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仁
王猛仁 1959 年生于河南扶溝。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文聯(lián)第8 屆委員會委員, 河南省散文詩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先后隨中國文聯(lián)書畫家代表團、河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代表團在法國巴黎、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辦書展。 應邀出訪20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書法藝術(shù)交流。 曾獲“中國當代優(yōu)秀散文詩作家”稱號、《莽原》年度文學獎、《詩歌月刊》年度詩歌獎、第11 屆中國散文詩天馬獎、第18 屆黎巴嫩國際文學獎、第6 屆中國當代詩歌獎等多種獎項。 著有《平原書》《平原歌者》《平原善辭》《養(yǎng)拙堂文存》(九卷)等多種作品集。
或許是一支醒著的曲子接近尾聲, 便將一曲曼妙的歌謠, 嵌進紅嘴藍鵲噤聲的暗時光。
偌大的山巒峰巔, 舞動著歷史松柔的觸角, 在一個波光粼粼的清晨, 悠然驚醒。
大山掌控森林上空的星辰, 此刻響起的鐘聲, 多半會看清自己的力量和裸露的巖壁, 莊重地回憶夜色中的靜。
時間也會吞噬意念中的多彩云朵, 最終, 在某個維度消失。
究竟有多少往事, 不動聲色地鍛造著太行山脈的這節(jié)歷史,甚至設想著一尊不朽石碑的構(gòu)圖, 以燦爛的光芒, 輝映山民后裔的童心。
任何一次夢的節(jié)日, 自迷惘中開始陶醉, 堅韌地呼吐出舒展的山風, 縱使是低聲的呻吟, 也不再是虔誠的順從。
已經(jīng)沒有多少余光了。
我愿意整夜聽風聽雨, 看心靈的巨石, 高懸于紅色的山體之間, 重書剽悍的千里眺望。
我熱切地向往高遠的峰巒, 一次偶然, 牽著手, 緩緩向上攀升。 山的巖頁, 清晰地記載著生命的紋理。
在這被打磨的金黃阡陌中, 尋找天空的翅膀和大自然寧靜的饋贈, 尋找血與火的一次次曝光。
或許, 沉默的, 并非耳畔回響著大地的無聲召喚。
像經(jīng)歷過的某種期許, 已發(fā)出鼓樂般的激蕩氣息, 詮釋這段神秘而遙遠的跋涉。
我看到雨后的山楂林, 在一片濺濕的紅色中肅立, 將干凈與強硬, 連同緩慢蕩起的一樹漣漪, 重鑄成一輪紅日, 獨自照耀一個人的心空。
季風已在詩之潮中鼓噪, 熟了。
只有冬天的朔風和杜鵑鳥的啼鳴, 才能在巖石般深沉的眼眶里, 聚積最后一滴晶瑩。
拋卻匍匐的脊骨, 便能在生與死中化為星象——
抑或墜落于大地, 抑或輝映于星空。
一場雨, 不足以穿透大漠與煙塵, 但它會在巖殼之上, 長出青苔, 默默地涌動, 漫過一個又一個季節(jié)。
聲色漸暗。 流螢熄滅。 林間的麻雀又開始鳴叫。
而你的心思, 仿佛山峰上的薄霧, 一層一層, 無從拾掇。
我寧愿自己是北方透明的雪花, 在陽光下消融。
之后, 雨水落下, 稀釋文字中跳躍的火光。
黃昏從田野里走來。 通體上下, 滿是青草、 鮮花和泥土的異香。 我決定泊在北太行的修辭里, 或隱于夕暮, 或明滅于午時。
一顆星辰, 一片羽毛, 一塊石頭, 各擅其美。
我分明看見, 躲在山谷里的畫眉鳥, 已輕輕推開暝色的門扉。
天空, 浮游著大朵的白云, 我愿意數(shù)著雪地里的足印, 捕捉冬晨的花朵。 萬物在陽光下已化成碧綠的春水, 只有晚霞喚起的炊煙是恬靜的。
我不禁笑了, 且以微醉的神情表達這份亙久的感激。
此時, 你站在大山旁, 斜斜地看我。
其實, 我的形象, 并不在我的文本里。
如今, 我已無力描述自己的形態(tài)、 聲音與色彩。
猛然抬頭, 從你消瘦的背影中, 倏忽瞥見早逝的年華和清晰的淚痕。
是的, 一次兩手空空的旅行, 可接近因貧困與卑賤所造成的意識空白。 在遼闊的平原大地, 我想擁吻一個真實的世界。
我想以藝術(shù)之名, 拋開一切惱人的虛狂, 搜集陌生的靈感。
以清晨落下的第一聲雨點和深度休眠的音符, 揮舞著長斑的長詩, 像一排排密集的浪花, 洗濯清晰的往事。
枯榮易變。 眨眼之間, 在時光的縫隙里, 我既找不到合適的詞匯, 也看不見兀自飛翔的一行白鷺。
你的影子, 或翩躚, 或迅疾, 或遁于無形。
來日漫長。 星星與月亮, 在晨光中消隱。
要愛, 就愛她縹緲的遠山暮雨, 不借閃電驚雷, 也不沾染塵世的溫度, 靜悄悄地, 在不經(jīng)意間, 一一重現(xiàn)。
包括我的田壟、 樹木和青青草地——這是激情的驅(qū)使, 還是命運的布局? 在燈火闌珊的歡笑中, 我并沒有忘記陽光的溫暖和晴的愛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