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當下中國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的價值取向

2023-01-21 01:53:01張智華楊禹琪
民族藝術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題材青少年家庭

張智華,楊禹琪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文藝創(chuàng)作時曾說過:“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任何一個時代的經(jīng)典文藝作品,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都具有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只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系、休戚與共,才能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聲音。”①習近平:《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12月1日。電視劇作為反映社會文化價值觀念的重要媒介載體,通過人物形象塑造、情節(jié)設置、主題表達等滲透時代和社會的價值取向。近年來,隨著《虎媽貓爸》 (2015年)、 《小別離》 (2016年)、 《小歡喜》 (2019年)、 《少年派》(2019年)、《小舍得》 (2021年)、《大考》(2022年)等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的熱播,各種現(xiàn)實生活中的家庭教育問題紛紛被呈現(xiàn)在熒幕上,引發(fā)了各個年齡段觀眾的強烈共鳴,以正確的價值導向?qū)ι鐣?、家長及其子女產(chǎn)生了影響。

一、中國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的概念及特點

我國電視劇自萌芽階段開始就十分注重其教化功能發(fā)揮,尤其強調(diào)對青少年兒童的教育。教育題材電視劇的本質(zhì)應當是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和反映當代青少年的價值觀,能夠?qū)ι鐣逃庾R的形成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從廣義上講,教育題材電視劇指的是從各方面影響青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電視劇,例如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視劇、科普知識教育題材電視劇、思想道德教育題材電視劇等社會教育題材電視劇,但從狹義上講教育題材電視劇主要是指與學校教育相關的學校教育題材電視劇和與家庭教育相關的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本篇論文主要將研究視角放在教育題材電視劇中的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上,因為在觀眾眾多優(yōu)秀教育題材電視劇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中,大多數(shù)逐漸將其敘事場景從校園轉向家庭,家庭空間成為反映青少年成長問題以及濃縮社會問題的重要場域,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主要是指以家庭空間作為主要敘事場域,重點展現(xiàn)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以及青少年成長教育的諸多問題,對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進行剖析和探討,最終呈現(xiàn)父母與子女的雙向成長與和解的電視劇。同時大多數(shù)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也涉及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原生家庭、隔代教育、青春期教育等社會熱點議題,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也成了家庭倫理劇與青春校園劇融合的電視劇,是當代電視劇的重要選題之一。

相較于青春偶像劇在發(fā)展中存在的情節(jié)脫離現(xiàn)實、構筑烏托邦式的理想生活等問題,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打造場景、鋪陳敘事情節(jié)、抒寫人物情感,力謀真實性,最大程度地貼近現(xiàn)實生活,讓觀眾在日?;瘜徝肋^程中產(chǎn)生更多的共鳴。

在敘事情節(jié)方面,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將人物角色放置在家庭中,置放在親情、友情中,在瑣碎甚至 “一地雞毛”的現(xiàn)實生活描摹中,更多地去展現(xiàn)普通人的情感和命運、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沖突并破解代際問題,在最大程度上與觀眾共情?!洞罂肌穼⒁暯窍鲁林烈粋€普通縣城,以平視的視角展現(xiàn)幾個來自不同類型家庭考生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以一種 “生活流”的方式,將日?;纳?、普通人的情感融入敘事,較好地展示了中國式的親情、友情、師生情,又較為立體地抒寫出醫(yī)護工作者、警察、基層干部等面對突發(fā)事件時同舟共濟的大愛與大義。這些情感脈絡的交錯與匯聚,讓觀眾在靜水深流處感受到了人性的美與善。熱播劇 《小舍得》中當代家庭在面對教育問題時出現(xiàn)的各種崎嶇心態(tài)、家長們教育過程中的困惑以及家長們與孩子們的沖突和碰撞等都被描繪得入木三分。在演員選擇及演技表現(xiàn)方面,這些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中的家長、青少年的演技因自然、不做作而凸顯真實性。在 《小歡喜》中,演員周奇飾演的方一凡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高三差生形象,這本來是一個較為類型化的角色,但演員通過一些細節(jié)將人物塑造得真實而生動。比如方一凡和季楊楊之間的“相愛相殺”、對 “女神”陶子的小心思、與父母之間的關愛互動,還有對表弟的愛護等等,演員通過這些細節(jié)將方一凡這個角色生動鮮活地演繹了出來。同樣,由李庚希飾演的喬英子也真實而個性鮮明,明明受了委屈但因為媽媽哭了所以只能道歉的難過、忍無可忍的爆發(fā)和爆發(fā)后的悔恨,其對這些心理情緒的捕捉都十分到位。從場景布置及服化道的設計來看,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中所呈現(xiàn)出的 “小細節(jié)”,能夠讓觀眾產(chǎn)生極強的代入感。例如,在電視劇 《小歡喜》中,三個高考家庭所居住的 “書香雅苑”小區(qū)里、樓道里貼滿了各種不同類型補課機構的小廣告;“春風中學”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有成績排名、學習計劃、每日練習題以及各個高校的報考信息;被賦予了很大希望的喬英子家中墻上被宋倩貼上各大名校的?;?,同時在冰箱上貼滿了宋倩制定的各種營養(yǎng)食譜和計劃……而作為現(xiàn)實主義題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大部分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將 “戳中觀眾痛點”以及引發(fā)社會各界對教育問題的思考看作是其凸顯現(xiàn)實主義精神的利器,具有時代性和話題度的社會性議題是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在紛繁多樣的電視劇市場中脫穎而出的法寶。例如:《虎媽貓爸》通過探討父母總將自己與 “別人家的孩子”相比的攀比心,描述新手父母在教育問題上的焦慮心理;《小別離》則聚焦中產(chǎn)階級家庭的 “低齡留學熱”現(xiàn)象,對 “應試教育”“青春期叛逆”“中年危機”等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小歡喜》在展現(xiàn)高考這個國民話題的同時,更是將“喪偶式育兒”“心理教育”“空巢子女”“青春期性教育”“抑郁癥”“家庭責任承擔”等社會萬象議題融入敘事過程中;而在電視劇《帶著爸爸去留學》中,除了聚焦黃家父子之間的親情之外,父輩的婚姻關系也是劇中所表現(xiàn)的重心。近年來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對天價學區(qū)房被火熱炒購、與普通民眾的收入水平失衡的現(xiàn)狀也進行了反映和批判,重塑了公民追求教育公平理想信念的信心。

二、當下中國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的價值取向表現(xiàn)

電視劇藝術作為大眾文化傳播的載體所具有的文化導向功能與教育功能,決定了其能夠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鋪陳、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題的提煉來建構相應的價值體系,進而深刻影響人們的社會價值、生活方式的選擇和個體文化理念的形成。電視劇的價值取向也反映著社會意識和大眾思想文化的價值取向變遷。電視劇作為主流價值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呈現(xiàn)媒介,在價值取向上應傳播正確且積極的價值觀念。

(一)聚焦教育痛點與折射現(xiàn)行教育體制的弊端

中國家長歷來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由于人口基數(shù)較大而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導致重點學校數(shù)量稀缺和學前班、小升初、中考、高考等階段性考試競爭激烈的現(xiàn)象;同時,一些重點學校除了考察學生的應試知識外,往往還要考察報考學生的特長,包括數(shù)理化競賽的能力和寫作、演講、音樂、舞蹈、美術等方面的才藝,因此家庭對于青少年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nèi)容越來越多元,這也導致了近年來 “教育支出”占據(jù)家庭總支出的比例逐漸增大、在家庭各項支出中的權重較高的現(xiàn)象。于是,在大眾文化傳播的輿論場上,家長們可以看到各類教育相關內(nèi)容的話題此消彼長、長盛不衰:從幼升小到小升初、中考、高考的 “闖關式升學”再到家長們的“學區(qū)房焦慮心理”、對課外補習班的爭議,再到 “假期游學夏令營”“出國留學”“藝考熱”等現(xiàn)象均有所涉獵。這些輿論場上的教育話題及所聚焦的教育痛點也正是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的重要題材內(nèi)容。從 《小別離》到 《陪讀媽媽》聚焦低齡留學熱現(xiàn)象,關注升學問題的 《虎媽貓爸》《小舍得》,以及聚焦高考的 《小歡喜》 《少年派》等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在一定程度上也對中國社會教育面貌和客觀現(xiàn)實問題進行反映,但大部分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會以一種反面教材的形式凸顯其批判價值。劇中探討的無論是 “學區(qū)房”還是 “補習班”等教育話題,究其根本是在對父母在子女教育上的盲目競爭進行反思和對社會教育資源被壟斷的批判。

在新媒體文化的裹挾下,社會上 “向上流動”的理論論調(diào)給大眾帶來的心理暗示讓各個 “階層”開始焦慮地尋求 “更上一層樓”的通道,而最容易 “改變命運”的向上途徑就是教育。同時,大眾也被一種 “劇場效應”所 “綁架”,以期爭取更多優(yōu)質(zhì)資源。這種 “劇場效應”主要是指在觀看一部戲的時候,如果前排的觀眾站起來了,后面的觀眾為了看清表演被迫也要站起來,最終會導致整個劇院的觀眾站立著觀劇,甚至有些觀眾為了不被擋住視線而不得不拼命努力踮起腳尖才能看到。這種 “劇場效應”所反映的是教育體制中存在的弊端,理應受到批判。無論是 《虎媽貓爸》中畢勝男在經(jīng)歷了 “幼升小面試” “擇校躁動”等挫折之后,將教育焦慮轉移到了力謀進 “第一小學”的執(zhí)念上,還是 《小別離》中普通工薪階層琴琴一家為了出國留學做出的 “賣房”和 “換媽”舉動,看似夸張的情節(jié)現(xiàn)象背后實質(zhì)上反映出當代家長的盲從和焦慮心理,也試圖讓觀眾通過劇中父母的 “瘋狂行為”反思自身行為,進而獲得教育。除了父母自身對子女教育的焦慮心理,這些教育現(xiàn)象也折射出現(xiàn)行教育體制存在的弊端和引發(fā)對時下教育資源壟斷導致階層固化結果的反思。

(二)探討 “原生家庭”影響與反思代際關系僵化

自古以來,以血緣和婚姻關系為基礎的家庭始終是中國社會的細胞,同時注重家庭觀念及倫理關系也是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內(nèi)核。廣義的家庭主要是指人類進化的不同階段中的各種家庭形式,而狹義上的家庭是指父母加子女構成的 “核心家庭”、生活單位。因由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轉型和生育政策的影響,中國家庭結構逐漸朝著 “核心家庭”的方向轉變,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單位制“集體生活”和農(nóng)業(yè)社會幾代同堂的家族結構模式被不斷消解,新時代 “原生家庭”中父母對子女的影響相較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和21世紀之初更加廣泛深刻,父母成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里的 “原生家庭”是一個具有時間色彩的社會學名詞概念,主要是指稱子女在結婚成立新家庭之前,與原生父母共同構成的生活單位,根據(jù)社會學家的調(diào)查研究,“原生家庭”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子女早期的性格形成、價值取向、思維與意識的養(yǎng)成、行為選擇等。很多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都在描寫這樣的家庭,揭示無論身處何種階層、模式的中國家庭都會遇到的代際關系難題。例如對 “單親家庭” “留守家庭”等異質(zhì)化家庭對青少年的影響進行深刻剖析?!稁е职秩チ魧W》中的武丹丹在出國留學前曾經(jīng)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個身處幸福世界的小公主。然而在她的親生父母離婚、迎來了一個從天而降的 “后媽”后,她的行為舉止開始突變,其失蹤、報復等鬧劇不斷被上演,以此在父母那里找到存在感。同樣,這種異質(zhì)化家庭的影響在 《小歡喜》的喬英子家庭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體現(xiàn)。家庭專權者宋倩專權而又脆弱,家庭蟄伏者喬英子帶有反抗情緒的同時卻又帶著對母親的憐惜與憐愛,而家庭的編外人員前夫喬衛(wèi)東則空有愛女兒的心在這個家庭中卻缺少位置。創(chuàng)作者將這種夾雜著嚴酷與溫情、愛與恨的家庭氛圍呈現(xiàn)給觀眾,引發(fā)大眾對異質(zhì)家庭關系的探討。

同時,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也直接呈現(xiàn)出不少中國家庭的沖突和教育方式,例如中國家庭中最常見的 “愧疚教育”。父母對子女的一切付出都是出于最純粹無私的愛,只要孩子能走上他們認為 “最理想”的道路。例如:《少年派》中,本來氣質(zhì)優(yōu)雅的錢三一媽媽在發(fā)現(xiàn)兒子有早戀苗頭時不惜用惡毒言語中傷林妙妙,只為兒子能心無旁騖地專心學習。《帶著爸爸去留學》中的父親黃誠棟更是對兒子過度保護,躲在路上、學校草叢里“保護”兒子;而另外一位母親劉若瑜在為兒子陪讀前曾經(jīng)是著名腦外科醫(yī)生,但是為了照顧孩子在國外的起居,她選擇放棄了自己的事業(yè)和理想。在 “愧疚教育”的影響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代際關系不再平等。這種不求回報的單向度給予,只是父代對子代的一種控制和情感壓迫,在溝通缺位的情況下,弱者只能被迫接受強者 “專橫”的關心。在《小歡喜》中,宋倩與喬英子這樣的單向給予親情關系,有著最令觀眾 “窒息”的體現(xiàn)。宋倩身為金牌教師嚴格限制女兒的娛樂時間,為喬英子制定了通向清華、北大的嚴格計劃。同時在心理層面上,她也無法接受別人分去女兒對她的愛,過強的控制欲壓得喬英子喘不過氣來,最終把喬英子逼進了抑郁癥的深淵。

(三)溫暖治愈與正確教育理念的輸出

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在呈現(xiàn)不同家庭模式中的各種問題同時,其實也是在向觀眾傳遞一種更為多元化的教育觀,這包含時代和社會變遷之下,傳統(tǒng)家庭教育觀向新時代教育觀的轉變。首先,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尊重。在早期的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 《家有兒女》系列中,夏東海和劉梅一家傳遞出的 “開明教育” “學會與孩子進行溝通”等教育理念,這到今天看都非常超前。在 《小歡喜》中,三個家庭所采用的不同教育觀念也更具有現(xiàn)代性:方一凡因為成績不理想,希望參加藝考,母親童文潔本來強烈反對,但冷靜下來,依然選擇尊重和支持兒子的意愿。喬英子熱愛天文學,父親喬衛(wèi)東投其所好,送給英子一套天文主題的樂高,宋倩雖然嘴上說著這會耽誤英子的學習時間,但還是愿意坐下來,跟女兒一起完成樂高的搭建。季勝利也從一開始反對季楊楊的賽車夢想到最后親自體驗開賽車的樂趣。當家長們放下苦口婆心的說教,陪孩子共同努力克服成長和學業(yè)中的困難時,孩子們不再以對抗的姿態(tài)面對父母,他們開始明白父母的苦心,并且愿意接受父母的要求。其實當下中國家庭普遍缺失的正是這種相互尊重的平等教育觀念,這也導致許多孩子將父母視為強權政治推行者與霸權主義者,這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代際沖突。其次,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也普及了很多具有實用性的教育知識。例如:在 《帶著爸爸去留學》的每集片尾,都會有留學相關知識的科普彩蛋,這其中包括中國領事館之于海外華人的重要性、小費文化、搭車文化、留學中介等相關知識,對于即將送兒女出國留學的父母來說,這樣的實用性知識的輸出也迎合了他們想要更多了解留學生活的心態(tài)。

隨著 “慢生活”概念的不斷提及和應用,國家廣播電視局總局對于電視劇正能量的倡導也深入人心,電視劇創(chuàng)作不僅要 “貼近生活、貼近人民、貼近大眾”,還需要有更多正能量的導向,而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在正能量的價值取向輸出方面逐漸從倫理矛盾轉向溫暖治愈的方向?!缎g喜》里,雖然時常會有代際沖突的不斷上演,但家長對孩子們的尊重和血濃于水的親情以及孩子們彼此陪同成長、不離不棄的友誼也產(chǎn)生了治愈人心的效果?!兑约胰酥反蚱屏藗鹘y(tǒng)家庭的血緣界限,在這個母親角色缺位的重組家庭中,布滿了細碎又溫暖的家庭生活片段,流動著比血緣更濃的羈絆與親情,該劇以溫暖積極的正向表達治愈觀眾的心靈。

(四)關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與父母的“中年危機”

在家庭教育愈發(fā)功利化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父母往往秉持 “唯成績論”的意識,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而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在關注青少年成績教育問題的同時,也呼吁家長對青少年的內(nèi)心成熟與身心健康的關注。在 《小歡喜》中,在宋倩營造的緊張家庭氛圍和高考壓力之下,英子最終走到了抑郁癥邊緣,加之往屆學生丁一的跳樓事件都使得“青少年抑郁癥”問題被再度強化。據(jù)201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 (WHO)統(tǒng)計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抑郁癥患者,近10年來患者增速約18%。而在抑郁癥患者中,青少年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根據(jù)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9—18歲青少年抑郁癥狀的檢出率為14.81%左右。①參見谷雨數(shù)據(jù) 《青少年抑郁癥狀檢出率15%背后是怎樣的中國式父母》,騰訊網(wǎng),https://new.qq.com/rain/a/20201010A05ZA300,發(fā)表時間2020年10月10日。而在 《小歡喜》中,英子患上抑郁癥后,她的父母聽取醫(yī)生的建議嘗試從朋友做起、努力去改變,還有方一凡、陶子以及像劉靜阿姨這樣溫柔知心朋友的陪伴,英子最終走出了抑郁情緒,這也給許多抑郁癥患者和其父母指出了一條正確的路徑。除了抑郁癥等心理健康問題外,青少年時期最不可避免的話題之一就是看似棘手同時也極具普遍性的青春期 “早戀”與“性教育”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家長對這些問題往往會采取逃避和強烈抵制的行動,這就會與青春期渴望擁有獨立人格和意識的青少年產(chǎn)生對抗。在 《小歡喜》中,方一凡和喬英子僅僅因為一個 “愛的抱抱”,就讓兩家家長如臨大敵;而兩人共用一條吸管、一起喝一杯奶茶的行為,則在雙方家長眼中成了他們早戀的 “實錘”。但方圓一家對待 “性”的態(tài)度,不是逃避,即使在兒子床下發(fā)現(xiàn)了“成人雜志”,也沒有立馬對方一凡進行批斗教育,雙方進行了坦誠、直白的交談,家長對相關知識的認知輸出非常及時,同時也衍生到了尊重女性、男女日常人際交往方面的教育。

除了父輩與子女因價值觀的差異導致的沖突外,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也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父母們面臨著的包括情感、職場、健康等在內(nèi)的 “中年危機”境遇。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劇在展現(xiàn)其危機之時,也探討了解決危機的方案。例如:在 《小歡喜》里,喬英子父母的 “情感危機”得以化解,從家庭中出走的喬爸爸與妻子復婚,又回到了家庭里;他坦然而誠懇地檢討了當年自己對婚姻和家庭的叛逆,最終獲取了妻子和女兒的原諒。而方圓雖然遭遇了人到中年的 “失業(yè)危機”,但他并沒有一蹶不振,而是開網(wǎng)約車“靈活再就業(yè)”;并且在開車的過程中,結識了一位導演,開始了兼職配音的生涯,最終成為一名 “斜杠青年”。

三、當下中國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多元價值取向的作用

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的魅力就在于因其多元價值體系的存在,給足了觀眾可以討論的空間,這類電視劇通常會給觀眾帶來一些思考和引發(fā)對某些問題的探討,隨著故事的展開和各種人物價值取向的碰撞、交流與對話,觀眾對其某些人文價值的迷思或許最終會找到答案,從而發(fā)揮其價值取向?qū)虻淖饔?。這種媒介對觀眾的多元價值取向作用可以與雅克·拉康的 “鏡像理論”聯(lián)系在一起。其 “鏡像理論”本質(zhì)的核心內(nèi)容是他者對自我的建構作用,即自我身份的認知是借助他者的力量而達成的,這其中的自我身份認知包括思維意識、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在所有的傳播媒介中,電視是最典型的能夠在家庭場域被家庭成員共同接受的一種大眾媒介,同時對于電視劇來講,通過“不在場的在場”這種意識輸入與引導能夠最大限度創(chuàng)造一種所謂的 “日常生活場”,而展現(xiàn)有關家庭故事的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能夠有效地影響和作用于這種 “生活場”,讓觀眾通過劇中的家庭故事,引發(fā)對自身家庭狀況及教育問題的思考,使得劇中的家庭與現(xiàn)實中的家庭共同構成一個休戚與共的互動空間。尤其是 《小歡喜》 《小別離》等這類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并非針對某一年齡段的受眾,而是全體家庭成員都能觀看的電視劇,觀眾在觀劇過程中觀看到的不僅僅是熒幕中的百態(tài)家庭故事,更是不同年齡段觀眾對家庭生活、教育問題、代際關系等的自我認知、自我診斷的鏡像存在,屏幕上的家庭與屏幕下的家庭共同成就一種 “使用與滿足”的雙向認同。

(一)對青少年價值取向的影響

青少年時期是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當代青少年更是在后現(xiàn)代文化語境的背景下與大眾媒介共同成長,極易受到大眾媒介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沖擊,被媒介所構筑的文化觀念和價值體系所裹挾和淹沒,因此電視劇對青少年價值取向的影響尤為重要。

在心理層面上,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的播出讓青少年在移情與共鳴中產(chǎn)生了對其所弘揚價值觀的深層次認同感。青少年在觀劇時會將自身與劇中的相關敘事情節(jié)相連接,并在其中尋找自身成長經(jīng)歷的影子。例如:在 《少年派》 《小歡喜》等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播出后,社交媒體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 “這就是我媽”等話題的高熱度討論,這種帶有“吐槽”意義的議程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是青春期必須依附于家庭的青少年心理困境的真實寫照。在 《小舍得》中,顏子悠難以承受母親田雨嵐營造的高壓學習氛圍,在家長會上當著眾人的面崩潰大哭,說出了 “我媽媽愛的不是我,是考滿分的我”的話,這讓許多青少年都感同身受。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說,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將青少年代入劇中角色的世界里尋找同類,以治愈自己。

在行為選擇上,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中的代際沖突與和解能使青少年進行反思,能夠讓青少年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無私且最真摯的愛,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與父母平等相處的參考答案。無論是 《小歡喜》中英子走出“畸形”的代際關系、最終考取了理想的南京大學,還是 《少年派》中林妙妙最終體會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開始學習以奮發(fā)圖強……這些積極向上的劇情,都給了青少年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與父母相處的一種參照。

(二)對父母研習為人之道的啟發(fā)

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最重要的收視對象為 “75后”為人父母的一代,雖然這一代父母經(jīng)歷了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生活與觀念等方面的變革,但他們的意識也受到了來自傳統(tǒng)父輩的深刻影響。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正是對準了這代父母在歷史中所處的獨特位置,以及這種獨特位置帶給他們的強有力影響,生動地呈現(xiàn)了他們處于 “舊”與 “新”轉換節(jié)點上的家庭和教育觀念。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說:“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奔彝ソ逃}材電視劇傳遞出的價值取向和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會給為人父母者予啟發(fā)——相較于審視孩子,父母們應當更注重審視自身。

首先,在家庭環(huán)境中,融洽的夫妻關系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基礎。費孝通先生曾在自己的著作 《鄉(xiāng)土中國》中提及夫妻關系與親子關系之間有緊密相連的影響,他認為夫妻關系并不僅僅是兩性關系,更是一種共同向子女負責的伙伴關系,因此夫妻關系影響子女的行為和認知。例如:在電視劇 《小歡喜》中,方圓和童文潔是非常理想的一對夫妻——董文潔直率、心地善良,方圓陽光積極、以柔克剛。當方圓失業(yè)久未重新就業(yè)時,童文潔無比心疼和包容,讓丈夫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增進了夫妻雙方的感情。這樣的和諧夫妻關系熏陶出的孩子雖然成績不理想,但人格健全、心理陽光、遇事不鉆牛角尖、懂得愛也付出愛。相反,離異家庭中的喬英子因為父母離婚后的緊張關系,一步步把英子的心理情緒推向了深淵,甚至她還產(chǎn)生了 “抑郁式自殺”的行為。在 《少年派》中,學霸錢三一父母的婚姻名存實亡,但這對夫妻卻沒有離婚,而是在一起湊合生活了15年,這樣的家庭氛圍造就了錢三一桀驁不馴的性格,也使得他在學校與同學交往時表現(xiàn)出了極度的不自在與不適。

其次,在家庭教育中陪伴溝通是對子女最好的愛。家庭溝通理論認為,溝通是化解父母與子女矛盾的重要方法,也是家庭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的基石;除了言語方面的溝通外,情感與肢體語言的表達也是溝通的重要方式?!缎g喜》中,季楊楊的父母季勝利、劉靜為了事業(yè)打拼,在他高三之前,一直在外地,在與孩子的相處上是一片空白,以至于他們突然回到孩子身邊,孩子百般抗拒,甚至不承認父母是自己的家長,學習成績也極不理想。季勝利和劉靜夫妻通過了解知道了孩子的興趣,能夠從兒子的角度出發(fā),嘗試去了解和體驗孩子的愛好,比如玩游戲機、練卡丁車,以關注他的興趣為突破口,一步步攻破了季楊楊的心理防線。在 《小舍得》中,南儷一家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會與孩子進行溝通,在遇到問題時也往往會共同面對,即使兩位父母偶爾也會因為夏歡歡的學習問題吵架,但在事后雙方也都會相互道歉并指出做錯的地方,這是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對父母的正向引導。

(三)對社會現(xiàn)實的洞察與關懷

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雖然呈現(xiàn)的是個體家庭中的教育問題,但所引申的思考遠不止于教育。家庭空間作為社會空間的一部分,以一種以小見大的方式深層次表征著社會空間存在的問題。一部揭示現(xiàn)實問題的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一定是著眼于觀察和表現(xiàn)生活的,呈現(xiàn)家庭生活的多重鏡面,往往引申出的是對當下社會現(xiàn)實的觀察和思考,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教育意識的轉變。例如 《家有兒女》作為早期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其中所呈現(xiàn)的一些新潮、開放的家庭教育理念就推動了部分觀眾對 “早戀” “重組家庭”等問題看法的轉變。反映教育現(xiàn)實問題的現(xiàn)象級熱播劇 《虎媽貓爸》,在緊貼社會發(fā)展趨勢展現(xiàn) “母愛異化” “學區(qū)房”等問題的同時,也引發(fā)著對教育社會問題的思考。因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在話題上的高延展性,可以有深度地挖掘各種相關話題并帶動一連串的相關敘事——將不同社會角色的故事,如萬花筒般整合在一起;將搶占 “學區(qū)房”、中年父母的職業(yè)危機、二胎婚育等一系列社會熱點話題融入,以一種社會性的宏觀的整體性的視野來展現(xiàn)教育問題發(fā)生的情境。

同時,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能通過個體家庭生活的表現(xiàn)折射時代變遷和社會現(xiàn)實,帶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感與針對性,可以為觀眾提供思想與價值的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 “和諧” “友善”等觀念,映射在電視劇的價值取向的核心是弘揚 “真善美”的正向引導,而非放大 “壞惡丑”的反向輸出。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植根現(xiàn)實、觀照現(xiàn)實,能夠在普通的家庭生活中捕捉和描繪時代發(fā)展的氣息,為人們了解和解讀個體與家庭、家庭與社會以及人性本身展開了新的視野和維度。觀眾所呼喚的 “溫暖現(xiàn)實主義”的劇作通過溫情敘事講述主人公在面對生活困境時的迷茫與解決問題的智慧,其價值取向大都會轉向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回歸, 《小別離》《小歡喜》《小舍得》等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也都在著力呈現(xiàn)家庭生活中的 “小確幸”,點破焦慮但不刻意渲染或傳遞焦慮情緒,著眼于刻畫最樸實的生活細節(jié),致力構建一個溫馨、有愛的親情世界。

猜你喜歡
題材青少年家庭
青少年發(fā)明家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戀練有詞
2016年9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117部、4552集
電視指南(2016年11期)2016-12-20 22:10:38
廣電總局關于2015年6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通知
電視指南(2015年7期)2015-05-30 10:48:04
廣電總局關于2015年3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通知
電視指南(2015年5期)2015-05-30 10:48:04
廣電總局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信息
電視指南(2015年10期)2015-05-30 10:48:04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中國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梨树县| 石家庄市| 海阳市| 崇信县| 周至县| 平潭县| 彩票| 许昌县| 英吉沙县| 高唐县| 灵山县| 临洮县| 汝州市| 宜良县| 孝义市| 乾安县| 静安区| 桦川县| 余姚市| 洞口县| 桦甸市| 双柏县| 嵊州市| 临潭县| 洛川县| 新邵县| 新绛县| 临夏市| 资源县| 乌兰浩特市| 宜兴市| 甘孜县| 天津市| 德庆县| 澎湖县| 海宁市| 普安县| 和政县| 萨迦县| 黎平县| 林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