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尚
深入到俗常生活中的雅事
北京九九銷寒生活誕生于什么時候,從現(xiàn)有的文史記載推測上看,它應(yīng)誕生于元代,流行于明朝。明朝劉若愚所著《酌中志》(以下簡稱“劉書” )詳細記載了京城九九銷寒活動的過程,他說每年十一月“百官傳帶暖耳。冬至節(jié),宮眷內(nèi)臣皆穿陽生補子蟒衣。室中多畫綿羊引子畫貼。司禮監(jiān)刷印‘九九銷寒’詩圖。”詩歌每九一首,每首共四句。劉書只記載了第一句“一九初寒才是冬”,和最后一句“日月星辰不住忙”,遺憾的是中間的詩句沒有記錄,不過作為目前可見最早的京城“九九銷寒詩”,兩句也是彌足珍貴。其他的詩句為什么劉書沒有記錄下來,原因是這些詞句大都是瞽詞俚語之類,非詞臣應(yīng)制所作,又非御制,保留下來這個記錄,是因為京城人“久遵而不改”,相沿成習(xí)。劉書記錄的是宮內(nèi)銷寒生活。
一個貓冬生活,讓北京人過成了一個可以和詩書花勾連起來的富有濃郁色彩的鮮活生活場景。這種生活上到宮廷,下到百姓,各有各的過法,但是這種雅的味道,卻一直是其主流。
九九銷寒活動在明朝時,雖然記載集中在宮廷,可是這種生活方式一點也不是雅到天上,不食人間煙火的事兒。明朝人蔣楚稚所撰的《天啟宮詞》中,就詳細描述了明朝京師“九九銷寒圖”是怎么個接地氣玩法的。
什么叫接地氣,玩法人人會,但又不是隨便瞎玩。書中這樣說的:“宮中冬至日,畫青梅一枝,為瓣八十一,日染一瓣,九九盡而春深矣。上書《九九銷寒歌》,舊皆俚鄙之語,近易新詩,系正、嘉間楊慎改定者?!?九九銷寒詩圖,是的的確確的詩圖,上面有圖,又有詩。
一說到畫一說到詩,人們就覺得這些都是文人雅士所為。其實生活有雅事的時候,如果要成為生活習(xí)俗,那么就必然要包含著日常之俗。
一枝梅花,八十一瓣,每天為一朵梅花涂上墨色,每天涂,直到九九八十一冬過去。多簡單。簡單才能普及,普及才能成為一個城市的生活方式主流。銷寒詩圖上的“詩”,那就更是大白話了。古詩并不都是如唐詩宋詞那般高大上到天上的東西,也有落實在地上,落實在老百姓生活中的東西。
說到明朝老北京流行的九九銷詩,可能人們還不知道啥樣。《古今圖書集成》中為我們保留下來的一首僅存的“一九詩”。
《古今圖書集成》中“明倫匯編宮闈典乳保部”收錄的明朝人陳悰編撰的《天啟宮詞》中有這樣的記載,入冬皇宮的“蒼震門”是常關(guān)的,只有遇上下雪時需要掃雪才打開。到了冬至節(jié)時,司禮監(jiān)印刷好九九銷寒詩圖,宮眷們把九九銷寒詩圖粘貼在墻壁上,上面有這樣的詩句,“冬至才過一九逢,家家閉戶避寒風,風飄雪花如斗大,飛來飛去滿空中?!?只可惜就留下了這么一首一九詩,真正的古代寫實詩。當時的宮中九九銷寒活動的盛況是“風吹蒼震雨痕干,七字憑銷九九寒,無限紅羅香屑炭,司宮日日獻咸安。” 九九銷寒圖上的詩,都是七言詩,共九首。入冬每“九九”一首。
非常萬幸的是,明朝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里面,卻給我們留下了當時京城流行的“淺陋”九九銷寒詩歌。它印在九宮格圖上的“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鹽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呬暖氣;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單;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要伸腳睡,蚊蟲葛蚤出?!边@首珍貴的流行于明朝京城的大白話詩歌,十分真實地描述了明朝京城冬季的寒冷景象,見面打招呼不想伸出手,晚上睡覺之冷就像睡街頭,底層人民好不容易把冬天熬過去了,剛想睡個好覺,結(jié)果蚊蠅又來騷擾。明朝京城勞動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這首詩相當成熟完整,我想在元大都時也應(yīng)該在民間就廣為流傳了。
俗要俗到有品位才是王道
老北京銷寒圖,有一種很俗的玩法是,一張圖,九個格,每個格里面九個圈,從冬至開始,每天用毛筆蘸墨涂一個圈。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記載了這個玩法??瓷虾芡ㄋ住⒑苋菀资遣皇??不過這里面卻有一些說道。書中記述了作者所知道的一個規(guī)則“上陰下晴,左風右雨,雪當中”。這種玩法首先要有一張畫印了九個格,八十一個圈的圖,八十一個圈,代表八十一天。從冬至日開始,堅持每天用毛筆蘸墨涂畫一個圈。有意思的是,這個涂畫不能隨便亂畫,應(yīng)付了事,而是要把每天的陰晴風雨雪,涂在上端,表示陰天,涂在下端表示晴天,涂在左側(cè),表示有風,涂在右側(cè),表示有雨,如果趕上下雪天,那么就涂在中間。
這種銷寒活動,不僅僅是圈畫那么簡單,說它是智慧生活一點不過分。所以說它有雅的因素在里面含著。古代沒有墨水,用墨需要自己親自研墨,研墨不僅僅是把墨研出來,更重要的是可以磨煉人的性子。急性子的人呢,幾個冬天過去,也會變穩(wěn)重了。有了墨,但卻不一定就可以馬上圖畫上去了事,還要觀察一天天氣的變化,這樣又鍛煉了人的觀察能力。八十一天下來,回首一看,一張冬季全“日歷”。
這種九格圖模式,小時候我姥姥教我畫過,不過姥姥不是在紙上畫九格,而是在屋子外靠門的左手墻上,不知道姥姥哪兒找來的墨,在墻上涂了有現(xiàn)在兩張A4那么大的一塊“小黑板”,用石灰石畫了九個歪歪扭扭的格,然而讓我在格子里面,每天用石灰石點上一個白點。圓圈是晴天,三角是陰天,小方塊是雪天,刮大風是兩條曲線(姥姥叫畫彎)。姥姥跟我說,這才是老北京普通老百姓貓冬玩的九九銷寒圖。不知道姥姥是否有所本,還是民間流行傳說。
不過這多少有一點老百姓自己的創(chuàng)意在里面,也算是俗中帶點雅吧?!对娊?jīng)》中有雅詩,雅其實就是當時民間的歌謠,流行的俗諺。還有一種純粹古典詩形式的九九銷寒詩圖。它是九言的九九銷寒圖形式。九個字一句,但又不是隨便九個字,既然叫九九銷寒,那么它有一個現(xiàn)在人看來比較嚴格的規(guī)定。九個字每字必須九個筆畫(繁體字),而且還要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句子(最能體現(xiàn)古典的“雅”)。比如“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它本來是御制詞中的一句。正好符合要求,拿來正合適。
清人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就記載說,“兩句九言,言各九畫,宣廟御制詞中語也。懋勤殿謹依原跡,雙鉤裝幅,為《九九銷寒圖》,題曰管城春滿。南齋諸臣,按日填注,陰晴風雪,日填一畫,八十一日而畢?!倍潭痰挠涊d中透露出這樣幾個信息。首先這九個字是皇上的一首詞中的句子。選這個句子,一表示皇帝也是風雅之人,一是讓人們填寫時要鄭重其事。等于冬日游戲中的抄“圣旨”。其次這個九個字是雙線勾描,每天畫上一筆,一個字九筆以示九天,一共畫八十一天,正好冬季結(jié)束。
最后這種玩法記錄天氣不用符號,而是直接用文字注明。作者在書中還引了一首《齊天樂》:“龍池淺色東風緩,春光管城先透。三起三眠,一波一磔,妝點銷寒時候。”
老北京銷寒活動,本是民俗生活,透著京城的特色,俗中一定帶著京城的品位,雅里面必然透著京城的俗韻。