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月
藝術史上從不缺少抽象的作品,這些作品能抽象到什么地步呢?抽象到畫究竟該哪邊朝上、哪邊朝下,也要引起爭論:比如這幅創(chuàng)作于1941年的《紐約市一號》。
在一次展覽中,展館負責人宣布,這幅畫在以往的七十多年間,一直被掛倒了——畫作中底部相鄰緊密的橫線代表著晦暗的天空,應該在上端才對。
等一下,姑且不說作品的擺放是否正確,這用紅黃藍膠帶貼出來的大小不一的格子,竟然是幅名畫?沒錯,這幅畫的影響力超乎很多人的想象,它的作者是荷蘭藝術大師蒙德里安。
大道至簡
1872年,蒙德里安出生于荷蘭,父親是當地小學校長,熱衷于用藝術來培養(yǎng)學生,叔叔是位職業(yè)畫家。家庭中的藝術氛圍感染了蒙德里安,使得他從上小學起就很崇拜會畫畫的人。
蒙德里安用幾句話就說服了父親,跟叔叔學起了繪畫,十七歲就考取了教師資格證。當然,他一天美術老師都沒當過,最后他選擇在藝術院校深造,一邊接受專業(yè)的繪畫訓練,一邊接觸最新潮的藝術流派。
蒙德里安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對后印象派畫家凡·高及喬治·修拉推崇備至,他驚嘆于這些畫家對光與色的把控能力,忍不住追隨他們的腳步,創(chuàng)作了不少作品。
1908年,畢加索等人創(chuàng)立了立體主義畫派。他們的畫風逐漸變得抽象,開始將繁雜的線條簡化為幾何圖形。蒙德里安大受震撼:原來還可以這樣畫!這就是“藝術高于現實”嗎?
于是,他試著創(chuàng)作了《灰色的樹》。在這張畫中,蒙德里安試圖“擺脫”樹的自然面貌,僅用單一色調將樹的“本質”畫出來。
在這條追求“極簡”的道路上,蒙德里安越走越遠。
1918年,西班牙流感肆虐,蒙德里安也不幸染病。他把自己隔離在工作室中,切換成了“閉關創(chuàng)作”狀態(tài)。此時,他正琢磨著一個問題:將一幅畫抽象到極致,會是什么樣子呢?
將曲線變?yōu)橹本€,將斜線變?yōu)闄M線、豎線,將多變的顏色處理為完整的色塊,將煩瑣的構圖簡化為單純的格子……
直到1921年,蒙德里安重回大眾視野,帶來了一幅劃時代的作品:《黃色、紅色、黑色、藍色和灰色的構成》。
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許多人始終無法接受也無法理解他的作品,但在不少業(yè)內人士看來,蒙德里安在藝術流派迅速更迭的二十世紀初貢獻卓著,他的作品被定義為“新造型主義”,給人一種“大道至簡”的美感。
接下來,蒙德里安畫了不少“類似”的作品。這些作品的線條橫平豎直,顏色幾乎只由三原色和黑白灰構成。據說,蒙德里安還專門寫了一本名為《紅、藍、黃構圖》的著作呢!
你可能會問,他的畫究竟好在哪里?會不會是“皇帝的新裝”呢?讓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吧:
畫面中,粗細不同的黑色線條組成了大小不一的網格,在視覺上制造了“時快時慢”的動感效果;大塊的紅色正方形十分奪目,使畫面重心定在了左上角;為了平衡重心,畫家又在右下方安排了一個濃重的藍色方塊;左邊黃色的小長方形起到了“擺正”畫面的作用,不會使視覺感受因紅藍二色而傾斜??此齐S意排布的色塊,保持了整幅畫作的“平衡感”。
如此追求“動態(tài)”和“平衡”的作品,你能說它不是一幅好畫嗎?
在蒙德里安看來,所有的線條、所有的色塊(包括空白色塊)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們是平等的合作關系,共同維護了一幅畫應有的秩序。
他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畫風,除了受畢加索等人的影響,還離不開時代的原因。蒙德里安一生中先后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他把人們在戰(zhàn)亂中失去的“秩序”與“平等”以最純粹的形態(tài)描摹在畫布上,以此表達自己對和平的向往,理性、冷靜卻不失浪漫。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蒙德里安無所不在。他獨特的畫風深深影響了當代設計,無論是生活用品、時尚服飾,還是建筑家具,常常能見到紅黃藍格子與黑色線條,仿佛永不過時。
互動時間
設計參考圖:
請你發(fā)揮設計才能,設計一款“蒙德里安風”的物品吧!
我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