器設計師開始設計新型航空機槍,其中,納達什克維奇設計的PV-1 機槍被制式采用,并成為蘇聯(lián)航空機槍的基石——

新需求的產生

俄國內戰(zhàn)結束后,年輕的蘇聯(lián)空軍在航空機槍方面大多采用沙皇俄國留下的舊型號,這些機槍多為英國制造的劉易斯和維克斯機槍,均是一戰(zhàn)期間采購的。到1920 年代中后期,隨著蘇聯(lián)國內各型號的軍用飛機陸續(xù)完成設計并裝備部隊,為這些飛機裝備足夠的航空機槍成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鑒于當時的國際形勢,蘇聯(lián)顯然不可能再從昔日“盟國”方面進口大量航空機槍,因此這個任務便交給蘇聯(lián)國內成長中的國防工業(yè)企業(yè)。

蘇聯(lián)早期戰(zhàn)斗機上的維克斯機槍。在沒有自產航空機槍之前,戰(zhàn)斗機所使用的武器都是外國產品

R-1 偵察機上的維克斯航空機槍。為了解決英制7.7mm 槍彈的短缺問題,一些維克斯機槍的槍管更換成7.62×54mm R 的規(guī)格,方便使用俄制槍彈

早在1918 年,科夫羅夫工廠的費德洛夫就根據(jù)費德洛夫自動步槍改進設計一種航空機槍,但費德洛夫自動步槍先天存在射速提升幅度有限的問題,而且此槍后來未得到廣泛采用,所以改進生產航空機槍的工作并沒有完成。到了1928 年,師從費德洛夫的捷格加廖夫設計的DA 航空機槍正式裝備蘇聯(lián)空軍。

從莫斯科到圖拉

DA 航空機槍改進自捷格加廖夫之前設計的DP 輕機槍,當時DP 輕機槍投產不久,科夫羅夫工廠還未熟練掌握新式機槍的生產工藝,而且DA 航空機槍的定位是炮塔機槍,安裝在飛機射擊協(xié)調器上的機槍仍存在供給缺口。此時除了科夫羅夫工廠,蘇聯(lián)國防工業(yè)的其他部門也在著手新式航空機槍的研發(fā)。

1923 年,在圖拉兵工廠的托卡列夫著手設計馬克沁輕機槍的同時,莫斯科的“航空工業(yè)人”飛機工廠也在進行將馬克沁機槍改造成更先進航空機槍的計劃。馬克沁機槍在沙俄時代便大量裝備軍隊,圖拉兵工廠(蘇聯(lián)馬克沁機槍的主要生產廠)早已熟練掌握馬克沁機槍的生產工藝,因此無論是新式輕機槍還是新式航空機槍,如果基本設計基于先前的馬克沁機槍,不僅會對新式機槍的快速投產帶來很大幫助,在機槍下發(fā)部隊后,先前已對馬克沁機槍足夠了解的單位也能快速掌握新式機槍的使用技巧,快速形成戰(zhàn)斗力。

“航空工業(yè)人”工廠的機槍設計是廠內的飛行員兼飛機設計師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納達什克維奇提出的,他的工作重點是提高機槍的射速。到了1924 年,他前往條件更好的圖拉兵工廠完善設計。

1926 年5 月26 日,納達什克維奇的樣槍進入靶場測試階段,樣槍的測試結果非常令人滿意,組織測試的委員會也對納達什克維奇提高機槍射速的思路加以肯定。1927 年1 月31 日,紅軍供給部長P.E.德邊科和紅軍炮兵指揮部司令G.I.庫利克向蘇聯(lián)革命軍事委員會提出申請,希望將納達什克維奇的新式機槍列裝部隊。而革命軍事委員會希望在新式機槍裝備部隊前,先組織一場與維克斯機槍的對比測試。對比測試于當年3 月16 日進行,納達什克維奇的機槍綜合表現(xiàn)優(yōu)于維克斯機槍,尤其是在適當調試后,在飛機射擊協(xié)調器上的表現(xiàn)令人滿意。

PV-1 機槍全貌,整體結構源自馬克沁機槍

1928 年5 月8 日,新式航空機槍完成部隊測試,測試單位為駐扎在北高加索軍區(qū)的第26 航空兵大隊。測試報告中將新式航空機槍稱為PV-1,PV 為俄語“Пулемёт Воздушный”(航空機槍)的縮寫,即“航空機槍第一型”,這也是該機槍定型后的正式命名。在經過一系列成功的測試后,革命軍事委員會在1928 年決定為蘇聯(lián)空軍裝備PV-1 機槍。當時,蘇聯(lián)的第一代軍用飛機,如I-3 與I-4 戰(zhàn)斗機、TB-3 轟炸機都裝備了PV-1 機槍。

PV-1 機槍設計師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納達什克維奇(1897~1967 年)。因為在武器設計上作出杰出貢獻,他獲得一次列寧獎金、兩次斯大林獎金、列寧勛章、四次勞動紅旗勛章、衛(wèi)國戰(zhàn)爭勛章和紅星勛章

正式裝備部隊后,PV-1 機槍在生產期間曾進行過兩次重大改進:第一次是I-4 戰(zhàn)斗機研發(fā)過程中,軍方提出在機頭兩側布置機槍的需求,這就需要兩挺機槍從左右兩側分別供彈,而當時圖拉生產的PV-1機槍只能從右側供彈。1929 年工廠制造了第一批左側供彈的10 挺機槍。1929 年12 月,在經過測試后,左側供彈的機槍開始裝備部隊,并于1930 年正式投產。第二次改進是在1930 年,先前的PV-1 機槍為了減重,相較馬克沁機槍縮短了槍管長度,但到了1930 年8 月24 日,炮兵總局主席G.I.邦達里提議標準化機槍的槍管長度,標準化從1931 年開始,隨后生產的PV-1 機槍槍管與馬克沁機槍通用。

PV-1 機槍于1926 年投產,1940 年停產。至1929 年10 月1 日,空軍有2480 挺PV-1 機槍。后來一直在生產,1932 年生產了3019 挺,1933 年1284 挺,1934 年3645 挺,1935 年1915 挺,1937 年1603 挺,1938 年3867 挺。到了1940 年,雖然并未直接下達將PV-1 機槍撤出生產的決定,但當年工廠的生產計劃中并沒有出現(xiàn)PV-1 機槍,實際上生產已經停止。1932 年,高射速航空機槍施卡斯(ShKAS)開始裝備蘇聯(lián)空軍,自此,PV-1 逐漸被施卡斯取代。

PV-1 機槍構造簡述

PV-1 全槍的基本設計基于馬克沁機槍,因此也沿用了馬克沁機槍的槍管短后坐自動方式,以及肘節(jié)式閉鎖原理。設計上,相較于馬克沁機槍,PV-1 機槍主要在減重和提高射速方面進行了多項優(yōu)化。此外,針對在飛機上機槍的特殊操作條件,還額外設計了裝彈手柄組件。

PV-1 機槍的槍管助退器構造圖。螺帽襯套(2a)螺接在槍管套(2)上,射擊時槍口的火藥燃氣作用在螺帽襯套上,進而推動槍管向后加速運動,提高自動機的運動速度

為了減重,PV-1 機槍取消了原先馬克沁機槍機匣左側設置的復進簧蓋,只保留前方一小部分用以固定復進簧的調節(jié)螺絲

PV-1 機槍包含緩沖機構的底蓋組件結構圖。緩沖簧桿(10)外圍設有兩個圓柱形螺旋彈簧,在自動機后坐到位時,槍管延伸部與彈簧座(11)發(fā)生撞擊,兩個彈簧壓縮吸收部分后坐能量。而在自動機復進時,兩個緩沖簧舒張,將能量傳遞給自動機,進而加快自動機的運動速度。此外,緩沖簧桿(10)尾部還螺接有兩個螺母(14),通過調節(jié)這兩個螺母可以改變緩沖簧的預壓縮量

從外觀上看,PV-1 機槍去掉了馬克沁機槍笨重的水冷套筒,將水冷套筒替換成圓筒形散熱套筒,前期型號中散熱孔為橢圓形,后續(xù)為了方便生產改為圓孔。散熱套筒前方設有一個螺帽襯套,起到槍口助退器的作用。PV-1 機槍的螺帽襯套相較于標準型馬克沁機槍減小了直徑,這樣可以增加槍口處火藥燃氣的壓力,加快自動機的循環(huán)速度。螺帽襯套分為兩種,一種開孔直徑14mm,用以正常射速的射擊,另一種開孔直徑10mm,用以高射速射擊。

PV-1 機槍的機匣與標準的馬克沁機槍相比略有改動,主要是在機匣下方和后方添加了槍架和機槍的固定栓孔,機匣蓋上方原先的弧形座表尺也被取消,這是因為很多情況下機槍在飛機上的固定位置離飛行員很遠,航空機槍的瞄具大多設置在飛機上,因此不需要在機槍上設置瞄準機構。此外,機匣下部前方還起到安裝射擊協(xié)調器聯(lián)動機構的作用。

在標準的馬克沁機槍上,機匣左側設有復進簧蓋,起到防止異物干擾復進簧的作用。但作為航空機槍的PV-1 工作條件要好于地面的步兵機槍,因此取消了這個裝置,只保留了復進簧蓋前端用以固定復進簧的調節(jié)螺絲。

不同于標準馬克沁機槍的尾蓋組件,PV-1 機槍的尾蓋上還增加了緩沖器,這也是蘇聯(lián)機槍設計上第一次創(chuàng)新地引入緩沖機構。緩沖器設有兩個并聯(lián)的圓柱形螺旋彈簧,可以在自動機后坐到位時吸收一部分后坐能量,并在自動機復進時伸張,將吸收的一部分后坐能量傳遞給自動機,起到提高射速的作用。緩沖器上還設有螺母調節(jié)機構,方便調節(jié)緩沖簧的預壓縮量。

PV-1 機槍的金屬可散彈鏈為沖壓件,在1920 年代中后期采用這種設計是很大膽且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之后很多蘇聯(lián)航空武器也沿用了金屬可散彈鏈。除了圖中展示的彈鏈,彈鏈還有一種鏈節(jié)上帶加強筋的形制

空軍研究所系統(tǒng)裝彈手柄構造示意圖。機槍拉機柄上添加了一個齒式離合器(35),與滑塊(34)上的齒條相配合,使得滑塊在運動時帶動拉機柄轉動。此外,空軍研究所系統(tǒng)的滑塊槽為直槽,應當是更早的設計

弗拉基米洛夫-雅爾采夫系統(tǒng)裝彈手柄構造示意圖。在拉動杠桿(26)后,滑塊(29)也隨之運動,滑塊上的滾輪(紅色箭頭處)抬起拉機柄尾部,實現(xiàn)機構開鎖?;瑝K(29)進一步運動,其上的鉤狀突起(黃色箭頭處)拉動拉機柄,進而使自動機作后坐運動。松開杠桿后,復位簧(30)將這個機構帶回初始位置。弗拉基米洛夫-雅爾采夫系統(tǒng)裝彈手柄的特點在于使用了滾柱(32)和滑塊曲線槽,這使得整個機構運動更加平緩,受力也更加均勻

考慮到PV-1 機槍提高的射速,以及在空中飛機作復雜機動產生的過載,原馬克沁機槍所使用的帆布彈帶很可能會撕裂,導致槍彈固定不到位甚至脫出等問題,PV-1 機槍采用了新設計的金屬可散彈鏈,這在蘇聯(lián)航空武器上也是第一次。槍彈在被取彈器從彈鏈內抽出后,彈鏈鏈節(jié)也從受彈器處拋出,而不是像步兵機槍那樣“拖出”一條長長的空彈鏈,這大大節(jié)省了機槍布置的空間。后續(xù)蘇聯(lián)的航空機槍/航炮也大多沿用可散彈鏈設計。

在戰(zhàn)斗機上布置機槍時,往往需要在機頭左右兩側布置兩挺或多挺機槍,這便要求機槍在左右兩側均可供彈。最早的PV-1 機槍與步兵型馬克沁機槍采用相同的供彈機構,均為右側供彈,受彈器上設有一個曲拐,槍管延伸部在往復運動時通過左側的缺口將能量傳遞給曲拐,曲拐帶動撥彈滑板左右運動,從而撥動彈鏈。

PV-1 機槍的左側供彈機構設計很巧妙,其在受彈器組件上增加一個傳動杠桿,以改變撥彈滑板的運動方向,就實現(xiàn)了供彈方向的改變,其他設計基本保持不變。而同一挺機槍僅通過更換受彈器組件就可以完成供彈方向的改變,受彈器組件的拆解與組裝也非常方便。

馬克沁機槍采用獨特的肘節(jié)式閉鎖原理,首發(fā)供彈時需要“搖動”拉機柄,并非傳統(tǒng)的直線拉動。在地面上使用時,搖動或拉動拉機柄沒有明顯區(qū)別,但在飛機上,尤其是飛行員距離機槍較遠的情況下,完成這個動作則比較困難。因此,蘇聯(lián)設計師為PV-1 機槍額外設置了裝彈手柄機構。裝彈手柄不但能操作槍機完成供彈動作,還能使自動機手動后退,排除一些可能出現(xiàn)的故障。PV-1 機槍裝彈手柄的設計共有兩種,一種是圖拉兵工廠設計的弗拉基米洛夫-雅爾采夫系統(tǒng),也被稱為ANII-1 系統(tǒng),另一種是空軍研究所設計的裝彈手柄系統(tǒng)。

相關發(fā)展

根據(jù)飛機的不同安裝位置和作用,PV-1 航空機槍可以細分成多個子型號。最常見的是R-5 偵察轟炸機、I-5 戰(zhàn)斗機機頭的射擊協(xié)調器型,部分R-5 偵察轟炸機的自衛(wèi)機槍是PV-1 炮塔型,R-5Sh 攻擊機還在機翼上安裝了四挺PV-1 機翼型機槍。另外一些資料中將I-4 戰(zhàn)斗機上安裝的左側供彈的PV-1 機槍特指為1929 型。

除了投入量產的PV-1 機槍,納達什克維奇還在航空機槍輕量化方面作了創(chuàng)新性嘗試。1925 年初,在他的提議下,試制了一款基于馬克沁機槍,而機匣、機匣蓋、槍管套以及一些小零部件采用鋁合金制成的機槍,全槍質量也因此減小到11.7kg,該機槍被命名為A-2 機槍。然而,該機槍靶場測試結果不令人滿意。1925 年4 月17 日,炮兵總局在會議中表達了以下觀點:“我們的鋁合金機械性能還未達到鋼的水平,而且我們對這些合金的強度、疲勞度、耐腐蝕性等方面還研究甚少,將機槍零部件材料換為鋁合金時間過早,還需要大量開展應用試驗?!痹?927 年夏進行的А-2 機槍進一步測試中,更加確認了鋁合金材料強度不足?;跍y試結果,炮兵委員會在1927 年7 月27 日宣布停止在武器相關零部件的制造中采用鋁合金的試驗。

R-5Sh 攻擊機一側機翼布置的雙聯(lián)PV-1 機槍

I-15 戰(zhàn)斗機機頭內的協(xié)調器型PV-1 機槍

保存在圖拉的A-2 原型槍。自動武器上大量使用鋁合金材料在當時是一個大膽創(chuàng)新的想法,后來早期型的施卡斯機槍也曾嘗試采用鋁合金零部件,但效果仍然不佳

I-15 戰(zhàn)斗機是最后一款裝備PV-1 機槍的軍用飛機,在更先進的施卡斯機槍裝備蘇聯(lián)空軍后,PV-1機槍和各種舊式飛機也開始脫離蘇聯(lián)空軍裝備序列。1941 年衛(wèi)國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一些PV-1 機槍也被安裝到U-2/Po-2 多用途雙翼機上。

衛(wèi)國戰(zhàn)爭爆發(fā)后,蘇軍面臨高射機槍短缺的問題,各種地面或航空機槍也因此被安裝到各種部隊自制或工廠緊急設計生產的各種槍架上,PV-1 機槍也在其中。1941 年,坦波夫市的工廠組織了三聯(lián)PV-1高射機槍槍架的生產,槍架設計是N.F. 托卡列夫(他同時也是著名的四聯(lián)馬克沁高射機槍的設計師)完成的,當年共生產了626 件槍架,1942 年小批量生產后停產。

衛(wèi)國戰(zhàn)爭爆發(fā)后,工作人員在列寧格勒檢查庫存的PV-1 機槍。注意槍管散熱套筒有圓形散熱孔和橢圓形散熱孔兩種,考慮到圓形散熱孔更易加工,采用圓形散熱孔的散熱套筒可能是后期簡化生產設計的

1938 年,138 步兵師的兩名士兵使用三聯(lián)PV-1 高射機槍。照片上這種三聯(lián)PV-1 高射機槍槍架便是N.F.托卡列夫設計的。除了裝備步兵,這種三聯(lián)高射槍架還裝備在裝甲車上,用以加強防空火力

保存在帕迪科沃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的PV-1 三聯(lián)高射槍架。最初這個槍架是在諾夫哥羅德州的森林中發(fā)現(xiàn)的,那里在1941 年秋曾是蘇軍反抗德軍侵略的西北前線。槍架最初處于殘缺狀態(tài),館方在經過仔細修復后恢復到了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并于2019 年3 月作為馬克沁機槍主題展的一部分公開展出

保存在帕迪科沃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的改造型PV-1 機槍。535 廠重新為機槍安裝了復進簧蓋,以及帶有D 型握把和對應發(fā)射機構的尾蓋組件,準星及表尺組成瞄準機構。當時沒有對這些機槍的供彈方向作出統(tǒng)一調整,因此現(xiàn)存實物左右供彈方向都存在

這是一張珍貴的歷史照片。注意ZIS 卡車殘骸旁,加裝在索科洛夫輪式槍架上的PV-1 機槍,拍攝日期未知

可能是部隊根據(jù)PV-1 炮塔型機槍自行改造的機槍。機槍安裝了索科洛夫輪式槍架,保留了原先的光學瞄具,因此不需要加裝機械瞄具

1942 年,紅旗波羅的海艦隊下屬某營的高射機槍小組,他們使用了一種單裝高射PV-1 機槍槍架

考慮到前線戰(zhàn)事激烈,步兵機槍也急需補充。1942 年4 月17 日,蘇聯(lián)國防委員會發(fā)布GOKO-1612ss號決議,命令圖拉的535 兵工廠當月將350挺PV-1 機槍改造安裝索科洛夫槍架,充當步兵機槍,同時命令5月改造1000 挺,6 月改造1350 挺,改造需要的機槍由炮兵總局的庫存提供。實際改造3009 挺,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前線需求。

蘇聯(lián)航空機槍之基石

PV-1 航空機槍的設計源自馬克沁機槍,后者在當時蘇聯(lián)的國防工業(yè)中已經是很成熟的產品,因此PV-1機槍設計完善后很快以一定規(guī)模生產,解決了空軍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雖然馬克沁機槍的設計已落后于時代,但以納達什克維奇為首的設計團隊卻采用很多先進的思路去改進,其中的可散彈鏈、彈簧式緩沖器也被很多后來的蘇聯(lián)航空武器采用。而且PV-1 機槍的槍彈也是專門設計的,一定程度上也為后來施卡斯機槍的專用槍彈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雖然PV-1 航空機槍在當時沒有異常突出的性能,但在其設計和使用過程中蘇聯(lián)設計師們積累了豐富經驗,PV-1 航空機槍無愧于蘇聯(lián)國產機槍基石的稱號。

猜你喜歡
供彈機槍蘇聯(lián)
基于Adams的供輸彈機構運動仿真分析
基于高速供彈過程的桿式穿甲彈沖擊力仿真分析
M240通用機槍
M134 機槍
玩轉百變機槍
那些被“黑”的機槍們
基于艦炮供彈系統(tǒng)控制時序的電氣化控制方案探究*
蘇聯(lián)出版節(jié)的由來及其變遷
新聞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9
蘇聯(lián)克格勃第五局
揮之不去蘇聯(lián)人心態(tài)
喀喇沁旗| 长武县| 舒兰市| 平果县| 报价| 肃北| 麻阳| 石棉县| 伊川县| 武定县| 漠河县| 永川市| 霞浦县| 工布江达县| 石狮市| 金溪县| 万源市| 明星| 同仁县| 抚宁县| 乾安县| 蒲江县| 商水县| 襄樊市| 林口县| 清苑县| 富蕴县| 金川县| 泌阳县| 乌拉特中旗| 家居| 临泉县| 华亭县| 甘南县| 黄石市| 南投县| 吉林省| 辽阳市| 青冈县| 阿拉善右旗| 绥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