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出現(xiàn)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形象,即隨著產(chǎn)品定位的變化,手機名稱后綴變得愈加復(fù)雜,同一個機型可能有競速版、青春版、狂歡版、直屏版,即便是高端旗艦也有“Ultra”“Pro+”和至臻版之分。
命名有多復(fù)雜,市場競爭就有多激烈,但也客觀上增加了選購的難度。那么作為掏錢的那個人,該如何擦亮眼睛,避免踩坑,從花里胡哨的推銷話術(shù)中脫身?看完本文再去買新機,心里就有數(shù)了。
當一部手機的名稱帶有這些字母后綴時,基本可以視作某條產(chǎn)品線中的廉價版本,含義與“青春版”基本一致。
但出于營銷和銷售的需要,這類機型需要有一個更為體面的說法,相比于“青春版”,字母后綴其實更有迷惑性,在一些線下也有更大的解釋空間。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這類字母后綴代表廉價機型,但由于承載的產(chǎn)品線不同,體驗一樣會天差地別。
在中端機型中,代表了更高的性價比。典型的如RedmiK60系列,有K60、K60Pro、K60冠軍版和K60E,即便是定位最低的K60E,也有2KE4屏、Victus大猩猩防刮玻璃、天璣8200這樣的配置。
在更低的千元價位,這些字母后綴經(jīng)常代表手機會有一些更具實用價值的特性。例如vivoT2x、真我Q5i、OPPOK10x、榮耀Play6C等,5G網(wǎng)絡(luò)、5000甚至6000mAh大電池、256GB大內(nèi)存、快充為主要亮點,狂歡版/活力版同理。
這種情況在蘋果陣營好很多,因為就只有iPhoneSE這么一款,看外觀和配置,就能大概看出它是什么定位。
盡管不用把帶有SE、e、i、x字母后綴的手機一棒子打死,基本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有些甚至還是高性價比選擇,但繁雜的后綴確實增加消費者選擇的難度。
在3G/4G時代,T代表的是移動與廠商合作的合約機,至今依舊有很多千元機帶有這個后綴,比如vivo的Y系列,榮耀Play系列或是一些國產(chǎn)手機的海外版本。但是T有時會和GT、競速版這樣的名稱一起,代表主打性能的產(chǎn)品線。
千元價位有RedmiNote11TPro系列,天璣8100的高性能和高性價比,讓該系列手機經(jīng)常見諸推薦文章和視頻中。該系列跟RedmiNote12系列放在一起,是一條產(chǎn)品線針對不同人群做出的細分,千元價位看重快充、拍照、外觀選Note12系列,注重性能則選擇Note11T系列,因此彼此之間很難構(gòu)成所謂的迭代關(guān)系。
GT代表著高性能、高配置。榮耀80GT的配置比榮耀80Pro更高,多了插幀芯片,換成IMX800傳感器,曲屏換成直屏,起步價還便宜200元,但側(cè)重點不同,前者注重性能、游戲,后者則是外觀、自拍、影像、Vlog,realme更是直接將“GT”作為自己一條產(chǎn)品線的名稱。
競速版與GT基本同理,只是這次稍微有點不同。iQOONeo7原本搭載天璣9000,競速版將天璣9000換成了3.2GHz的滿血驍龍8+,起步規(guī)格從8GB+128GB升級到8GB+256GB,新增16GB+256/512GB兩個版本,其他配置一致。
對比一下價格,這次的競速版基本是加量不加價,同樣12GB+256GB,競速版2999元,Neo7是3299元,難得有一次競速版比本體更值得買。
Note、Max、Plus,都是曾經(jīng)智能手機高端型號的代表,到iPhoneXs系列的時候,ProMax取代Plus,成為iPhone的大屏選擇。到了2022年,Plus后綴隨著iPhone14Plus的發(fā)布重新回歸,只是這時候代表的,也僅僅是大屏,不再是iPhone的最高配。
說到Note,三星Note系列是繞不開的,直接將這個單詞作為了系列名稱,在3.5英寸時代,三星掏出一部5.3英寸機型是非常震撼的。只是今天大屏成為標配,Note特性難以凸顯,代表折疊屏的Z系列取代Note系列的位置,Note則和S系列合二為一,變成S系列中的Ultra機型,歷經(jīng)多代輝煌的Note系列就此結(jié)束。
三星的Note結(jié)束,vivo的Note起來了。在vivoXNote上,Note的意義很純粹,就是大屏+商務(wù),正面搭載一塊2K+7英寸大屏,120HzLTPO,其他該有的諸如蔡司全焦段影像、5000mAh大電池、超聲波指紋一個也沒落下。
如果熱衷于超大屏,那這個vivoXNote確實是個很好的選擇,也不用太擔(dān)心背刺,因為這個系列的更新周期可能會比想象的長一些。相比前面提到的幾個后綴,其中結(jié)局最好的恐怕還是Plus,轉(zhuǎn)變?yōu)镻roPlus,即Pro+。
Plus后期漸漸和Pro概念融合,廠商將大屏幕、長續(xù)航、大內(nèi)存放在Pro和Pro+機型上,加上廠商精湛的刀法,變成今天的中杯、大杯、超大杯。但廠商為了提高競爭優(yōu)勢,往往不會把超前的技術(shù)集中一款手機上。vivoX90系列就有這個意思,該系列有X90、X90Pro、X90Pro+三款,X90承接了vivo新一代算法和影像功能,加上首發(fā)天璣9200和3699元起的價格,很好地充當了價格錨點的角色。
作為高階的Pro和Pro+都搭載時興的1英寸超大底,前者配了4870mAh+120W有線快充+50W無線充電,后者則是繼續(xù)加碼影像,用上了更好的4800萬像素超廣角和6400萬像素潛望長焦,沖擊頂級影像。由于精湛的刀法,平衡的亮點分配,讓X90系列三部手機在所處價位都顯得十分“水桶”。
Ultra(包括至臻版和保時捷設(shè)計)的定位和Pro+類似,但區(qū)別還是有的。Pro+更多是在Pro的基礎(chǔ)上做出取舍,而目前命名為Ultra的產(chǎn)品看起來則多了一些集大成之作的意思,它們往往有明顯區(qū)別于Pro的外觀、配置。
比如將小米12SUltra和小米12SPro放在一起,很難想象它們隸屬一個系列,還有像三星S22Ultra、榮耀Magic4至臻亦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三杯機型”不僅在高端旗艦,近兩年也有逐漸下沉的趨勢。比如去年5月的榮耀70系列,去年年底的Reno9系列,都有Pro+這樣的超大杯機型,有的系列雖沒有超大杯之名分,但定位其實不亞于超大杯,成為價格上探的先鋒,比如RedmiK60冠軍版。
這是高端旗艦技術(shù)下放以及供應(yīng)鏈進步帶來的必然結(jié)果,廠商有更多的亮點和技術(shù)用于增強產(chǎn)品競爭力,推出更多細分機型,覆蓋更多價位。
目前,僅各品牌的旗艦、中高端手機還能保持著相對清晰的命名規(guī)則,中低端手機的命名則進入一個十分混亂的狀態(tài),很難從命名來區(qū)分彼此,對于不了解科技數(shù)碼的人,能依靠的只有官網(wǎng)字面說明和操作空間很大的銷售話術(shù)。這種對名稱后綴的濫用,影響的是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和信任。
現(xiàn)在手機廠商開發(fā)布會有個很不好的習(xí)慣,就是對優(yōu)勢猛烈宣傳,對于同系列產(chǎn)品差異又很少公開去講,大多以一句“按需選擇”就帶過去了,部分機型會細心一點地在商品詳情頁列一個表格,但大部分還是沒有。要我掏錢,又要我上網(wǎng)查配置或去線下問,了解彼此差異,用消費者的時間成本彌補廠商的宣發(fā)成本,這合理嗎?
這種濫用是今天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結(jié)果,企業(yè)不可能裁撤能大量出貨的產(chǎn)品線,那么就應(yīng)該對每條產(chǎn)品線和每個字母代表的后綴進行更為清晰的說明,讓消費者選擇的時候,知道自己買的是什么,不當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