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賴月
一粒麥子的可食用部分,由外到內主要包括麩皮、胚乳和胚芽。麩皮(即麥麩)是小麥可食用的最外層部分,以膳食纖維為主;麩質則是胚乳中的營養(yǎng)成分。麥子的胚乳以淀粉為主,還含有谷蛋白和醇溶蛋白,這兩類蛋白質的復合物就是麩質。對于“麩質”一詞你可能會感到陌生,不過要是提到“面筋”,想必你就很熟了。我們常見的面筋其實就是麩質。在和面時,麩質蛋白吸水后會膨脹,然后互相黏結形成麥膠,面團因此具有彈性和韌性。
我們常見的面筋就是麩質
麩質蛋白吸水使面團具有彈性和韌性
顧名思義,無麩質飲食就是排除所有含麩質食物的飲食方式。然而,以小麥、大麥和黑麥為原料生產(chǎn)加工的各種食品,例如面包、蛋糕、餅干、啤酒、醬油等,都含有麩質,就連某些食品添加劑(比如麥芽糊精、胚芽油等)也含有麩質。如嚴格遵循無麩質飲食,對這些食物就都得說“拜拜”了。
不過,雖然同樣有一個“麥”字,燕麥、藜麥和蕎麥卻并不含麩質。事實上,許多谷物都天然無麩質,比如大米、玉米、高粱。但需注意的是,很多燕麥片在生產(chǎn)過程中會加入麩質以補充谷蛋白,因此消費者在購買燕麥片時需要注意包裝上有無“無麩質”標識。
“無麩質”標識靠譜嗎?
某些進口食品上會有“無麩質”的標識,但其實這些食品并不是完全無麩質的。根據(jù)歐盟的相關規(guī)定,只要食品中麩質含量不超過20 毫克/千克就可以加上這樣的標識。如果你對微量的麩質也很敏感,那么你在購買包裝食品時就得仔細查看配料表,并留意配料表附近有沒有“該食品的生產(chǎn)線生產(chǎn)過含麩質的食物”這樣的文字說明。
無麩質飲食主要針對的人群包括乳糜瀉患者、非乳糜瀉的小麥敏感患者,以及小麥過敏患者。
其中,乳糜瀉(又稱麥膠性腸?。┦且环N慢性、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基因的易感性,乳糜瀉患者對麩質無法耐受。他們在進食麩質后,免疫系統(tǒng)會攻擊自身組織,出現(xiàn)腹瀉、嘔吐、疲勞、皰疹樣皮炎、體重減輕、貧血等癥狀。如果持續(xù)攝入麩質,最終會導致小腸絨毛萎縮,人體就無法正常吸收營養(yǎng)物質。對于乳糜瀉,目前唯一的治療方法是嚴格采取終生的無麩質飲食方式。
對于乳糜瀉患者,麩質觸發(fā)的是特異性免疫應答;而對于非乳糜瀉的小麥敏感患者,麩質觸發(fā)的則是先天免疫應答,這會導致腸道出現(xiàn)炎癥,引起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癥狀。因此,非乳糜瀉的小麥敏感患者也需要無麩質飲食。
對小麥過敏的人雖然能吃大麥和黑麥,但是不能吃小麥及其制品,因此對他們來說無麩質飲食也是一種選擇。
近年來,瘦身成為一種潮流,無麩質飲食因此很火,甚至就連飲用水都被貼上了無麩質的標簽以提高銷量。無麩質飲食最大的噱頭就是有利于減肥,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實際上,無麩質飲食主義者可以選擇的主食種類有嚴格標準,那些瘦身的人因為哪頓飯的主食不符合要求就不吃了,更別說高熱量的糕點了,自然就減少了能量攝入,所以體重才會減輕。但這與無麩質飲食本身并無關系。換言之,通過其他方法控制能量攝入,同樣會變瘦。
對于普通人,無麩質飲食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益處。相反,不吃麩質可能會導致全谷物攝入不足,這會引起人體缺乏維生素B12、葉酸、鋅、鎂、硒、鈣等營養(yǎng)素,反而不利于心血管健康。此外,為了保證口味,無麩質產(chǎn)品大多經(jīng)過精細加工,可能會被添加更多的糖和油,因此會增加患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謝疾病的風險。
總的來說,對于無麩質飲食,普通人完全沒有必要盲目跟風,建議還是多吃點天然全谷物,保證營養(yǎng)均衡。更何況,與普通食品相比,無麩質食品要貴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