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硯文
(鄭州大學 歷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張家坡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灃河西岸馬王鎮(zhèn)西約500 米,在豐京遺址范圍內。1983—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張家坡西周墓地進行了多次發(fā)掘,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井叔家族墓地的發(fā)現(xiàn)。井叔家族墓地在張家坡村西,它包括一座雙墓道大墓、三座單墓道大墓以及若干較大的豎穴墓和馬坑、車馬坑等,這些墓葬大都出土井叔自作的青銅器。因此,可以確認這幾座大墓的墓主乃是不同世代的井叔。1984年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M157 和其東側M163 進行了發(fā)掘。M157 中沒有發(fā)現(xiàn)墓主遺骨,M163 墓主為25—30歲的女性。對于這兩座墓的關系,前人研究多認為二者是夫妻異穴合葬墓,M157 墓主為井叔采,M163 墓主是井叔采的妻室——鄧仲氏之女,而M163 中出土的鄧仲犧尊為媵器。本文在觀察M157與M163 出土器物的前提下,分析兩座墓的年代,進而探討張家坡M157 與M163 之間的關系。
張家坡西周墓地的發(fā)掘者認為,盡管在M157中沒有發(fā)現(xiàn)墓主的遺骨,也沒發(fā)現(xiàn)可以說明墓主身份的隨葬器物,但是根據(jù)墓葬的坑位及其與附近墓葬的關系,可以推斷M157 墓主為井叔采,M163 的墓主為M157 墓主井叔采的配偶[1];張長壽先生認為,鄧仲犧尊的發(fā)現(xiàn)可以證明井叔采的夫人或許就是鄧仲氏之女[2];朱鳳瀚先生也認為,M163 墓主人應是M157 墓主井叔采之配偶,M163 墓中出土“鄧仲”所作犧尊,“鄧仲”或即是M163 墓主人的父氏,如此則這兩件犧尊屬媵器[3]。前人在判斷兩座墓葬的關系為夫妻墓后,皆認為鄧仲犧尊為媵器,而M163 的墓主或為鄧仲氏之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鄧仲犧尊為媵器,且M163 為M157 墓主人夫人之墓,那么鄧仲犧尊的年代應在井叔采生活的西周中晚期。但從造型與金文書體上看,鄧仲犧尊是西周早期器。因此,M163 與M157 的關系以及鄧仲犧尊的性質值得進一步探討。本文在觀察兩座墓中出土器物的基礎上,從陶器、銅器的年代以及銅器銘文的角度,對張家坡M157 與M163 的關系展開新的討論。
M157 位于張家坡西周墓地北區(qū)的井叔家族墓的最西側,與M152、M168、M170 作東西一線排列,構成井叔家族墓的核心。而且M157 又是該墓地中最大的一座,為“中”字型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墓室面積約34.5 平方米,屬大型高等級貴族墓。該墓曾遭嚴重盜擾,共發(fā)現(xiàn)九個盜坑,隨葬品大都被盜。棺蓋上和墓道內主要陳放拆散的車輛,雖有破壞,但大體上保存著下葬時的情景,三十個車輪、十二個車廂,還有軸、轅、衡、軛等。棺內殘存的隨葬品有兩件面幕上的玉飾,還有兩件小玉戈、兩件釉陶豆殘器、一件銅戈以及銅器殘片等。槨室西北角有兩件完整的大石磬,附近還有一些石磬殘塊。這兩件石磬可能是五件一組編磬的第二件和第五件,也許這組編磬原來就是陳放在這里的。玉器散落在西南角和南端,器型有璜、環(huán)、魚、面幕飾等,這些玉器大都是由棺內盜出散落在這里的。南墓道內除了車輛部件外,還有一條彩繪竊曲紋的方木。在墓道東壁車輪的南端,順著墓壁放置了一件帶柄的銅矛。此外,在盜坑里也發(fā)現(xiàn)不少隨葬品,計有石磬殘塊、玉器、銅車馬器以及釉陶豆等[4]。
M163 與M157 并列,墓底有兩棺一槨,墓室面積約38.1 平方米。該墓有5 個盜坑。M163 西壁上的盜坑和M157 的一個盜坑相通,以致M157 隨葬的石磬殘塊被翻擾到M163 的這個盜坑中。在此盜坑內發(fā)現(xiàn)許多遺棄器物,計有玉柄形飾、玉戈、玉璜、玉魚、玉鳥、玉笄帽、玉人形飾、玉片飾以及銅鼎足、車馬器等五十多件。此外,在南端二層臺上還保存著一部分青銅禮器,計有鄧仲犧尊一件,犧尊蓋一件,井叔鐘兩件(一大一?。付∽鹨患?,父辛卣蓋一件,爵一件,獸頭車一件,鴨頭杖首一件,還有鼎耳、簋耳、盤、镈等銅器殘塊。從有殘片等情況來看,南面二層臺上的銅器似乎也曾被擾動過。在墓室四面二層臺上都發(fā)現(xiàn)有漆器的殘痕,但器形已不可辨認。在棺內有一些劫余的玉器散置各處,有玉鹿、玉牛、玉鳥、玉戈、三件柄形器。棺槨之間在西側中部有玉柄形器、玉戈、玉環(huán)、玉玦等[5]。
M157 因被盜嚴重,陶器中可明確年代的僅有一件陶鬲(圖一),夾砂灰陶,方唇折沿,淺腹,襠較平,柱形足,器表腹部飾繩紋,三足之上附加齒狀凸飾,這種陶鬲通常被稱為仿銅式陶鬲,是豐鎬地區(qū)西周中晚期墓中常見的器型[6]。銅器中有一件銅戈,發(fā)掘者在報告中將其定為AX 式,屬于第三期[7],即共懿孝時期[8]。M157 南墓道出土的彩繪方木(圖二),有竊曲紋圖案,作中目形的S 形竊曲紋,從青銅器中竊曲紋形式演變資料可知,其年代可以早到西周中期偏晚[9]。
圖一 陶鬲(M157:105)
圖二 彩繪方木(局部)
M163 中出土物可以判斷年代的有六件,分別是父丁尊、父辛卣蓋、銅爵、鄧仲犧尊各1 件,井叔鐘2 件。父丁尊(圖三,1),敞口,卷沿如喇叭狀。粗長頸,鼓圓腹,圜底,高圈足,圈足下部外侈,全器頸、腹、圈足三部分界限分明,腹中部光素,上下均有紋飾。據(jù)《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與Ⅱ型2式尊相近,年代為西周早期[10]。根據(jù)銘文“父丁享戉”推斷其為商遺民器。父辛卣蓋(圖三,2),剖面呈橢圓形,隆起的頂上有花蕾狀鈕,蓋沿下折,中部束腰,下口略外侈,器蓋內鑄銘文“掔父辛”,其年代為西周早期[11]。銅爵(圖三,3),考古報告中定為Ⅲ式,流及尾皆較短寬,口部近流處有傘狀短柱一對。柱體內圓鼓而外扁平,橫截面為半圓形。器腹垂直而深,圜底。腹平面為橢圓形。腹上部有獸首單鋬。三足短而外撇,實心,橫截面為扁窄的三角形,如刀狀。柱后移至流口與鋬之間,三足作刀片狀,顯然是西周早期爵的特征。鄧仲犧尊,其器體所飾花紋為繁縟的復層式設置,屬于較早風格,而龍、夔、獸面之類紋樣又常見于西周早期[12],且銘文“鄧仲作寶尊彝”(圖四,1、2)與葉家山出土西周早期的曾侯犺帶蓋圈足銅簋[13]銘文“曾侯犺作寶尊彝”(圖四,3、4)的金文書體極其相似,由此可推斷,鄧仲犧尊年代為西周早期[14]。井叔采鐘(圖三,4 左),篆部和甬上飾波浪紋,旋飾四乳,右欒和左欒有銘文共38字,記述井叔采作“朕文祖穆公大鐘”,為西周中期懿孝時器[15]。另一件井叔采鐘(圖三,4 右)僅器型稍小,其形制、紋飾、銘文完全相同。以上青銅器中,父丁尊、父辛卣蓋、鄧仲犧尊顯然都不是井叔家族器。同時,這六件銅器,除了井叔采鐘,其他年代皆為西周早期。
圖三 M163 出土青銅器
圖四 鄧仲犧尊 (M163:33) 和曾侯犺帶蓋圈足簋(M111:60)銘文拓本
根據(jù)以上分析,M157 的年代應在西周中晚期。在此,就存在兩種可能。一是M157 與M163 關系為夫妻異穴合葬墓。井叔采鐘出現(xiàn)在M163 里是基于貴族墓地的夫人墓中會有其夫之青銅禮器[16],因此M157 的墓主為井叔采,M163 的墓主為井叔采的配偶。那么,鄧仲犧尊作為西周早期的器物,其性質就不是媵器,而M163 的墓主也不是鄧仲氏之女。原因有二:其一,鄧仲犧尊上的銘文為“鄧仲作寶尊彝”,沒有直接的內容顯示其為媵器;其二,作為廣義的媵器而言,父親或本家可以用自己的器物當成陪嫁媵器,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父親的器物都是自作用器,不會以祭祀父母或享孝祖先的用器為陪嫁[17]。因而,鄧仲犧尊不僅與M163 不是同一時代,也不是媵器,所以M163 的墓主應不是鄧仲氏之女。
二是M157 和M163 的關系不是夫妻異穴合葬墓,鄧仲犧尊為媵器,M163 的墓主為鄧仲氏之女,年代為西周早期。發(fā)掘報告中指出:“西壁的盜坑和M157 的一個盜洞相連通,以致把M157 隨葬的石磬殘塊都翻擾到這個盜坑中?!薄皬挠袣埰惹闆r來看,南面二層臺上的銅器似乎也曾經擾動過”,且M163 中出土的其他青銅器年代皆為西周早期。結合其他出土器物年代及M157 中可能存在“鐘磬組合”,我們有理由推測墓中出土的井叔采鐘或許是從M157 被盜帶入M163 中的,M163 的年代為西周早期,其墓主為鄧仲氏之女,鄧仲犧尊為媵器,M157 和M163 的關系不是夫妻異穴合葬墓。
就目前考古資料來看,張家坡M157 與M163因被盜嚴重,無法窺其全貌,但關于鄧仲犧尊的性質問題、M157 與M163 的關系問題仍可討論一二。
如果M157 與M163 為夫婦異穴合葬墓,M163年代應與M157 相近,屬于西周中期。根據(jù)西周時期的媵器制度,鄧仲犧尊作為西周早期器物不應是媵器。反之,如果鄧仲犧尊是媵器,M163 的墓主是鄧仲氏之女的話,那么M163 的年代應為西周早期,井叔采鐘作為西周中期的器物有可能是從M157 被盜帶入M163 中的,且M163 中出土的其他青銅器皆為西周早期風格。如此,M163年代應為西周早期,早于M157 的年代,自然兩墓也不是夫婦異穴合葬墓。另外,M163 中出土遺物除井叔采鐘外年代均偏早,為西周早期器,且M157 墓室面積小于M163 墓室面積。綜合前文所述,我們更傾向于M157 與M163 的年代不同,兩座墓的墓主可能不構成夫妻關系。M163 的墓主為鄧仲氏之女,鄧仲犧尊為媵器,M163 中的井叔鐘與編磬為M157 中的鐘磬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