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晨
所謂傭書,就是指古代受人雇傭以抄書為業(yè),魏晉、南北朝時稱“經生”,唐代稱“鈔書人”。在唐朝,人們發(fā)明了雕版印刷術,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而在這之前,圖書只能靠人工抄寫復制。在漢代,隨著社會對書籍需求量的增加,自然催生了專職的抄書職業(yè)——傭書。東漢時期,有一位窮書生竟然通過抄書改變了命運。
西漢時期,漢武帝開獻書之策,置寫書官。這種寫書官,就是抄寫復制書籍之人,同傭書人沒有太大的差別,不過是拿固定的俸祿。
傭書人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一是要知書、識書;二是要工于書法,字寫得規(guī)范、工整,有出售價值。一般都是家境貧寒的讀書人,一時難以從政,則以傭書為業(yè),維持生活。
東漢以來的傭書活動大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為官府抄寫書籍,每抄寫好一部書可獲取一定的傭金;另一種是自己選擇有價值和有銷路的書,加以抄寫復制,直接在市場上出售或出租。傭書人與賣書人往往難以嚴格區(qū)分,不少賣書人也自抄自賣。為官府抄書,其實也等于變相抄書出售。
傭書人抄寫賣得最多的是兒童識字書,即“觚”,它也叫作“觚槧”,即為古代兒童習字的木板。這種“觚”,市場銷量比較大,兒童識字必備,又非一般百姓家自己可以制作或書寫得好的。甘肅玉門市花海漢代烽燧遺址,曾出土了四件七面棱形“觚”,高37厘米。其中,有三件是抄寫的《蒼頡篇》,另一件是抄寫的《制詔》。甘肅武威市等地也出土了漢代的“觚”。這些觚上的字體都寫得很工整,筆劃清晰,書法精湛,無一訛誤。據專家研究,甘肅出土的“觚”很可能出自傭書人的手筆。
東漢的王溥是以傭書、售書致富的典型,當時的洛陽人稱他是靠一支筆發(fā)家的。
王溥是漢安帝時期(107—125)的瑯琊郡(今山東即墨市)人。王溥祖先曾經顯赫過,他是西漢帝國名臣王吉之后。王吉是瑯琊郡皋虞人(今山東即墨市溫泉鎮(zhèn)西皋虞村),官至博士諫大夫。王吉少年好學,以孝廉補授若盧縣右丞,不久升任云陽縣令。漢昭帝時,他被舉賢良充任昌邑王中尉。昌邑王即漢廢帝、?;韬顒①R,他沉迷酒色,喜歡游獵,不問政事,導致百姓負擔加重,怨聲載道,王吉多次上書規(guī)勸,要劉賀敬重大臣、勤政愛民,但被置之不理。劉賀在位僅27天就因淫亂被廢黜。他為昌邑王時的臣僚大多受株連被處死或下獄,唯有王吉因屢次進諫,幸得免死。王吉是我國最早的晚婚提倡者,他上書漢宣帝劉詢說晚婚有利于優(yōu)生優(yōu)育。王吉是著名的清官。他在長安時,鄰家棗樹枝葉伸入其院中,其妻隨意摘了幾粒棗子給他吃。事后,王吉獲悉棗子是偷摘鄰居家的,便要休妻。鄰居聽說后,執(zhí)意要砍掉棗樹,后經勸說,王吉才把妻子找回來。王吉辭官還鄉(xiāng)時,毫無積蓄,只帶著幾件簡單的行李?;毓枢l(xiāng)后,衣食如同普通百姓。漢元帝劉奭即位后的初元元年(前48年),朝廷征召王吉入朝為官,不幸的是,他在赴長安途中病逝了。
王溥愛好書法,寫一筆好字。因為家貧,沒有過硬的靠山,不能進入官場從政,只好帶著一些竹簡,插著毛筆,流浪到洛陽街頭擺攤,給人抄寫書籍,以此賺點錢財,勉強維持生活。
不久,他有了一定積蓄后,便在洛陽城內開了一家書店。他的經營形式很靈活,抄好的書可以租賃給讀者,也可以先交定金,根據讀者指定的書抄寫,抄寫好后讓讀者按期來取。
王溥不但字美,而且人帥、嘴甜,所以很快紅起來了。大概因為他是官宦后代的緣故,雖然是窮人的孩子,但他具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身材高挑,眉清目秀,五官俊朗,氣質儒雅,舉止斯文。他很會說話,相當討人喜歡,善于接人待物,也善于推介書籍,因此深受讀者歡迎,每天找他寫字的人絡繹不絕。王溥很快成為洛陽城的“網紅”和街談巷議的美談。
男人送衣服、帽子給他,女人送珍珠、玉石給他,有時候,一天時間之內,他便可以滿載一車的衣服、珠寶等財物回家。由于經營有道,他最終得以發(fā)財致富,家中的糧食堆滿了倉庫。
王溥雖然富裕了,但經常有黑白兩道的惡人來敲詐他,他認為自己需要權力來保護自己家業(yè),于是便花了一筆巨款——大約一億錢,買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中壘校尉。該官職相當于首都警衛(wèi)部隊的團長,級別為縣團級(俸祿大約為兩千石)。
難能可貴的是,王溥發(fā)家之后,沒有為富不仁,而是富而有仁、重義輕財、樂善好施。他為貧窮的親友們提供衣食,一輩子做好事。
要別人幫助你、對你好,首先就得為別人提供價值,而非一味地扮苦情、求憐憫。王溥家貧,但他為別人提供優(yōu)質的文化服務,寫一筆好字,抄的書質量好,內容和形式都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而且人帥、嘴甜,讓人心生歡喜,所以想不紅都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