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萬特·帕博(1955年4月20日—? ? ),出生于瑞典斯德哥爾摩,著名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權威專家。
2000年被評為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科學院院士;2007年被《時代》雜志評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2013年獲得格魯伯遺傳學獎;2019年獲得威利生物醫(yī)學科學獎;202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斯萬特·帕博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創(chuàng)立者與領導者。他的母親是從愛沙尼亞流亡到瑞典的化學家凱琳·帕博,他的父親是著名的生物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蘇恩·伯格斯特龍,帕博從小跟著母親長大。
帕博小時候就對考古學非常感興趣,他的房間堆滿了史前瑞典人制作的陶器碎片。在帕博長大的斯德哥爾摩郊區(qū),周圍有一片森林,小孩子們可以在其中到處奔跑,盡情玩樂。帕博和同學們經常在學校后面的森林里玩“石器時代”的游戲。13歲那年,帕博和母親一起到埃及度假,第一次接觸到了木乃伊,他對埃及、木乃伊和金字塔非常著迷,從那時候起,他萌生了研究木乃伊的想法。
因此,帕博上大學時,選擇在人文學院學習科學史、埃及考古學、俄語等課程。但很快他就對這些課程失去了興趣。兩年后,帕博轉學醫(yī)學,之后又讀了一個分子遺傳學的博士學位。
帕博在讀博期間的研究方向是人類免疫學,在實驗室里研究腺病毒,但他本人的興趣卻不在此。當時,DNA提取技術正興起,帕博決定利用業(yè)余時間偷偷研究古埃及的木乃伊,試圖從中提取DNA樣本。這個想法在當時非常超前,別說提取古人類DNA了,連提取古動物DNA都沒有過。
1981年,帕博開始了“秘密”實驗。他先買了一塊動物肝臟,將其放在50℃的實驗室烤箱里好幾天,想以此模擬木乃伊的形成狀態(tài)(腐臭的氣味大到差點露餡,畢竟其他人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證明有沒有可能從木乃伊身上提取DNA。這次實驗帕博成功了。
成功的喜悅讓帕博打算在真的木乃伊上提取DNA。最初的木乃伊樣本來自他的一位朋友——芬蘭的埃及古物學者羅斯季斯拉夫·霍爾特爾,他是一家博物館的館長,該博物館里收藏了一些木乃伊。羅斯季斯拉夫雖然不讓帕博對他的木乃伊開膛破肚,但允許帕博從一些木乃伊的斷裂處取樣??上У氖?,經過檢驗后,在這些粉得掉渣的樣本里,除了一坨棕色的東西,啥也沒有看到,沮喪的帕博只能擴大木乃伊樣本的搜索范圍。在朋友的幫助下,他找到了收藏大量木乃伊的德國國家博物館群,并從那里取得了樣本。這一次帕博真的發(fā)現了木乃伊的DNA。
1984年,29歲的帕博發(fā)表了一篇在木乃伊身上成功提取DNA的論文。然而,這篇論文在學界沒有激起任何水花,雖然帕博有些沮喪,但還是繼續(xù)踐行自己的想法。同年11月,當帕博想辦法測序克隆出來的木乃伊DNA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實驗室報告他們從一匹斑驢的皮膚上提取了DNA并進行克隆,其結果發(fā)表在《自然》上。斑驢曾是一種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動物,于1883年滅絕。也就是說,在帕博嘗試利用DNA克隆技術研究古代人類時,也有一群科學家在做類似的事情。與年輕的博士研究生帕博不同,該研究的負責人阿蘭·威爾森是當時最負盛名的演化生物學家之一。
直到1987年,帕博才有機會到威爾森的實驗室繼續(xù)做研究,因為那里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專門研究古代基因的地方。從此,帕博迎來了真正的職業(yè)生涯轉折點,他的研究也走上了快車道。
1997年,帕博首次確定了第一個來自人類已經滅絕的親戚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序列。三年后,帕博首次繪出了尼安德特人的完整的基因組草圖。這種高質量的史前人類基因組序列,能幫助重建人類的演化歷史。
2010年,帕博還測序鑒定了在西伯利亞丹尼索瓦洞穴中發(fā)現的一截超過3萬年的指骨,發(fā)現了又一種史前人類——丹尼索瓦人。他的后續(xù)研究顯示,澳大利亞原住民、新幾內亞和菲律賓人群里都有來自丹尼索瓦人的基因。他還發(fā)現,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傳給我們的基因變異體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生理效應,因為它們會影響我們對疾病的易感性,如糖尿病、過敏、血栓和潰瘍等。
今年67歲的帕博仍是一個活躍的研究者,他依然期待著去發(fā)現世上埋藏的、不為人知的古人類遺骨,每一塊遺骨都可能成為一塊人類歷史的珍貴拼圖。
帕博所開創(chuàng)的這個領域,將讓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理解,人類從何而來,又因何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