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是由四百萬年前的原馬進化而來的,最早出現(xiàn)的斑馬可能是細紋斑馬。在現(xiàn)代,斑馬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動物。同學們,關于斑馬的知識,你了解多少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斑馬的顏色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斑馬實際上是黑色的,皮膚上帶有白色的條紋。
動物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斑馬幼崽在斑馬媽媽子宮里還是胚胎的時候,皮膚的顏色就是黑色的。而在胚胎形成的過程中,一些部位的黑色素缺失,才逐漸出現(xiàn)了白色的條紋。等到胚胎發(fā)育完成,小斑馬的身上就布滿了白色的條紋。所以,斑馬的皮膚其實是“黑底白紋”。
斑馬的合作伙伴
斑馬常與鴕鳥、長頸鹿、羚羊等食草動物一起生活,混雜行動,分享食物,并且互相幫助,互通信息,以避強敵,保護彼此免受捕食者的侵害。例如,鴕鳥能看得更清楚,斑馬能更快地聽到或聞到危險。通常斑馬會站著睡覺,以便天敵來襲時快速逃跑。
斑馬的居住
斑馬有很強的社會性,屬于群居動物,它們一同覓食(主要是草),甚至是彼此梳理皮毛。斑馬組成群體棲息,即使年老的斑馬也不會被驅(qū)逐出群體而過獨居生活。但斑馬的群體通常不大,最多也就是10只,多由雌獸和未成年的雄雌幼仔組成,群體十分緊湊不松散,幼崽們喜歡在一起玩耍、打鬧,或與雌獸在一起嬉戲。成年雄獸通常過獨居的生活,所占的領地大約有10平方公里,用排出來的糞便作為領地邊界的標記。
斑馬大多棲居在干燥、開闊且灌木叢較多的草原上或沙漠地帶,山斑馬喜歡在多山和起伏不平的山岳地帶活動;普通斑馬多棲于平原;細紋斑馬多棲于炎熱、干燥的半荒漠地區(qū),偶爾也會生活在野草焦枯的平原地區(qū)。
斑馬與斑驢
馬科動物分為斑馬、驢、馬三個亞屬,三者是同級的三個分支,并不是從屬關系。還有一個名字比較特殊的群體——斑驢,別看名字中有個“驢”字,它并不是驢亞屬中的成員,而是平原斑馬的一種,也被稱為半身斑馬。它是非洲南部的一種動物,在19世紀80年代滅絕。斑驢也有條紋,和斑馬很像,但不同的是斑驢的條紋并不是遍布全身,它的條紋只存在于頭部到身體的前半部分。而且,它的鬃毛上還有一些條紋。斑驢身體的后半部分是黑色的,但四肢和腹部是白色的,脖子長,頭也長,耳朵短。
斑馬的條紋有什么作用
斑馬身上的條紋漂亮且雅致,是同類間相互識別的主要標志之一,更是適應環(huán)境的保護色,是保障斑馬生存的重要防衛(wèi)手段。
在開闊的草原和沙漠地帶,這種黑褐色與白色相間的條紋,在陽光或月光的照射下,反射光線各不相同,起到模糊或分散斑馬體型輪廓的作用,放眼望去,很難與周圍環(huán)境分辨開來。這種不易暴露目標的保護作用,對斑馬本身是十分有利的。
近年來的研究還認為,斑馬身上的條紋可以分散和削弱草原上的刺蠅的注意力,是防止它們叮咬的一種手段。刺蠅這種昆蟲是傳播疾病的媒介,它們經(jīng)常叮咬馬、羚羊和其他單色動物,卻很少能威脅到斑馬的生活。
斑馬的脾氣
在很多國家,動物園中斑馬對管理員造成的傷害比其他任何動物都要多。斑馬是出了名的難以捕捉和難以馴服,它們已經(jīng)進化出極好的預警機制,具有遠超其他馬匹的周邊視覺。斑馬通常脾氣暴躁,一旦咬人,往往不會松開,斑馬踢出的一腳甚至可以致人死亡。
如果斑馬受到攻擊,它的同伴會圍著受傷的斑馬進行防御,試圖趕走捕食者。
為什么沒有人騎斑馬呢
曾經(jīng)也有人想要馴服斑馬,但生活在弱肉強食的非洲草原的斑馬脾氣十分暴躁,在馴服過程中咬人的次數(shù)比獅子還要多。因此,斑馬并不適合成為人類的坐騎。事實上,非洲的土著曾試圖馴服斑馬,西方殖民者也曾試圖馴服斑馬,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首先,斑馬性格暴躁。斑馬生存在非洲大草原上,這里不僅是動物的天堂,同樣也是最兇險的地方。獅子、獵豹、狼等食肉動物出沒,在這樣的生存環(huán)境下,斑馬非常警覺,任何輕微的風吹草動都能使斑馬躁動不安。
其次,斑馬雖是群居動物,但是斑馬是孤獨的群居動物,沒有所謂的“領頭斑馬”,所以不容易管理。斑馬的家族性不強,經(jīng)?;ハ喽窔?。
最后,人們在對坐騎的選擇中,有比斑馬更好的馬。相比于馬,斑馬跑起來速度不夠快,也不如馬有耐力。
在所有的動物物種中,人類能夠馴服的物種并不多。迄今為止,只有狗、貓、豬、雞、羊、牛、駱駝、馬及驢等是人類馴服得比較成功的動物。顯然斑馬并不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