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2000多元購買的羽絨服里竟沒有羽絨?這個冬天,一則新聞引起了眾多消費者的關(guān)注。從2022年4月1日起,羽絨服裝新國標正式實施,這也意味著,2022年冬天將是羽絨服新國標落地后的第一個銷售季。那么,消費者購買羽絨服時需要注意些什么?
羽絨新國標最大亮點是把“含絨量”修改為“絨子含量”。“含絨量”和“絨子含量”的區(qū)別在于,以往標準中,含絨量同時囊括了絨子和從絨子或毛片根部脫落下來的單根絨絲兩種含量。比起蒲公英形狀的蓬松絨子,絨絲則是一根一根的。新國標將“含絨量”改為“絨子含量”,意味著對絨子含量的要求更高,羽絨服質(zhì)量也得到提升。
江蘇省南京市產(chǎn)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院高級工程師朱小芳提醒大家,新國標實施后,服裝成品絨子含量不低于50%,才能稱為羽絨服。消費者購買時只要看絨子含量,就能大概判斷出羽絨服的保暖性能。
市面上羽絨服售賣時都會介紹“白鴨絨”“白鵝絨”“灰鴨絨”,新國標實施后,標注則只區(qū)分“鴨、鵝”,不提“灰、白”。鴨絨、鵝絨有何不同呢?鵝絨絨毛較大,蓬松度高,回彈性更好,異味更小,所以鵝絨羽絨服價格比鴨絨羽絨服貴。但無論是白鴨絨還是灰鴨絨,羽絨的顏色并不會影響羽絨的保暖性。
一件羽絨服,我們主要從蓬松度、絨子含量和充絨量三個方面去看好不好。蓬松度是指一定質(zhì)量的羽絨在規(guī)定壓力和容器中的自然蓬松度。蓬松度越高,可以固定更大體積的空氣層來保溫,羽絨的保暖性就越好;絨的蓬松球狀結(jié)構(gòu)能固定大量靜止空氣,所以絨的百分比越大,對于保暖性的貢獻就越大。在充絨量一樣的情況下,絨子含量越高,衣服就越輕、越蓬松,也越保暖;而充絨量是指一件羽絨服中填充的全部羽絨的總重量,一般來說,絨子含量相同的情況下,充絨量越高也說明保暖性越好。
除了這些,選購羽絨服還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
摸面料的質(zhì)感:品質(zhì)好的面料,手感會比較順滑,沒有黏的感覺。
查兩個地方:看衣服的縫線部位是不是一條直線,以及衣服是否有多余的線頭。挑羽絨服任何一個部位,輕輕揉大約5分鐘,如果面料的針眼處有細絨鉆出來的話,這件衣服鉆絨的概率較高。也可以輕輕拍打看是否會鉆絨。
挑選時可以拿起來,放在鼻子上聞一聞,如果有較重的鴨毛味或異味,說明羽絨廠在洗滌鴨毛或分揀鴨毛的時候,清洗得不夠干凈,羽絨的品質(zhì)不高。
現(xiàn)在的羽絨服動輒千元起步,如何清潔也很重要。干洗羽絨服會洗去羽絨表面的天然油脂,使羽毛發(fā)脆、折斷,失去蓬松感。而用機洗或甩干的羽絨服,極易導(dǎo)致填充物薄厚不均,影響美觀和保暖性。業(yè)內(nèi)人士建議消費者最好使用30℃左右溫水手洗,加入專用或中性洗劑,充分浸泡,用軟刷或搓澡巾輕擦,反復(fù)漂洗直至水清。
洗完后的羽絨服也不能擰干,因為擰干的羽絨服羽絨容易糾纏,撕扯過程中容易將絨朵破壞,變成細小的絨絲、羽絲,影響保暖性能,也更容易鉆絨。羽絨服漂凈后,應(yīng)將水分擠出,再平鋪或掛起晾干,晾干后,可輕輕拍打,使羽絨服恢復(fù)蓬松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